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如來應化事跡連載之十

  六十四、四王獻缽

  《本行經》上說:有一天,世尊來到乳汁林,剛好有人要食物供養世尊世尊心想:過去諸佛皆以缽器而受食,我今當以何器受食?

  這時,四天王從四方而來,持四金缽奉上世尊世尊不受。因出家人不合用此貴重之缽。四天王便換成四銀缽奉上世尊世尊亦不受。又復換成四頗梨缽、四琉璃缽、四瑪瑣缽、四硨磲缽,世尊不受

  這時,北方毗沙門天王對其他三位天王說:「記得從前青色諸天曾奉獻我等四石缽,並對我們說:『仁等可用此石缽受食,』當時另有一天子來勸說:『仁等慎勿以此石缽受食,宜應供養,比之如塔。當來有佛出世,號釋迦牟尼。仁等可將此缽持奉世尊。』」

  於是,四天王即速還宮,各執石缽,盛滿天花,以香塗缽,來到佛所,共將四缽奉佛,對佛說:「唯願世尊,受此石缽!」

  世尊心想:「這四位天王以信凈心奉我四缽,但出家人只合受持一缽。我今若受一人缽,餘三人難免心懷不樂。」於是,世尊四天王所獻之缽重疊一起,安放在左手上,然後運用神通力,右手按下,便把四缽合成一缽,不但堅牢清凈,而且四際分明四天王各各歡喜

  六十五、二商奉食

  《佛本行經》上說:當時世尊在乳汁林中禪坐,以三昧力故,經四十九日不食

  其時,北天竺有二商主,一名胡瓜,另一位名金挺,剛從中天竺運載五百牛車貨物而回,路經乳汁林外不遠處,忽然之間,所有車牛皆駐足不前,二商主各持牛鞭抽打,仍不肯行。二商主心生驚怖,合掌祝告。

  這時,守林神現身對商主說:「你等不用駭怕。此處有佛,始成正覺,今在此林中禪坐,滿四十九日,未曾進食。你今宜將炒食前往供養可得安樂大利。」

  二商主聞已,即各將麵粉加酪蜜做成麵包,捧至世尊前,頂禮佛足,對佛說:「願世尊為慈愍我等故,受此清凈麵食。」於是,世尊即以天王所奉石缽,盛商主所獻之食,隨即為施主咒願,然後如法而食。

  食畢,對二商主說:「難得你等有此善根!你今可來從我受三皈依,所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並受五戒,當令你等今生他世得安樂果報,獲大善利。」

  二商主聞佛所說,各各歡喜,對佛說:「如佛聖教,我等不違!」遂於佛前共受三皈、五戒。於是,在人間最初得受三皈、五戒成為優婆塞的便是這二商主。

  這時,二商主又時佛請求說:「願世尊我一物回鄉造塔,以表憶念大聖世尊我等將盡形壽恭敬尊重、禮拜供養。」佛即將身上發爪持與二商主,並對他們說:「若見此物,與我無異。」

  二商主受已,生大恭敬之心頂禮肚尊,圍繞三匝,辭佛而去

  六十六、梵天勸請

  《方廣大莊嚴經》上說:如來正覺後的最初的一段日子,經常於林中獨坐一處,深入禪定

  其時,大梵天王率領六十八億梵眾,一齊來到佛所,向佛頂禮後請求說:「世尊!如來當時立志,為了度化一切眾生出家求無上正等正覺,今得成佛。唯願世尊,不違本誓,為哀愍眾生而轉法輪。」

  這時世尊以慧眼觀察世間心中想道:我今若把所證寂靜涅盤大法為人演說,他們不能了知,等於空費口舌。還是再等待機緣吧。

  大梵天王見世尊仍自默然不語,又邀請帝釋天王以及三十三天天眾,一齊來禮請如來轉於法輪

  於是,佛對梵王說:「我不是不想以正法去度化眾生,只是我所的是甚深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這種境界決非凡夫分別思惟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因此我暫且默然,以待因緣成熟。」

  又一天,大梵天王看到摩伽陀國有許多外道執著邪知邪見以為正道,而修無益苦行。但他們雖是外道,其中也不乏有善根成熟的人。於是,梵王又來請求佛度化這些應度之人。這時世尊以佛眼觀察,見眾生中實具上、中、下三等根機,因而起大悲心,決定轉於法輪

  天上聞已,歡喜踴躍,禮謝而去。當下,這一大好消息從地神起一起傳至色究竟天。一切天人皆大歡喜,可謂普天同慶。

  六十七、轉妙法

  《因果經》上說:當時世尊決定轉妙法輪,因此來到波羅奈國鹿野苑中。而昔日王師大臣所遣憍陳如等五人也正止住於此。時彼五人遙見佛來,各從座起,禮拜奉迎,互為執事。

  世尊五人得度機緣已熟,堪任領受如來道法,於是對他們說:「憍陳如,你等應當知道:人生有種種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如是諸苦,以『我』為本。可是一切眾生不知苦之根本,以致輪回於生死海中。所以憍陳如啊!應知人生一切的『苦』難,皆由自己起惑造業招『集』來的;要想『滅』絕這些苦難而證究竟安樂,則必須修行正『道』。因此,苦應知,集當斷,滅應證,道當修。」

  世尊為憍陳如等五人詳細講解四聖諦後,五人皆見道跡,遂請求正式出家世尊喚道:「善來比丘!」五人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

  而後,佛又為五比丘講解五蘊無常、苦、空、無我道理,五比丘聞已,當下惑盡意解,證阿羅漢果

  這時,地神歡喜高聲唱道:「如來今日於此轉妙法輪!」聲音輾轉傳至三十三天。

  於是,世間始有三寶如來大聖是為佛寶,四諦法輪是為法寶,五阿羅漢是為僧寶。如是世間三寶具足,成為人天第一福田

  六十八、度富樓那

  《佛本行集經》上說:在迦毗羅衛國都城附近,有一位婆羅門,曾為凈飯王作過國師。其家巨富,擁有財產無數。其子名富樓那,聰明絕頂,對於當時最有學術權威的名著經典都能通達明記,並為人解說。這位富樓那與悉達多太子是同一天出生的,而且性情也差不多,一樣的厭離世間,志求解脫

  就在悉達多太子出家的那一天,富樓那也與他的朋友共三十人,一起往雪山苦行求道。這一班人個個勇猛精進,俱各獲得四禪五通。

  當世尊在鹿野苑中為諸比丘及天人說法時,富樓那以天眼看到了,就對朋友們說:「你等今可共我相隨到鹿野苑親近世尊聽聞正法,修習凈行。」眾朋友說:「我們都願意聽從。」於是,即同朋友三十人,從雪山下,到世尊所,頂禮佛足,乞求出家,說:「我等立志出家!唯願世尊慈悲哀愍,度脫我等!」

  佛說:「當隨你意,從心所願。」

  富樓那既得出家,又乞受戒法。從此,為要求得無上正真之道,恆於空閑處,無論行住坐卧,俱各用心行持,勇猛精進,不曾放逸。時日不久,便已斷盡煩惱,得證梵行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得一切解脫,成阿羅漢;而且辯才無礙,悉能成辦利益眾生大事。

  佛告諸比丘說:「當知諸說法人中,富樓那最為第一!」

  六十九、仙人求度

  《本行經》上說:當時阿般提國有一巨富婆羅門,姓大迦旃延,通達世間一切學問,與嚴熾王作國王師。生有二子長子游歷他國多年,學成歸家,眾人皆尊彼為上座。第二子名那羅陀,聰明智慧更勝其兄。其父令習《韋陀論》及諸咒術,那羅陀一聞即能通解。其父為那羅陀集一切眾當面考核,果然一切義理通達無誤。

  長兄聞弟以少時間即能超勝於己,心生惡念,思欲害之。其父覺知,即帶次子那羅陀往頻陀山拜阿私陀仙人為師。阿私陀自知命根將至,悉心教導,不久成就,獲得四禪,具五神通

  仙人命終之後,所有世間名聞利養盡歸那羅陀。那羅陀因貪戀名聞利養故,遂矢去正念,向且目空一切,不信佛法僧。

  卻說有一天,金齊夜叉王對伊羅缽龍王、商佉龍王說:「今曠野城中流傳有兩首偈,偈文是:『在於何自在,染著名為染,彼雲何清凈?雲何得痴名?痴人何故迷?雲何智人?何會別離已,名曰盡因緣。』」

  龍王聞已,至那羅陀仙所,問此偈義。這下可把那羅陀難住了,百思不得其解,只得來到佛所,向佛請教。佛即為開解,井為說種種法。那羅陀聽了滿心歡喜,當下向佛乞求出家。

  佛說:「善來比丘!入我法中,修於梵行。」那羅陀即出家沙門。因其種族本姓是迦旃延,其後眾人皆稱他為大迦旃延。

  七十、那捨得度

  《因果經》上說:當時有一長者子,名耶舍,聰明利根。有大辯才,於世五欲,生厭離心。

  有一天夜半,耶舍見鹿野苑的上空大放光明,便徑往鹿野苑,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德具足,心大歡喜,於是頂禮佛足,至誠說道:「唯願世尊,救濟於我。」

  佛即隨順其根而為說法,對耶舍說:「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無我,你可知道?」耶舍聞說此語,即於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凈,心得自在,成阿羅漢,答說:「世尊!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無我。唯願世尊,許我出家。」佛說:「善來比丘!」耶舍當下即現比丘相,成為沙門

  卻說耶舍之父,天明不見耶舍,沿路尋找,來到佛所。佛以神力隱耶捨身,對耶舍父說:「善男子!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無我,你可知道?」耶舍父聞說此語,亦遠塵離垢,得法眼凈。

  佛知其見幹道跡,恩愛之心漸薄,因問道:「何緣至此?」答說:「為尋子而來。」佛即收攝神力,令其父子相見。其父心大歡喜,便於佛前受三皈依,成優婆塞。

  耶舍有朋友五十人,聽說耶會已隨佛出家,也一齊來到佛所,願求出家。如來其所而為說法,各得法眼凈。佛言:「善來比丘!」即成沙門。從此,始有五十六位阿羅漢

  佛對諸比丘說:「你等煩惱已斷,道果已證,所作已辦,堪為世間作無上福田,宜各遊方教化,以慈悲心度諸眾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