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信願行必須具足

  現在我們根據《觀無量壽佛經》來給大家解釋。經上這樣說的,「佛告阿難及韋提希」,韋提希就是那個皇太後,「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這裡面就有身份、所行等等,後面都是這樣,上品中生者也一樣,上品下生者也是一樣。這樣的話就非常有條理了,就容易理解了。

  「上品上生者」,佛先講了一個大概的要求,就是能夠往生西方的人都是什麼身份的人,先講了一個大概的要求,是這樣說的,「若有眾生」,身份都是眾生,就是所有的人會有這種緣,可是你幹了什麼,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到中品的時候講到持戒的時候,都已經看出來了,到了中品就是在家人。因為從那個戒條上看來了,下面講。「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還是發願發願之前,這個信,信字當頭,這個是毫無疑問的。說信字當頭,發願,這個都是必要條件,已經講到了。

  接下來做什麼,就是信、願、行,三種要件必須具足,「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就能往生西方。「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是一個總的要求。一者是至誠心,是真誠的,不是虛假的,修行不是做給誰看,這個一定要知道。第二是深心,深心是什麼意思?深信切願,就是不但誠、還得切、還得深。第三是迴向願心,你信了、你誠了,幹啥?我願往生西方。

  所以在這裡,題目就給大家一個消息,就是在這裡也可發願往生上品上生,這個我們都會說,我走了以後上品上生,是在發願的前提上去行持,對應上品上生的那些功德,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

  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這還是個列舉。如果你僅僅認為不殺生,其它都不要求了,那就錯了。「具諸戒行」,這裡面他分三類,「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這個我們可以結合以前的講稿,它屬於十善道法,三乘共道的基礎十善道法十善道法第一就是不殺生,這個講到過,在濟南講到過,我們有這個講稿,已經形成視頻了,網上能搜到。

  十善道法這是三乘共道。三乘共道就是無論你是修什麼法的,這是基礎。就相當於說我們是住樓房的,有人住三層樓,有人住五層樓,有人住十層樓,三層樓的,爬到三層他到家了十善業道。那個五層樓的也得經過三層樓上五層,十層的也得經過三層再上十層,三乘共道是這個意思。

  「一是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它相對應的是十善業道,相對的是比較不發心的那一類。

  第二是「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大乘方等經典屬於大乘教法。有的人念乘cheng,念sheng才正確。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方等也就是大乘,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相當於修持乘法修持乘法的人對應著他就是一個大乘行者。剛才我們講到了,他是一個大乘行者的標志是什麼?發了菩提的人。所以佛教經典,無論你怎麼講,無論哪部經,他都是相互聯系的。能夠讀誦大乘經典的人他就是行持大乘的人,行持大乘的人往往是大乘行者大乘行者發了菩提的人,那麼和剛才我們念的前幾段都相似了,都有對應了。第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這是第二類人了。

  第三類人是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具此功德修行六念,這也是經典上的詞。「六念」,哪「六念」呢?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這是六念,這是第三種人具足六念。這個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意念的意思,不僅僅是口稱,比方說布施吧,「施」是布施的意思,不僅僅是叫你布施布施布施,是心裡想著布施,有緣要去布施功德,行布施功德念佛,這個應該以後再講。念佛我們現在都認為是口稱名號叫作念佛,真正地念佛是什麼?心和佛不離,心和佛的功德不離,和佛的智慧不離你的心和佛的行持和願力不離,這才是真實念佛。口稱名號不是佛教傳統說的念佛,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口稱名號真實念佛真實念佛是心和佛相應,這個在下面就有所體現了,這個是有根據的。

  當然,我們現在念佛方法僅限於阿彌陀佛,口稱名號,這也是念佛的一種,但僅僅是一種,念佛念法念僧,就是以佛法三寶基礎這是皈依基礎。你一切的世間和出世間功德都是三寶為依的。如果沒有三寶的依靠和基石,你一切的世間和出世間功德都不能開顯,都是沒有基礎的。所以你六念當中念佛法僧三寶這個很好理解,佛法三寶這是主體。那麼他告訴我什麼呢?是法。什麼法?佛是講法的,僧是修法的,法是主要的。

  諸佛對法是比較尊重的,對法是比較歡喜的,眾生通過法來成就,所以說佛法三寶,他的主體真實含義是以法為重點。這個法能夠使人成就,這個法是什麼呢?無漏學,也叫三無漏學,戒、定、慧三無漏學,所以說以戒為代表,戒定慧三無漏學。念佛、念法、念僧相當於念戒,這個是所念的主體,這個是行持的指導,以戒為代表代表定慧三無漏學。「施」是什麼呢?六度萬行的第一步是布施度。這個是大乘菩薩道所必須行持和知道的。

  以布施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一共是六度,以布施代表

  還有這個「天」,也可以叫天人,我們可以把這個天分兩類,一類是世間的天,世間天人天界,這個要比我們人世間要高,這屬於一個增上生;

  第二類是把佛國的境界看作天國,這是第二類,任何佛菩薩的佛國境界看作是天國。所以這個天,它分兩類含義,第一類是世間的,包括玉皇大帝,包括夜摩天等等,就是我們那個二十八層天所包含的所有內容這是世間的天。所有依報庄嚴的佛國凈土,我們也可以叫作天,它代表這兩類。如果你能生到世間天界,那要比我們這個世界好了,但是他還沒有了脫,他叫增上生,如果說是我們往生到任何佛國了,或者是了脫了,它叫決定勝,了脫了最終成佛了。增上生和決定勝,這個增上生一般是人、天福報給帶來的,或者是乞求人天的那一類的人得到的;那麼決定勝是乞求了脫和成佛的人,最終成就的。

  所以說,修行六念,是以佛法三寶基礎修持各種戒行,大行菩薩道的六度,然後你或者得到增上生或者得到決定勝果報。這「六念」真要展開很多很多。如果不這樣講,就會不懂:我們是往生西方的,搞了個天?這是佛說的,那不是我搞的,那怎麼講呢?那佛叫咱往生,又搞了個天,如果大家認為是玉皇大帝那個天那就錯了,因為這個經就是叫你往生西方的,叫你念天幹什麼?是這樣,這個天,天界佛國,世間天界和佛國凈土這是兩類。真正是決定勝的那一類是佛國凈土

  所以這三類人「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這個一日乃至七日是說功夫。「一日乃至七日」,你這個正念就不失,這個和阿彌陀經又相應了。生彼國的時候,此人勇猛精進,阿彌陀如來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這個可以參考這個接引圖,「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與大勢菩薩,至行者前」,後面很重要!後面很重要是什麼意思呢?是誰來接。

  ——摘自仁清法師念佛你登幾品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