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大家好。
在修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同的違緣,比如,身體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或者在生活中,出現一些各種的障礙,造成內心的波動。
uploads/content/2022/june/cb96dbf1be0b220845cdf61c2746416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這個種子,不是因為自己學佛了它就會出現;不學佛,不修行,該出現也會出現;只不過是通過修行,自心覺悟這些業力的現前,體悟得比較明顯而已。
所以說沒有什麼可稀奇的,大驚小怪的,只要用心懺悔就好。其實所有的影像都是自己,同一個本性的造作,換句話說都是自心的影子。
uploads/content/2022/june/4813818418b24a3afb8e0da67e4e5ff7.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在修行的過程中,盡量暫時不必去做那些不必要的事情,那些無聊的事情,工作除外,以免給自己造成違緣。自己的定力與智慧不夠,會擾亂自心。
現在每個家庭的人口很少,環境很清凈,是有利於修行的場所,就不必要去外面尋找凈地,心凈則國土凈,心要不凈,凈地是無處可尋。完全取決於自心。
uploads/content/2022/june/aa240dd9d00a469b589d6873ba361ec7.jpg" width="690" height="383" />
關於這個靜坐,打坐,坐禪,這都是調整心態的一個方法,心生一切法,法為一切心。
但是這個坐禪的期間大家要清楚,腿的單盤、雙盤,如果腿沒有那麼柔軟,就不必要較那個勁了,只要坐得直,坐得穩,全身放鬆,保持內心的靜態即可。
uploads/content/2022/june/19f7107f386f2bb80f2a7cad5aa6fb0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也要按照程序,來進行對心態調整好,因為起初我們的心態,是很難安住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如如不動,所以也是沒有辦法與自然融合。
起初可以用觀想,觀相,持名,念佛號,等等方法,就是鍛煉把其它的念頭,全部聚集在一個目標,這樣就逐漸地把心態收住。
心態安穩了,這時把這些調整心態的條件,還須慢慢地撤銷,心靜氣就足。
uploads/content/2022/june/8d87ad9fafea948251df37b445928ef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如果時常會頭痛,那麼要把它排出,要利用條件來把氣引出體外,觀想頭頂蓮花呀,密教里也有觀想的方法,氣隨意走,意到氣到。
精、氣、神,三而一,精能化氣,氣能歸神,神就是指本來的能量。不要一提到神,就去想神仙,等等,這是神話了,走題了。
uploads/content/2022/june/452226e2a1b4f9fb7a13a5e79c0904be.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坐禪,心靜為坐,心明為禪。
就是說,能夠讓深心對事相能夠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會被影像所動,做到心能轉物,這樣才能稱為坐禪。
坐禪不是單純坐姿,就是說行走坐卧,能夠達到內心如如不動,了了分明,這就是坐禪。大家不要對此誤會。
uploads/content/2022/june/c0788e4a3079e2f388b08b2fe02a8f80.jpg" width="690" height="383" />
有的人在打坐中,看到佛,鬼呀,蓮花,能看見自己,或者光,等等,這些症狀都是錯誤的,這談不上禪。
禪是對本體的了解,六祖曾說過,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說萬法的本來就是當體即空,這個空就是自然,我們所修行的目的就是,回歸於本來的自然。
uploads/content/2022/june/472f4fed2ffc2d902ab12a2234b6e592.jpg" width="690" height="382" />
既然修行的終點站,就是回歸於自然,自然即是純凈,那麼我們了解了純凈這個終點,直接可以站在這個終點的角度,這個目標,來進行努力爭取才是。
這樣就不至於迷茫,走彎路,什麼這個像,那個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uploads/content/2022/june/e210135cafe9f202a974956ca9dc4cc4.jpg" width="690" height="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