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遵照實行,不懷疑、不夾雜,為法忍」,這是學佛成敗關鍵!

  底下這條忍辱這條特別拈出來,因為它非常重要。「忍辱,是安忍、順受之意」,就是安忍順受,底下講,「安心順受也」。如果不明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一般人講我們忍耐都是有限度的,這個話也沒說錯。為什麼有限度?他對於這個理論與事實都不了解,所以他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諸佛菩薩事實真相完全通達明了,他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完全化解掉,所以他心安他能夠順受。順受就是普賢行願裡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兩句就是順受。一般人做不到,佛菩薩能做到,什麼原因?第一個明理,理,本經說得透徹,從內講,心不可得三心可得,從外面境界上講諸法皆空,他心怎麼不安?為什麼有順受?他知道諸法皆空因緣不空因緣就是因果。我們看的只是眼前這一段,不曉得過去生的因,也不知道未來世的果,諸佛菩薩無量劫前跟無量劫後因因果果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能順受。我們是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就是復雜的因果關係,我們看不出來,所以忍受不了。

  「辱而能忍,則無事不能忍。」這個「辱」是當年翻經的這些大德專門為中國人翻的名詞、術語,因為中國人把辱看得很重,古人常講「士可殺,不可辱」,士是讀書人中國過去的社會對於讀書人非常尊重,重視知識分子,不像現代。在古禮裡面,清朝時候還是如此,大的宴會當中,上座、首席一定是讀書人你在社會上再有地位、再有財富你不能坐在上席,上席要給讀書人坐,尊重知識分子,社會普遍是這個風氣。所以從前社會治安比現在好,老百姓有什麼紛爭、有爭執,不要找法官,不要找警察,找什麼人?找教書先生,請他來評評理。三家村裡面教小孩的那些秀才就行了,他給你評評理,大家心服口服,問題就化解掉了中國古時候社會。所以社會安定和睦和諧從哪裡來的?得利於尊重知識。從前做官,學而優則仕,仕是做官。

  諸位要讀歷史,你也就了解,中國雖然古時候是帝制,但是跟西方人帝制不一樣,性質不相同。中國帝王都相當賢明,選賢與能,漢朝就立的選舉方法,這個方法一直到清朝末年都運用它。國家選拔人才,誰去選?不是一般老百姓選,地方的政務官負責替國家選拔人才,列為他施政政績裡面的第一條,最重要的。你在這地方地方官,比如做個縣令,現在講縣市長,三年沒有替國家選拔人才你這個就不能做了。選拔人才標準是什麼?兩個條件,孝、廉,叫舉孝廉,也許你們有聽說過,這兩個就是標準他能孝順父母,他一定能夠盡忠國家,他替老百姓就可以忠心辦事,他能夠廉潔他就不貪污,這兩個基本條件。所以做政務官的,就是縣市長,平常到處去打聽,哪個小孩孝廉,如果具備這兩個條件就把他選拔出來,由國家來培養。所以做官是個清官,真正替老百姓辦事。不像現在,現在這個選舉,讀書人永遠不能當選,沒有錢。現在是商而優則仕,得有錢才能夠選舉,不像從前,從前是學而優則仕,是國家選拔的。整個時代現在改變了,完全不一樣,這也是極大的一個憂患,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不能替社會大眾服務,沒有人把他選出來。所以,辱,過去讀書人看得很重,翻經的這些大師就用這個做名詞,忍辱,辱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

  「若聞佛法,遵照實行,不懷疑、不夾雜,為法忍」,這是學佛成敗關鍵,也是學佛成功的秘訣。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選定之後,你能守住這個原則,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不成功的。這裡面實在講含著兩樁事情,一個是對老師,一個是對法門,對法門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修學,對老師決定不能懷疑。本經後面,還沒講到信心不逆。我們求學,功夫得力能有一點成就,這要靠老師。可是師資之道在現在這社會裡面沒有了,看不到,這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師承,現在沒有了。在這社會制度之下,古時候那種老師已經無法存在,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不幸古時候學生老師是完全服從,決定沒有懷疑,一生依靠一個老師的指導,所以選擇老師當然十分慎重。那時候選擇老師都是父母,替你選擇老師,拜老師之後,你就完全聽從老師的指導。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這個就難了。老師對於學生要負完全責任全心全力來輔導你。對老師不能懷疑,對老師的教誨要認真去做到,這些都叫做法忍。

  摘自 金剛經講義節要  (第十七集)  1995/2

  美國聖荷西  檔名:09-021-0017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