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說得肯定,沒有絲毫疑惑。
但是,有人求有感應,有人求沒有感應,這是什麼原因?大師告訴我,因為他有業障;業障懺除了,必定有感應。
我們讀《了凡四訓》,從雲谷禪師與了凡先生的對話就能明白,了凡先生認為命里有的求得到,命里沒有的求不到。雲谷大師開示:「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求成佛都能作佛,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這個太殊勝了,非常吸引人!
為什麼能求得到?因為自性是圓滿具足一切,只要消除業障,則有求必應。
「懺悔業障」,不論是哪個宗派、法門,都列為最初的重要修學法門,因為有業障就不能進步;不但不能進步,連大乘佛法之門都入不了。
「懺悔「,「懺」是梵文,「悔」是中文,這個名詞是梵華合一。「懺」是陳露先罪(陳述、發露),以前所造的罪業,一絲毫都不能隱瞞;「悔」是後不再造,改往修來。我們學佛,要向佛菩薩、向大眾求懺悔,罪業再重不用怕,只要肯懺悔,一悔就全消了。
「業」是造作,「業」有「善」、有「惡」、有「無記」。「不善」、「不惡」,稱為「無記」。「業」有「染」、有「凈」。十法界中,六道是「染」,四聖法界是「凈」。「染業」裡面有善、有惡,「善、惡」層次不高,善業生三善道,惡業則生三惡道。
學佛,最大的事情就是開悟證果,而「善與惡」都是修行證果的障礙。唯有「凈業」沒有「善惡」,我們稱為「純善純凈」,「善惡兩邊」都沒有了才是「純善」、才是「凈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