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只有佛法才能講到佛性

  開悟是通過長期的熏修,發現自性了,見性即為開悟。通過長期的熏修見性了,見性有一個,很多的前提,得必須是通過修行佛法,因為只有佛法才是了脫之法,只有佛法才能講到佛性。明白嗎,只有佛法才有能夠開悟修行方法,能夠了脫,能證佛果修行方法。在佛教正確理念的指導下,通過長期的熏修,正確佛教方法,才能達到開悟目的,乃至證果的目的。通過長期的熏修見佛性了,哪怕我就是很小見佛性了也叫開悟。但不見得這時候就往生了往生是舍報,神識遷移這叫往生開悟見性見性就是見到佛性了,見到自性了。眾生佛性諸佛如來佛性是無二無別的。釋迦牟尼佛證得圓滿佛果的時候,菩提樹下感嘆,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就是那個意思。大徹大悟發現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是什麼意思?就是佛性就是如來藏;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涅槃境界;就是真如就是妙覺;就是那個佛性就是本體;他是一個東西就是諸法實相。懂這意思嗎。也可以這樣說,釋迦牟尼佛成佛發現,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都本來具足圓滿那種佛性,那種本體就是這個意思。也只有這個基礎,有這個理念,有這個基礎眾生有可能成佛能懂嗎。

  所以開悟見性見性啊也叫見真。見性和證果,還有很大很大的差別。不同的果位和不同的果位,又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別。如果沒有大的差別的話,可以叫它一種東西就可以了。開悟和證果和往生兩個概念,可以說我們很多在家佛弟子往生往生之前到往生的時候,很少有人開悟,更很少有人證果。明白吧,它是不一樣的等次。咱們再展開一點,西方極樂世界,他講九品不同,也叫九品往生。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努力修持,如果開悟念著開悟了,再念著佛求往生,和那個什麼也不懂,只是念著佛求往生假如說他兩個都能往生在那裡品位是不一樣的,差別是極大的。共業當中他會有別業的。懂吧,

  如果說我們在這個世界努力修持,證果了,證初果了,或者登幾地了,某個地了,然後還是念著佛,再求往生的話,和那個一般什麼也不懂的人念佛往生,品位也是不同,差別也是極大極大的。懂這意思吧,一個人不明佛理,和一個人非常明白佛理,非常有佛教的正知見,他們兩個如果都能往生的話,差別也是不一樣的。差別是很大的,有的人說哎呀,我不管那一套,我能往生就不錯了下品下生也行啊。有的人開始求這個了,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世間人去地方世間惡人,很不講道理的,無理煩纏的那一種,他可以好找人家麻煩的。世間惡人,臨命終的時候,得遇善知識為其開示,並為其助念的話。他升起懺悔慚愧心,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種願行心來的話,也可往生。就是往生下品下品邊地疑城。還有一種,還有一種人,就是那種不明佛理的,不明佛理的因緣成熟的時候,也可往生。但是明白佛理的這個求往生,他肯定是下品以上了,中品或者中品以上這個品位。經上講到分九種,我們一聽九啊,無非是九類嘛,但是那個差別是極大極大的。懂不懂,我們講到往生含義,又講到開悟是啥意思,可以看的出來,開悟往生是不一樣的,開悟往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開悟了,開悟以後他還不到死的時候,那麼他還一直在修,一直在積累福報臨終的時候走了,人家是開悟了以後走的,肯定品位就不一樣。有的人念了一輩子佛,到臨走了也沒開悟有的人上那邊去了還在荷花里包著呢,還是邊地疑城呢。你看還沒有正信呢,還是疑惑呢。是不一樣的,這能明白了嗎。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