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定散門(十)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定散門(十)

  下面:

  【又向來解者,與諸師不同。諸師將思惟一句,用合三福九品,以為散善;正受一句,用通合十六觀,以為定善。】

  「向來解者」,善導大師說,向來所解釋與諸師不同。諸師是指什麼人呢?指隋朝時代凈影寺的慧遠大師、及國清寺的智者大師、及嘉祥寺的吉藏大師。這三位大師是在善導大師之前隋朝的人。這三位大師都依本宗的義理來解釋《觀經》他力教法,因此將他力教錯解。善導大師才將正確《觀經》的佛意彰顯出來,使諸師錯解的地方,令我們眾生明白之後,依善導大師《四帖疏》真實教法來修學。諸師對於《觀經》錯解的地方,在後面第六門和會門中會詳盡向諸位報告。諸師以本宗的道理解釋《觀經》,就是以通途法門解釋特別法門,會使原本他力易行之道又與自力難行之道同樣的修法。所以善導大師這部《觀經四帖疏》被稱為楷定古今之疏,就是將古來諸師錯解的地方一一糾正,使得《觀經》真實佛為常沒的凡夫眾生開說的教典,能夠清楚明白,讓眾生依教奉行、安心起行。

  隋朝凈影寺的慧遠大師,是涅槃宗的祖師;隋朝國清寺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開宗祖師;隋朝嘉祥寺的吉藏大師,是三論宗的祖師。不論涅槃宗、天台宗或三論宗,都無法將《觀經》真實的本意彰顯出來。用各宗的義理來解釋《觀經》他力的凈土教法,往往無法真實將《觀經》世尊的本意顯露出來,善導大師看到這個缺失,因此才寫這部《觀經四帖疏》,來楷正諸師錯解的地方

  談到這裡,讓我內心很警惕。警惕什麼事呢?連涅槃了不起的慧遠大師天台了不起智者大師、三論宗了不起的吉藏大師,對《觀經》的註疏都會錯解,何況是煩惱厚重的凡夫眾生呢?所以晚近了不起的在家大德李炳南居士,他教導要學講經的弟子說:如果不了解經文義理,一定要依有修有證的祖師大德註解為主,這樣才不會誤解經文義理,這實在很重要

  那麼諸師將「思惟」這句,用合「三福九品」當做是散善;諸師將「正受」這句,用通合十六觀,當做是定善。善導大師說:

  【如斯解者,將謂不然。】

  這樣解釋是不對的。

  【何者?如《華嚴經》說:「思惟正受者,但是三昧異名。」與此地觀文同。】

  善導大師引用《華嚴經》這句「思惟正受者,但是三昧異名」,與《觀經》第三觀的地觀經文一樣,來判定諸師將「思惟」這句用合「三福九品」,將「正受」這句通合十六觀,這樣錯誤地方將它糾正過來。所以善導大師說:

  【以斯文證,豈得通於散善?】

  「正受」這句不可以通合十六觀,當做是定善;「思惟」這句也不可用合「三福九品」,當做是散善。

  【又向來韋提上請,但言「教我觀於清凈業處」。次下又請言「教我思惟正受」。雖有二請,唯是定善。又散善之文,都無請處,但是佛自開。次下散善緣中說雲:「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以下,即是其文。】

  那麼善導大師疏文說,定善是韋提希夫人禮請世尊開說的,但是散善韋提希夫人並無禮請,只是世尊為了令散亂心的凡夫眾生入弘願門,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是世尊自開,並非是韋提希夫人的啟請。所以善導大師的解釋,與諸師的解釋是不同的。諸師的解釋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在第六門和會門,會繼續來談論這個話題。

  諸師的解釋既然是錯誤在這裡給我們一個啟示。啟示什麼呢?念南無阿彌陀佛,依《觀經》的教法實踐,依弘願門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弘願門是在彰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廣大弘廣,能令一切凡夫眾生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觀經》教法世尊凡夫所開說的一部寶典,諸師不了解世尊是為凡夫所說,因此錯解《觀經》之義。善導大師在第六門和會門一一糾正出來,我們下回就會談到。

  那麼定善這十三觀與散善三觀,諸師將思惟與正受,錯解為定善與散善,善導大師認為定善、散善的思惟正受,都是三昧異名。在十六觀的觀法當中,散亂心的凡夫堪以修學下輩觀、中輩觀與上輩觀這散善的修法煩惱厚重的眾生就不堪以第一觀日想觀到第十三觀雜想觀的定善修法。所以我們在因地學佛修行眾生,適合修什麼樣的教法,就依什麼樣的教法來實踐,我們學佛的人在因地一定要明白了解。如果機與教不相應,那麼機就無法依教法得到佛法利益,縱然苦修也徒勞無功。因此我們凡夫眾生依《觀經》教法來修學,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得到《觀經》教法真實利益;如果依定善第一觀至十三觀,對煩惱厚重的眾生而言,要成就就很困難,所以機教不相應,縱然苦修也徒勞無功,當然我們要選擇契合凡夫修學的寶典就是《觀經》。既然如此,念南無阿彌陀佛能使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我們就一生老實稱念。

  時間關係,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裡。祝福諸位四眾弟子念佛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