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親人,大家好。
感恩我的人生中有您陪伴,在一起共修,大家在修行的旅途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uploads/content/2022/june/24ce8a85e6376f74b9d1e70c6be73771.jpg" width="690" height="383" />
無論做任何事,我保持三個宗旨:
1.不攀緣。
2.不化緣。
3.不拒緣。
uploads/content/2022/june/b6d751f9c225ff87fb4df62c7ce70058.jpg" width="690" height="383" />
何為實修實證?就是要時刻看住此心,每一言每一行都要與佛的教言相應,要以佛的教言為標尺。
比如,佛在《金剛經》中開門見山地說明,如何降服其心。這句話是三藏十二部的總綱領。就是告訴我們如何把自己的內心加以調整。
uploads/content/2022/june/4e69087dc339ea4eaa567dbac04e8c7b.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因為佛見到我們眾生的心,妄想紛紛,隨著影像起伏,被影像困擾,造成了種種的煩惱與憂慮,苦不堪言。
這個影像所指塵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這些萬事萬物都是心的作用,隨著心態的轉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uploads/content/2022/june/be15cdf8749b220de5b7f2597d144aaa.jpg" width="690" height="383" />
《金剛經》佛告訴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uploads/content/2022/june/dd508b185e17c77952a1759d73db476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學習經教千萬不要走馬觀花,要反覆的關注,為什麼要反覆的關注?因為第一次關注,心不是那麼專一投入,所以也達不到那麼靜。
佛的教言是展現在靜態,我們如果用妄念(動態)去思維,與佛的心不相應,頻道不匹配,也無法能夠得到佛的加持。
如果我們的心態所靜止的程度與佛的心態所靜止的程度相應,很容易就能體悟到佛法的真諦。
uploads/content/2022/june/7584a4434c684c9034852310c4a2f684.jpg" width="690" height="383" />
我們剛入門,一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來修行,心態又難以得到安住,所以佛就告訴我們第一步,要棄惡從善,把內心的不良嗜好要加以消除。
比如,我們凡夫迷茫期間,具足殺,盜,淫,妄,酒,貪,嗔,痴,慢,疑,兩舌,惡口,花言巧語等惡念。
uploads/content/2022/june/2742d61c9d6411656d74840db49a54ed.jpg" width="690" height="383" />
佛法中的術語稱為「業障」,這些種種的業習不消除,內心是無法安住,無法靜止。
所以說在修行中讓我們大家發菩提心,做功德,就是說用種種的發心把自己的狹小的心量要打開。
uploads/content/2022/june/efb5bb9927da5645cbadb103e43a41c8.jpg" width="690" height="383" />
比如,放生,經典中佛告訴大家,財布施,色布施(物質),身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等。
讓這種種的善念與善行破除「自我」,因為所有的業障妄念,都是建立在這個「自我」之上。所以說這個是非常關鍵。
uploads/content/2022/june/b861471afa5a76fbed7b3a22f6d303c3.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在修學的期間,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誤認為自己了不起,誤認為自己開悟、證道。
無論是開悟與證道,都必須要經過成就者的考核與驗證,不是隨便自己認為的,否則就是天大的笑話,這樣子的造作害己害人。
uploads/content/2022/june/6580b8e6d31ff656a741802939942d1b.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害己的罪過小一點,關鍵是殘害眾生,成為眾生的冤親債主。這個罪業是不可思量。千萬要少說多做,要有自知之明才是。
首先要武裝自己,把自己的心態徹底地安住、靜止才是。這個清凈心,首先要做到靜止,然後從這個靜來過度到這個凈。按照程序逐步由淺入深。
uploads/content/2022/june/0e9862edf72af1a25e7cbb135b87421b.jpg" width="690" height="383" />
要看破自然界中的宇宙真相,不要被影像所欺騙,造作無量的罪業,造成輪迴的痛苦。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