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s/content/2022/may/5a39b1a5ece932e9419d8a7efb71d87d.jpg" />
佛祖釋迦牟尼的
舍利是
佛教中
至高無上的聖物。 相傳
佛陀入滅後,
弟子們用香燃火焚化
釋迦牟尼遺體,在灰燼中
發現了4顆牙齒,以及
指骨、頭蓋骨、毛髮等物,
這就是舍利。
弟子們將
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細心收殮保存,安葬於
聖地王舍城,並起塔
供養。當
佛教徒再也無法向
佛祖本人
頂禮膜拜的時候,便把其
虔誠之心轉向了
佛祖遺存的
舍利。 這樣,
舍利便被賦予了
神聖無比的涵義,扮演了
至高無上的
角色。 一、
舍利的
形式 釋迦牟尼舍利有多種
形式:①
舍利子(粒狀),傳世較多;②牙齒(今存
斯里蘭卡);③
指骨(今存
法門寺);④頭蓋骨;⑤鎖骨等。 佛指
舍利 釋迦牟尼真身舍利(
廣州華林寺) 陝西
法門寺中的佛指
舍利共有四枚,三枚影骨、一枚靈骨。靈骨指
佛陀真身舍利;
中國佛教歷經三武一
宗法難,古代
高僧大德乃彷彿陀
真身靈骨精造三枚‘影骨
舍利’此為
古人保護
真身靈骨的良苦
用心。影骨即靈骨之影應、應現,以證示靈骨之
不滅。
佛教界認為,影骨與靈骨是不一不異的
關係,趙朴初先生贊頌說:“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 二、八重寶函 扶風
法門寺塔
地宮出土的八重寶函 開啟出土於
法門寺
地宮後室天井中的八重寶函全程回顧:最外層
是一個長、寬、高各30厘米的銀棱盝頂黑漆寶函。所謂盝頂,就是函蓋上棱成斜面的函。
它是用極珍貴的
檀香木製成,用雕花銀條棱邊。發掘時,此函已嚴重朽壞。 銀棱
檀香木函內
是一個略小的鎏金盝頂四
天王寶函,用一條約50毫米寬的絳黃色的綢帶十字交*緊緊捆紮。頂面鏨兩條行龍,首尾相對,四周襯以流雲紋;每側斜面均鏨雙龍戲珠,底飾卷草。 八重寶函第四重六臂
觀音盝頂純金寶函 八重寶函第三重3金筐寶鈿珍珠裝純金寶函
寶珠頂單檐四門純
金塔,高105毫米,塔頂飛檐高翹,彩光閃爍,金磚金瓦層層如真。塔身四壁刻滿紋飾,並有四扇小
金門。 三、佛指
舍利 第一枚 第一枚玉質影骨
舍利。此枚玉質
舍利被供奉
在一套八重寶函之內,最接近佛指的一重為一座小
金塔,塔內
有一金托,托上立一銀柱,佛指
舍利便套立
在這根銀柱上。
法門寺佛指
舍利第一枚影骨的內腔中,清晰可見
北斗七星圖 第二枚 鐵函內置一木盒,木質
大部腐爛,被紅黃二色泥土緊緊固定於函中,盒下為糊狀物,檢驗
不清,啟開木盒,盒內是彩絹,整整九層,層層花色各異。當取開最後一層彩絹時,
發現鎏金雙鳳紋銀棺。 整個小銀槨置於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棺床壺門座形,前後分別有五座
月亮門(門形似月),左右兩側是雕花帝帷。第二枚
舍利就置於鎏
金銀棺內。 第三枚 第三枚佛指
舍利(靈骨) 45尊
造像盝頂銀函。內有兩枚碩大的水晶隨球,大的重196克,徑52毫米;小的重79克,徑39毫米。 45尊
造像盝頂銀函內置銀包角
檀香木函,
檀香木質,木質尚好。函頂、函身均
包裹銀雕花包角,以平雕加彩繪手法雕滿各種花卉。上系銀鎖、
鑰匙一副。銀包角木函內置嵌寶石水晶槨子。槨子系水晶石造,透明通亮。槨蓋上鑲嵌黃、藍寶石各一,體積碩大,眩耀奪目。槨蓋雕
觀世音菩薩及寶瓶插花,槨身四面皆雕
文殊菩薩坐像及
蓮座、花鳥。 水晶槨子內置壺門座玉棺。 經專家鑒定第三枚佛骨為
釋迦牟尼佛
真身指骨舍利。這枚
舍利是當今
世界上獨一無二、
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 第四枚 第四枚佛指
舍利(影骨)漢白玉浮雕彩繪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內銅
浮屠(銅塔) 塔內,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棺蓋為半弧形,前寬後窄,前檐探出較多。棺體前高寬,後矮窄。棺蓋長8.2厘米,高6.4厘米,前檔寬5.4厘米,後檔寬4.2厘米。前檔板上刻著
兩位坐佛
弟子,兩側壁各鏨出兩只迦陵頻伽神鳥。棺體下有兩層台座,上層台座四周鏨出一圈仰蓮瓣,下層四周鏤空成壺門。 當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被啟開後,第四枚佛指
舍利出現了。專家命名為“特級四號“。四枚佛指
舍利,除第三枚靈骨微黃,質地似骨以外,其餘一、二、四號三枚,質地均類似白玉,按
地宮《志文碑》稱之為“影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