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自我膨脹的背後,是我們與佛法背道而馳的開始

  修行之路基本沒有捷徑可走,真正好的修行人,不僅是以佛法的字字句句克盡己守,而且修行的越好,越是謙卑自牧。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看見很多適得其反的一幕,很多人,可能因為各種各自的因緣佛法結緣,更多的是因為遇到了生活重創之後,通過佛法的熏洗,慢慢撫平了受傷的心靈。從一步步認識佛法,了解佛法,到想要實修佛法,這當然是非常好,也是非常有福報今生行為。可是往往現實中,稱為佛教徒虔誠和應有的卑躬一開始還比較明顯,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且不說大家的聞思有多少質量,但是在實修這一方面,就會暴露出很多的不足。

  不足體現在哪裡?體現在,我們並沒有把佛法真正的用來長守自心很多人,在對於佛法認知中,可能知識面稍微富足一些,或是有的人,在修行的丈量上,稍微的有點資歷……可是,要是因為這些原因,就成為了大家自我膨脹的籌碼,那可以說,基本不太能算作,真正懂得佛法真實義。

  佛法修行,從來不是在自我「添磚加瓦」,而是完全的層層分解自我,直到最後的徹底瓦解。

  《法句經》里有這樣一則故事兩位出身高貴家庭比丘是好朋友,其中之一精通三藏,嫻熟於唱誦並弘揚經文。他教導眾多比丘而成為十八個比丘團體的指導老師。另一位比丘則在熱切精進修行之後,證得羅漢果,並且透過止觀的禪修而證得卓越的能力

  有一次,證阿羅漢果的比丘到揭達林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時,這兩位比丘碰面了。精通三藏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經證得羅漢果,反而輕視他的朋友,認為這老比丘神聖的經藏所知不多,因此決定盤問他幾個經藏的問題,佛陀知道他這種不友善的居心,也知道他一定會自取其辱。

  所以,佛陀出於慈悲心就去探視兩人,以避免熟悉經藏的比丘取笑他的朋友佛陀並且親自提出問題,他問熟悉經藏的比丘有關禪那和道果(透過禪修而得到的高級境界),熟悉經藏的比丘無法作答,因為他只知道教導別人,自己卻不親自修行。另一位比丘由於精進奉行佛法,已經證得羅漢果,所以回答了所有的問題。佛陀因此讚歎阿羅漢比丘,而對熟悉經藏的比丘不贊一詞。

  其他比丘不明白為何佛陀大力稱贊證得羅漢果的老比丘,卻沒稱贊他們的指導老師佛陀向他們解釋說,熟悉三藏但不知奉行的比丘,像牧牛人,只為牧牛而獲得工資,而親自奉行佛法比丘就像主人一樣,享受牛的五種生產品,所以說,熟悉三藏比丘只得到學生對他的服務,沒有修行聖果的益處。而阿羅漢比丘雖然懂得不多,只能背誦一些經文,但清清楚楚地明白其中的精義。並且精進修行,克服了貪、瞋、痴,他的內心完全沒有精神煩惱,對今生來世沒有任何執著,所以他真正獲得修行的聖果。

  由此看來,雖然經常誦念經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就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不能得到清凈行的法益。經文背誦雖不多,但確實奉行,滅除貪、瞋、痴,如實知見內心清凈生生世世不再執著的人,才能真正得到清凈行的法益。

  佛法的真修行者,好的修為,是會顯現在內心越來越為謙卑和祥和,而自覺修為,卻常常以世俗心對人對事評頭論足,而且還在自我的膨脹中感覺良好時,其實,此時,我們的內心已經跟真正的佛法開始背道而馳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