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祈臨終正念之人者,甚為謬誤之事也。」念佛祈求在臨終有正念,才能感召阿彌陀佛現前來接引,這樣的觀念知見是錯誤的。所以,同樣一件事,法然上人教我們要有正確的知見。不是我們千念萬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不算數,在臨終快要死了那口氣,念出阿彌陀佛的聖號,這樣才感召阿彌陀佛現前,迎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這樣。是因為我們平時虔誠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所以在臨終時,感召阿彌陀佛現前,阿彌陀佛一現前就有了正念,心不顛倒,意不凌亂,正念往生,就是這樣。所以觀念錯誤,內心就會不安;觀念正確,內心就會放心。不安也是要念佛,安心也是要念佛,諸位!你要不安的念佛或者安心的念佛?當然安心的念佛。
「故信彌陀本願之人,懷疑臨終之心不可有。」因為相信阿彌陀佛本願的人,懷疑臨終是不是會顛倒,是不是佛沒現前來迎接,這都是不正確的觀念,內心不可存有這樣錯誤的知見。
「於臨終之時方念佛之人,彌陀亦為其立來迎之願。」一生不曾遇到佛法,不曾念佛的人,在臨終才遇到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才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也不放棄這樣的眾生,仍然現前接引,這就是臨終接引願攝取臨終之機。但是,臨終接引願不只是要接引臨終之機,也要接引平生之機。諸位!你我就是平生之機,哪有說一生沒遇到佛號,臨終要死了,生命剩念十聲佛號的時間而已,阿彌陀佛照常現前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反而一生念佛三十年的人,阿彌陀佛卻沒有現前迎接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天下間哪有這種歪理,對不對?所以我們從臨終才遇到佛法,念十聲佛號的人都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體會阿彌陀佛不棄任何一個眾生,內心非常的放心,在平生更精進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師父說得也有點口渴,所以喝一口水。喝一口水都會解渴了,喝兩口水怎會不解渴?所以當喝一口水會解渴,心裡面就想:「我喝兩口水更會解渴。」所以為了要解渴,我不只喝一口,我可以喝兩口、三口,甚至四口、五口,對不對啊?知道稱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都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當然每天更虔誠精進的稱念,這樣才對。觀念知見若正確,就會安安心心快快樂樂修學凈土法門。
「以臨終念佛而往生者,本無往生之願,偏造罪業之惡人,於臨終時,始遇善知識之勸導而念佛往生,《觀經》亦言之。」這段話是在說,《觀經》下品下生眾生,在臨終的時候,得遇到善知識的開示,稱念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十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指臨終之機。也就是指在平生沒有遇到佛號,快要死的時候,生命到了剩能夠念十聲佛號的時候,才遇到生命中的善知識,引導他念出十聲的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在平時沒有遇到佛法,當然沒有往生的心願,造作逆惡之罪,臨終才得遇佛號的法緣,《觀經》下品下生,就是這類的眾生。這樣的眾生,阿彌陀佛都要救度了,那平生不造逆惡之罪的人,斷惡修善的人,平生虔誠念佛的人,更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不對?就是這樣。
好!翻過來三九六頁(簡272頁)。
「若本念佛之人,未必強論臨終之相狀也。」原本就是稱念阿彌陀佛的行者,不必一定強調臨終種種狀況,為什麼?原本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就是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一生不退的念佛,在臨終阿彌陀佛一定來迎接,一定正念分明,所以何必一定強調臨終正念種種的相狀?不必啊。所以下面法然上人說:
「佛之來迎一定故,臨終之正念亦是一定。」既然念佛人在平生虔誠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迎接是一定的,那當然就不會擔心。所以不期來迎,內心不會有期待在臨終的時候,佛一定要現前來迎接。為什麼沒有期待的心理?因為知道阿彌陀佛一定會現前來迎接。阿彌陀佛發臨終接引願,就是要在行者的臨終決定現前,對他威神加持,令心不亂,使這位行者有正念,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相信阿彌陀佛發如此的悲願,清楚了、明白了、了解了、知道了,那種期待的心理就沒有了,那種祈求的心理就沒有了。
「臨終之正念一定」,法然上人教我們這樣思惟,「此理應存知於心也」,要將這樣的道理存在心中,心中思惟:「我平時虔誠精進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所以在我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會現前。阿彌陀佛現前,我在臨終的時候一定有了正念,心不顛倒、意不凌亂,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中這樣思惟,然後一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法藏菩薩的臨終接引願,就是在你我行者的臨終,與我們約定,決定要迎接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現前,因為阿彌陀佛是一個聖人,是一個人格圓滿的人,阿彌陀佛不會欺騙任何一位眾生。換一句話來說,阿彌陀佛和諸位你我在臨終約定要現前來迎接的事情,阿彌陀佛不會爽約,你千萬不要爽約,你只要一生好好念佛不退,不違背和阿彌陀佛的約定,阿彌陀佛一定在你臨終現前,絕對對你慈悲加佑,令你的內心不凌亂、不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