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如果發了菩提心就是大乘佛教的行者

  在這部經典上,釋迦牟尼講完了十二因緣法以後,就是看著顛倒女她能接受了十二因緣法了,然後「我當為汝說一實道」,又開始引她到一實道上來,就是更進一步了。接下來就是經文,「汝當思維。守護一念」,在這里說,「一念者。謂菩提心。菩提心者。名曰大乘」。我們已經講到了,大乘小乘的主要界線就是發不發菩提心?如果發了菩提心了,他就大乘佛教行者,他一般會修大乘法,「一念者。謂菩提心。菩提心者。名曰大乘諸佛菩薩眾生故。分別說三」。

  剛才我們講到了嗎,人天乘、小乘大乘諸佛菩薩為度眾生緣故,善巧地分別說了三種,但是《妙法蓮華經》說了「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最終趨入大乘在這里也是這個含義諸佛菩薩眾生緣故眾生根基不同的緣故,分別說了三種,但是你既然聽了十二因緣小乘法了,堪為法器了,我現在為你說一實道,叫你思維,「汝當念念常勤守護是菩提心」,所以說這個一實道的大乘法。

  他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菩提心;第二個含義六度。這個非常重要。我們聽起來有點枯燥無味,為什麼?因為我們缺乏得太多。為什麼非常重要?只有大乘佛教才能最終成佛其他的不可能成佛小乘聲聞緣覺最多是自了漢,他證得是偏真涅槃,離佛果很遠

  那麼我們念佛往生的往往都說我們修的是大乘法,修的是大乘道,那麼首先你得知道什麼是大乘道,什麼是大乘法,包含什麼內容,哪些大乘法適合我們修行,而且我們是不是大乘根基,這些都是需要知道的。所以說,大乘佛教大乘道,般若蜜乘的大乘道有兩個含義第一個菩提心;第二個含義六度。剛才我們講的是菩提心,「汝當念念常勤守護是菩提心。勿令忘失」,後面有一句話,「縱有五陰四蛇。三毒六賊。一切諸魔。來所侵嬈。終不能變是菩提心」。這里「五陰四蛇。三毒六賊」,這是說的一切的障礙

  比方說我們這個五蘊色身的變壞,我們身體的變壞,這就是一種障礙。無始劫以來的煩惱是一種障礙,包括外界魔障,我們冤親債主干擾等等都是一種障礙。在修行上我們都稱他為障難,或者是諸魔。假如說你菩提堅固菩提清凈的話,念念守護你這菩提心的話,那麼這一障礙你是不能動搖的,是這樣。一切的諸魔來所侵擾、擾惱、侵害,終不能變是菩提心,都不要變你這個最初發心

  因為什麼呢?因獲如是菩提心的時候,「身如金剛。心如虛空。難可沮壞」,因為你這個菩提不壞緣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緣故,「常樂我凈。具足而有」。「常樂我凈」是指佛果境界,「常樂我凈。具足而有」,證得真實的「常樂我凈」,相當於證得真實佛果了。「常樂我凈」是佛果地上的一種證境,一種功德證境。就等於說一實道當中講了菩提心,我們這是講了第一層,講了菩提心。

  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無論是講到五蘊色身的變壞,外界的天災人禍,包括我們內部人心煩惱無量劫以來的無明習氣等等,包括一切的冤親債主干擾,或者天子魔的擾惱,我們都要堅定這一菩提不失變壞的話,最終就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且證得常樂我凈具足,相當於說最終你會成佛的。讓我們發菩提心,而且是堅守這一菩提心,這是菩提,當然還有行菩提這是菩提這是發的願。

  ——摘自仁清法師消災長壽童子懺悔墮胎度嬰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講義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