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普賢行願品》恆順眾生之六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5147ce02b8c4396b98fabb0808dfcfa" />

  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這就是師父剛才講的,因為眾生而起大悲,因為大悲而生菩提,因菩提心而成正覺,所以我們會很快的成佛的。為什麼說普賢大行是稱性的大願,大家細細的聽,這一句連著一句一句跟著一句都是稱性之行

  好,我們回到經文上來。大家總認為眾生眾生,佛是佛,佛是覺悟聖者,我們高不可及,非常了不起的,我們要仰視;而眾生凡夫,我們心裡不服。眾生和佛有天壤之別,佛和眾生差別這么大,為什麼說尊重承事眾生就等於是尊重承事如來呢?為什麼說眾生歡喜就會令一切如來歡喜呢?下面就是對這個加以解釋。

  大家首先要知道,諸佛如來是以大悲心為體性的,《觀無量壽經中說:「佛心者,大慈悲是」 。意思是說佛心體現在大慈悲上,所以佛心本體就是大悲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大悲心是如何發起的呢?是由於見到眾生六道輪迴時造作惡業、受種種的苦,以此激發起慈悲心來。這種慈悲心不同於世間慈悲的,我們世間有一些非常有同情心的,看到別人生病無錢醫治,或者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我們也會做些慈善,會幫助別人,但是這種慈悲心是比較小的、是受局限的。而且是有分別的,在時間上也是非常短暫的。這里說的因眾生而起大悲,這種悲心是出世之悲,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為這種慈悲心普攝一切的眾生沒有任何的遺漏;並且對一切的眾生都是平等的,沒有任何的分別,沒有增加任何的條件

  就像釋迦牟尼佛看一切的眾生,如同他的獨子羅睺羅一樣。他把一切的眾生都當成他的獨子,包括魔王波旬在內,也是佛要度化的眾生。沒有因為是波旬佛就捨棄他,沒有置他於死地也沒有捨棄他,也是要等他因緣成熟來度化他。包括提婆達多,佛在《法華經》中也為提婆達多授記,當來作佛。而且佛的成就,佛也是非感恩提婆達多的這種鍛煉的。大家也可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的愛子受種種的磨難,有危險的時候,我們作為親人、身為他們的父母會怎麼樣呢?肯定的會不顧任何的危險,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那麼如果對待所有的眾生都能像對待自己的愛子一樣,這才稱得上是大悲心。

  因於大悲菩提心。因為見眾生受苦心生悲憫,發起了大悲心來,就要去救度眾生,可是自己的力量不夠,所以唯有成佛才有能力去救度眾生,於是由大悲而生菩提心來。菩提心就是願成佛之心也可以說就是進趣無上菩提之心,由於大悲心進趣無上菩提之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發了菩提心之後,就可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廣修六度萬行饒益眾生,在利益眾生的同時成就自利功德,到自利利他圓滿,福慧具足時,就具足成等正覺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段經文成佛是由菩提心而成的,而發菩提心的開始,是由大悲心的激勵,所以說諸佛如來都是大悲心為體,所以真正發心菩薩道的菩薩,見到眾生受苦,一定要生起菩提心來,這樣才能以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佛果。可以說假如沒有眾生也就沒有辦法生起大悲心來也就沒有諸佛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這是比喻來說明上面一段經文道理。在曠野沙石之中,有一棵很大的樹王,只要樹根能得到水的滋潤,樹上的枝葉花果就能長得茂盛。眾生輪迴生死,時而生天時而墮落,時而又受種種的苦,在生死輪迴當中沒有任何的依靠,所以說是生死曠野沙石比喻眾生煩惱菩提樹王比喻眾生法身理體,樹根比喻眾生本具的佛性種子,水比喻大悲,枝葉比喻定慧三學,花比喻六度萬行,果比喻證得佛果也就是眾生發起大悲心,饒益眾生就像是以水來澆灌樹根,使得本有的佛性種子獲得滋潤,抽發出戒定慧的枝葉,再依戒定慧而修萬行之花,有花必定結果,萬行周圓,就可以證得佛果菩提這是眾生的角度來說慈悲成佛之因。

  就比如水滋潤樹根是花果繁茂之因,如果沒有水的澆灌,樹根在乾燥的沙石當中是不可能枝葉繁茂的,更不可能開花結果。也就是說眾生雖然有佛性,發不起大悲心來也不能廣修六度萬行來利益眾生,更不可能成就佛果,還是在生死曠野對於眾生來說,大悲心通於自利和利他,在饒益眾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這是眾生層面來說;從佛的角度來說,自證佛果已經是圓滿,只有利他,諸佛如來大悲饒益一切的眾生,令眾生成就佛果。所以經中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摘自宏圓法師普賢行願品》講義  

http://p9.pstatp.com/large/471b0002459473d04af1"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