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和會門(三)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和會門(三)

  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

  上回我們說到第一卷〈玄義分〉七門料簡的第六門「和會門」。第六門和會門,善導大師和會門又分為六小段。上回我們探討到第一小段,今天從第二小段接下去看。

  疏文

  【第二、即以道理來破者。】

  第一小段,是善導大師將諸師解三輩九品之義指出,第二小段,是善導大師道理來論破諸師的錯解。

  「即」這一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順理破之。因為慧遠大師因果相應的道理九品階位,如上品上生是六地菩薩往生,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悟了七地無生法菩薩,以果推因,認為上品上生是六地菩薩往生,乃是因果相應的道理。現在善導大師就順諸師的道理,以正確道理來論破諸師錯解,所以叫做「即」。

  【上言初地至七地以來菩薩者,如《華嚴經》說:「初地以上,七地以來,即是法性生身、變易生身。斯等曾無分段之苦。論其功用,已經二大阿僧祇劫,雙修福智,人法兩空,並是不可思議神通自在,轉變無方;身居報土,常聞報佛說法,悲化十方,須臾遍滿。」更憂何事,乃藉韋提為其請佛,求生安樂國也?以斯文證,諸師所說,豈非錯也。答上二竟。】

  這段疏文,是善導大師引用《華嚴經》的經文道理,來論破慧遠大師錯解《觀經》的地方

  一開始說「上言」,「上言」包括上品上生與上品中生。慧遠大師認為上品上生是四地至七地菩薩往生的,上品中生是初地至四地菩薩往生的,所以善導大師疏文才說:「上言初地至七地以來菩薩,如《華嚴經》說:『初地以上,七地以來,即是法性生身、變易生身。』」《華嚴經》說,初地菩薩到七地菩薩,是法性生身及變易生身。先解釋這兩個名相。

  初地以上的菩薩是法性生身的菩薩,「法性生身」就是菩薩所證悟的真如本性,顯露真如本性,還以真如本性為身。法身凡夫來說雖有而不能顯露,就像太陽的光始終存在,但是陽光若被烏雲遮蔽,陽光便不能照耀大地。我們凡夫雖有法身法身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但是我們沒有起用,被煩惱無明業障遮蔽,所以我們要透過修行,來顯露我們的真如法身。性德是每一個凡夫眾生,與諸佛如來同樣具有,但要透過修德來顯露,所以菩薩就是透過生生世世廣修六度萬行,斷惑證真,斷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證悟真如法性。阿羅漢就是斷盡見思惑的聖者,辟支佛就是斷盡見思惑、塵沙惑的聖者菩薩就是斷盡見思惑、塵沙惑、分斷無明聖者無明分分斷、法身分分證,這就菩薩。將四十一品的煩惱斷盡,證悟了真如本性也就聖人佛果,所以佛就是一位圓滿斷盡煩惱無明聖人。初地位的菩薩,就是法性生身的菩薩,就已經斷見思惑、塵沙惑以及分斷無明聖人,所以證悟菩薩身是法性生身。

  「變易生身」是什麼意思呢?菩薩具足了悲、願兩德。「悲」是利他,「願」是自求菩提。由此悲願功德力,改轉分段粗惡身命為界外細妙身命。這是什麼意思呢?凡夫的業報身是三界內粗惡的煩惱身,凡夫之身有分段生死也就疏文所說的分段之苦。分段生死之身是業報身,煩惱成就之身,所以我們的業報體有生老病死菩薩之身是變易生身,沒有凡夫的分段之苦,但是界外細妙之身同樣有生死,叫做變易生死。因為細妙之身隨著悲願漸增,前面下劣的報身變易,成為後面勝易的果報之身。如初地轉成二地,初地與二地作較量,初地是下劣,二地是殊勝,所以初地轉成二地有前後的變易,這就叫做生死。這生死並非凡夫三界內的生死輪轉的生死,不是!是因為初地死、二地生,才叫做生死菩薩是沒有三界六道輪迴生死之苦,變易生身的變易生死是指菩薩的悲願漸漸增上,使得菩薩階位慢慢增上,由初地進入二地,二地進入三地,如此依次而上,就是無明分分斷、法性分分證,這就生死

  「斯等曾無分段之苦」,此句是指菩薩從初地到七地,並無三界分段生死啊!因為地前三賢位就已經斷見思二惑了,沒有生死之苦啊!見思二惑是三界輪迴的根本煩惱阿羅漢就是已經將三界的八十八使見惑斷盡,及斷盡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見思二惑斷盡,跳脫三界六道,成為聖人這就阿羅漢。所以就通途法門修行,無論參禪,無論修天台華嚴、三論、唯識,總是要斷盡見思二惑,才能夠跳出六道苦海凈土法門就不是這樣歷劫斷惑證真的修行方法,不是!

  既然凈土法門是特別法門,當然出離三界方法也不同於通途法門。古德有一個譬喻,譬如一支竹筒有一隻蟲,斷惑證真的修行,就是這隻蟲從竹筒下面,一節一節的把它咬破,從竹筒最上端而出,這就是豎出的法門也就是聖道門教法凈土門的教法是橫超的法門,譬如這隻蟲從竹筒邊,咬一個洞爬出來,而不是一節一節慢慢咬破,才從竹筒的頂端而出,不是!所以凈土法門,當生成就,不是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斷惑證真。

  雖然這二門都可以解脫生死,但對末法時代煩惱賊所毒害的眾生而言,要如何當生了脫分段生死呢?念南無阿彌陀佛,像這隻蟲從竹筒邊咬一個洞爬出來,靠著阿彌陀佛的弘願,使我們當生往生到西方佛國。一往生到西方佛國,就跳脫三界六道輪迴生死束縛,就不再有分段之苦

  因為分段之苦,是六道凡夫眾生之苦六道苦果眾生業力,命有長短、壽夭、分段,身有大小、美醜的差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