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一位具德的善知識有哪些法相?

  無論修小乘佛法大乘佛法、還是密法,都要依止具足法相的善知識。那什麼是法相?法相即是特徵。若要認識一個事物,需要依靠他的特徵來認識,佛法里講的法相就是特徵,以特徵認識,才是正確無誤的。善知識也是,我們通過法相來認識,才能了知,是否是一位真正的上師知識

  上師知識法相講了很多,小乘里叫親教師,是傳授比丘比丘尼戒,沙彌沙彌的人。親教師要具足三種功德:一、穩重;二、才智;三、人格功德

  第一,穩重。小乘的善知識,親教師,必須是比丘比丘尼。對比丘來說,受持比丘戒要滿十年的時間在此過程中戒律無有破損,尤其是沒有破壞根本戒,如果曾經破壞過支分戒,必須通過懺悔,恢復為具有清凈戒律的人,如果期間曾有還俗等行為都不算穩重。

  第二,才智。精通三藏,尤其精通律藏。能傳戒,擅長宣講戒條,有攝受弟子能力

  第三,人格功德小乘佛法里講了二十五種功德具足這些功德比丘比丘尼才是具足法相的善知識或親教師。

  做為大乘的善知識,要具足三學,精通三藏,尤其精通大乘教理,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無法攝受弟子

  還要發菩提心,用自己的生命來守護菩薩戒。菩薩有很多,根本戒有一條、四條、十八條。一條戒是不舍眾生。無論怎樣都不能捨棄眾生這是菩提心的根本戒,如果捨棄了眾生,願菩提心的戒體就會相續中消失。沒有願菩提心,行菩提心的戒體也不復存在,沒有牆,又怎會有牆上的圖案?根本戒里的根本戒是不捨棄眾生

  發菩提心大乘修行人不能捨棄眾生,這個眾生包括所有的有形無形的眾生,包括你的敵人,包括你最討厭的人。如果捨棄了眾生,就喪失了菩提心,不會有菩薩戒的戒體,不會有菩提心功德

  大家經常念誦上師願望,是我初到漢地弘法時發的願:寧捨生命,不舍眾生……很多人都覺得很震驚,很了不起具足信心之人,會欽佩這位上師之偉大;不具信心之人,也許會覺得在說大話!其實作為一名大乘修行人,必須要這樣發願,並且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守護這些誓言

  我們都是修持大乘佛法之人,如果連這個願力都沒有,那所做的一切全都打水飄了。無論何時,都不能捨棄眾生包括有形無形的眾生。不舍是指我的緣份,人與人之間因緣不同,雖然暫時無法利益幫助他,但也不能捨棄。

  如何做到不捨棄呢?將來有能力利益他時,或成佛時,一定度化他,這樣的發心也叫攝受眾生。這樣,不會有捨棄眾生過失。即使你暫時離開了他,甚至不辭而別,但以後有能力,有機會時,還要利益他,幫助他。有這樣的發心就可以這是大乘知識法相,要以這樣的法相衡量是不是一位具德的善知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