嘎瑪仁波切:如夢如幻的看待一切,不是說說而已

  我們對於現象界的認知,是停留在一堅固而不可動搖的狀態當中。類似於,非無即有、非有即無、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等等,有一種可能就不會有另一種可能,有了一種肯定就一定會存在反向否定的二分法中。這種固化的思維方式,也是我們無明的一種具體體現。

  無明對於我們來說,是產生苦的根源。一切痛苦產生於無明是由於這種我們因無知而產生了對於事物認知的偏見和固執。

  有偏見就意味著無法全見,因此也就無法遍知。有固執,就意味著無法圓融無礙的看見事物的全貌以及了知事物本俱的真實意。

  苦惱的產生有很多業力因素,當然也避不開因果法則。但是,我們對於實際苦惱所產生的認知,在懺悔業力和畏懼因果的同時,更要清楚的去意會,我們所造業的根基在哪裡?我們所促成的前因後果又在哪裡?在於我們固有的思維,和對於一切現象顯現的執著為實有當中。

  修行是一種內化的過程,這種內化的作用,不僅是要在我們的心念作用,更需要從根本上去轉化的我們無明成佛意義,是對事物究竟本質的覺知。成佛的根本,不是說我們從凡夫搖身一變為不可思議的另一種顯現的可能,也不是一種重新建立,像一加一等於二的概念。根本意義,在於內在的發現發現什麼?發現我們對於一切事物顯現所持固有和認為一切為實有的顛倒性。佛教的道路也是一條發現的道路。眾生平等也並不是一句歇後語。因為,我們本俱的佛性,與已經成就佛陀諸佛菩薩們是無二無別。但是由於我們如佛陀圓滿心性,被無明所遮蓋,因此執著於一切的虛幻為實有,執著於一切的現象為固有、不願意承認生滅法的真實,也不懂究竟意義當中的顯空無二是什麼。由此,我們現在還是凡夫,而且需要不斷的在修行的道路上去內化我們自己,這種內化指的是層次的凈化,凈化我們的無明、由此才能清晰我們的慧見。

  在未遇佛法時,我們的痛苦似乎根深蒂固,因為對於一切現象認知堅固不可摧的實有,我們認為一切都是那麼真實自我更是如此的真實。當以堅實的自我每每與堅實的現象界匯合時,肯定有太多不如願的結果發生。把因緣和合的事物,具體化後,當因緣發生改變時,事物狀態也會是不斷在更替變化,而且是剎那間的緣聚、緣滅、再緣聚、再緣滅……。

  在無明作用下,我們把一切的不真實當作真實,我們把一切的顯像看作堅不可摧的實景。遇到佛法之後,佛陀的教言,其實不論用何種方式都是在一步步的轉化我們內在的意識,和根本的無明。也是在一步步引導我們通過實修實證,去認知一切顯現的如夢如幻。

  但是問題是,我們的智慧是有所欠缺,也就是不夠圓融無礙。如夢如幻的去看待一切顯現,這樣的教言我們並沒有少聽。可是往往,當我們要去如夢如幻的看待事物並以此化解我們的深層痛苦時,這句話反而只對我們起到了安慰作用而已。而不是真正被我們潛移默化至心相續當中。其實我們不是真正很懂到底如夢如幻該怎麼理解。

  我們對於現象界的一切認知,其實並不是現象本身的問題,而是出自於我們對於現象執著。換句話事物如何顯現並不是問題,但是我們對於事物顯現的執著讓我們和事物之間的關係變的僵化而不餘地就像,如果讓我們去理解空性,有可能是一種斷見層面認知。認為空,就是空無一物的意思,在這認知上,空性就會落入一種虛無的概念。這也是一種僵化的關係。我們無法深刻的體會空就是全部,而一切的現象是因為具有空性,才有可能顯現為任何的可能。

  我們無法體會這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因為我們對於自我執著對於事物執著,而認為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實。因此就不能有餘地去體會,任何事物、任何現象其本質都是因具有空性而顯現的。

  我們的困惑來自於,我們把空性的理解和現象完全的區分開來,認為現象之外有個空的東西這就是我們也無法好好的體會如夢如幻的真實意。佛經里說:「因為有空性,一切方能存在」。空就是現象的本質。

  空性不是一種被空,去空、騰空、原來有現在沒有之類的狹義理解。真正的空性,是空中存有,有中見空,顯空無二的意思。正因為事物都具有空性,才能顯現一切的可能。我們對於我執著的實有,和執著的一切現象都不具有真實性,不是具體的、永恆的、或有具足的存在性。而正是因為缺乏真實存在,才能讓現象無限地被顯現。試想,如果我們真如自己認為的那麼真實,那麼我們就不可能長大、不可能變老、不可能有任何的變化、如果我們真的是實有而具體的存在個體,那也不會有那麼多情緒的起起伏伏和思想的風雲變幻了。因為實有,就意味著一塵不變。那麼變,又是哪裡來的呢?

  所以,如夢如幻的去看待一切,是對於空性理解的見習和應用。我們說了佛法修行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內部深層次凈化我們的無明,心相續並以此來轉化我們的顛倒認知。只要我們還認為現象本自實存,那麼我們的心會仍會被無數的意念、正面或負面情緒所佔滿。我們和現象的一切關係就仍然屬於固化的狀態修行中的任何方法,無論用來對治我們何種情緒,最終結果都是要根除我們的無明也就是我們對於現象執為實有的執著。為了徹底切斷這種執著,我們就必須用修行去內化我們的認知,從根本上去認清現象的究竟本質,也就是對於「空性」真正無偏頗的理解。這確實需要我們不斷的累積福報,增加我們的智慧,從而才能破除己見的去全知。

  對任何一個如佛陀般達成全知境界的人事物的究竟本質和它們的顯現的方式之間並沒有矛盾。因為有空性,一切方能存在。看見現象,但不執著現象,才能使得對於看似現象東西的覺知仍然持續著,但這種覺知不再被無明也就是無知的顛倒所扭曲,不再把現象當做本自實存的個體。但它們的究竟本質――「空性」同時也被覺知。佛陀的全知中看見的是顯空無二。而我們凡夫認知中,一切都是僵化的實有,哪怕對於空的理解,也會成為一種具體的空,所以,如夢如幻的看待一切事物,是我們修行道路中不斷內化認知的一個方向標,而不簡單的說說而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