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隨緣雜善都是少善根,一心不亂就是專念彌陀佛名專復專

  一、善導大師涅槃正因」之偈

  《法事贊》是善導大師以贊偈的形式解釋《阿彌陀經》的要義,其中這四句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釋《阿彌陀經》「少善根不得往生,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這一往生正因的經文(《善導大師全集》四三七頁):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1.涅槃報土

  「極樂無為涅槃界」,善導大師判定極樂世界是報土、無為涅槃境界。「為」就是造作,「無為」就是遠離人為的造作,是性地功德自然展現。一切的造作,都是有為,不是無為。比如說我們造一棟樓,樓是有為法,將來會滅;建一座寺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荒廢,這都是有為法。只有佛性是無為,極樂世界是無為的,它是涅槃境界涅槃不生不滅,無衰無變,法爾常住。當然這個較難理解,總之,這是非常高妙的佛土境界,是佛性完全展現的境界

  2.雜善不生

  像這麼高妙的佛土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就是解釋「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導大師把「少善根福德因緣」用「隨緣雜善」四個字來說明。什麼叫隨緣雜善」呢?不是專念彌陀名號,而是隨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緣份,遇到這個學這個,遇到那個學那個,這叫隨緣」;這個也修,那個也修,叫「雜」;所修的都是善法,所以說「善」。以我們凡夫隨緣雜善(曇鸞大師說是「不實功德」),要往生涅槃界,不可能!所以說「恐難生」,「恐怕你不往生啊!」善導大師講得比較委婉,意思是要我們舍棄隨緣雜善,而應當怎麼樣?專修念佛

  3.專念必生

  所以下面說「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故使如來選要法」,就是經文所說的「聞說阿彌陀佛」。我們聽釋迦牟尼佛講說阿彌陀佛名號這是釋迦牟尼為我們選要法。既然隨緣雜善不能往生,前面釋迦佛又勸我們去往生,我們頂多隻能修點隨緣雜善,又不往生,那怎麼辦?釋迦牟尼如來既勸我們往生,祂就要為我們選擇一個往生方法。選,是釋迦牟尼佛來選,所以,我們凈土法門老師很高明,是釋迦佛,祂親自為我們選,選得很准,選得很穩,選得不復雜,選得很安樂;不可能釋迦牟尼為我們選的,還會有差錯,還會有閃失。釋迦牟尼為我們選的方法,人人都能做到,而且是最殊勝的,是第一的,不會是第二、第三。釋迦牟尼為我五濁惡世眾生所選取的「要法」,是什麼法門?「教念彌陀專復專」,就是「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要專,還要再專,一個「專」字還不足以形容釋迦牟尼佛的老婆心切

  「五濁惡世眾生你要念佛啊!」

  「佛啊!我已經答應專念佛啦!」

  「專了,還要再專哪!」

  一路專到底,心也專、行也專,今天專、明天也專,在佛堂里專、離開佛堂還專,叫「專復專」。

  總之,這段贊偈說明兩件事:「隨緣雜善」是「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稱念彌陀名號專復專,決定能往生這是釋迦牟尼為我們選定的,這個就是多善根福德

  (凈宗法師講述之《阿彌陀經核心講記》七九-八三頁)

  二、極樂是無為涅槃境界

  善導大師解釋說:極樂凈土境界是個無為涅槃境界。「無為」就是離開人的造作。「涅槃」涅即不生、槃即不滅不生不滅也就是無為的意思。因為有造作就有生滅,有生滅就不真理,因為涅槃即是不生不滅,叫真理。凡有生滅就不真理,若有一東西存在,這個東西一定是因緣和合的。所以涅槃是離開我們人的盤算、籌度、計量,這種涅槃境界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稱、不可說的。

  我們要往生這一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境界,如果依我們自己所修的,怎麼能夠進去呢?因果不相吻合。我們所作修行功德如果不是三輪體空,那通通是有漏的。善導大師解釋這一種叫做「雜毒之善、虛假之行」,不能說是真實的。那真實的在哪裡?「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本身就是真實

  (《凈土三經一論大意》之《阿彌陀經》大意一四六-一四七頁)

  三、「隨緣雜善」不能往生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什麼叫隨緣呢?各人隨他自己的緣份就叫隨緣譬如說親近密宗,以學密的功德來迴嚮往生這就是學密宗的緣;是學禪的,就以禪的境界迴嚮往生;跟隨天台的,以一心三觀迴嚮往生;從華嚴的,以一念十法界觀迴嚮往生;是唯識的,以五重唯識觀迴嚮往生。你隨各宗各派所學的種種法都是「雜」,因為各種各不一樣所以叫做雜,這叫隨緣雜善」。善導大師說要往生涅槃極樂世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恐」即不可能的意思,是不可能往生的,因為因果不相吻合。

  (《凈土三經一論大意》之《阿彌陀經》大意一四七-一四八頁)

  四、勸專念名號往生

  那要怎麼樣才能往生呢?

  「故使如來選要法」: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裡面開示往生極樂世界最根本的法叫做「要法」,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也就是「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要稱念彌陀名號,稱念彌陀名號要專。所謂「專」,即一心。專復專就是專又再專。

  (《凈土三經一論大意》之《阿彌陀經》大意一四八頁)

  五、「專復專」三重意義

  「專復專」有三重的意義第一層就是殷勤之義即是,因為這件事情非常重要,恐怕你忘記,恐怕不夠周詳,所以一次不夠,還要第二次,第二次不夠還要第三次,一而再地叮嚀,顯示非常殷重。

  第二層的意義,上面這個「專」,表示你要捨去五種雜行,要專修五正行這叫專。下面「復專」的「專」字,是五正行之中要你專依正定業,專稱佛名。其他四種助業,是讓你專依正定業而開展施設的,目的在這四種助業。這四種助業開展目的是為了你能夠體悟一向專念彌陀名號而設的。如果已經體悟到應該一向專念彌陀名號的時候,豈不是這四種助業都融入在稱念名號中了?所以最後一個「專」,就是擱置四種助業,而依正定業的稱名,就有這一含義

  什麼叫四種助業融入正定業呢?就是說,我們平常都會規定自己誦經,要誦幾部,要靜坐觀想極樂世界,同時要禮拜,要拜幾拜,同時也要修讚歎供養,可是現在知道了,哎呀!原來單單只稱這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往生的正因,沒有什麼少了。我們即使讀經,當然還是要專依凈土三部經,而這「凈土三部經」在說什麼?在說「乃至十念」的第十八願,那我們依教奉行之後,豈不是就要去「乃至十念」--即是去一心稱名?所以,想要誦經的當下也會說:「來念佛吧!」而想到念佛。同樣地:觀想禮拜、讚歎供養都一樣,來念佛吧!所以都融入這一名號中了。所以「專復專」就有一種舍雜行歸正行,擱助業專正定業的意思。

  第三層的意義:上面的「專」,即專於一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下面的「專」,即專於一心,一心無二心。這個一心無二心,即信心不懷疑。稱念這句名號,不論你上盡一輩子的稱名,下至十聲、五聲、一聲、一念的稱名,都絕對往生極樂世界,這種信心叫做「專復專」。

  所以這裡有第三重含義有一行一心的意思;同時又有一心一行的意思。上面的「專」,就是信受彌陀的救度不懷疑,領受彌陀的救度在心中,之後即是像善導大師所講的: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所以最後就專於這一行,最後的專於這一行的話,甚至是超越了前面所謂的信、疑、迷、悟、自力、他力,都已經不管這一些了,二六時中一出口即: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以前所謂的信疑、自他二力,都是初門初機的、最初階段,現在二六時中就是一句名號,何況信願行等,六字名號裡面沒有不具足的。

  所以,這「專復專」有這麼深妙的意味,而這正是「一心不亂」之真義。

  善導大師彌陀化現,所以開示這個念佛法門總有重重無盡的含義

  善導大師解釋「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日、七日、一心不亂,」這個就是合乎第十八願的內涵。

  (《凈土三經一論大意》之《阿彌陀經》大意一四九-一五二頁)

  六、稱名念佛彌陀本願

  善導大師解釋說:「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

  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所發的廣大誓願有四十八願,但是其中的第十八願是與阿彌陀佛本身最親近的、不疏離的。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這乃至十念的念佛是第十八願,與阿彌陀佛最親最近,是阿彌陀佛的本懷,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所以說「偏標念佛最為親」。四十八願當中,只有第十八願是舉出念佛,其它四十七願並沒有提出「乃至十念」的念佛

  善導大師又說:「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只有稱名念佛眾生,才受到彌陀慈悲光明攝護,如果不是稱名念佛就沒有,所以說唯有念佛。那「唯有念佛蒙光攝」,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因為本願最為強。念佛就是第十八願,本願是個強緣--最大的有力的緣。

  上面所講的就是《阿彌陀經》大意第二點:往生方法

  (《凈土三經一論大意》之《阿彌陀經》大意一五二-一五三頁) 慧凈法師講解

  (轉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