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解釋「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虎本來勇猛,又戴上了雙角,那就更是所向披靡了。這個「戴角虎」——在明代有一位濟能禪師,作過一個《角虎集》,就是按這個為依據,把那些宗門開悟的祖師潛修凈土、弘揚凈土的語言摘錄下來——59位禪師的語言摘錄下來,就叫《角虎集》,就根據這個來的。那麼這樣的有禪有凈的人,現在這一世就能做人天的導師,下一生就能成佛作祖,他要包含著三個層面才夠這個資格。
第一,他要徹悟禪宗,明心見性,這是最必要的前提。這個悟證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大徹大悟,不是一般依稀彷彿這樣的光影門頭的掠虛漢——不是這個,也更不是口頭禪。真是就像從黑暗當中到了太陽底下一樣,叫桶底脫落——這個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明什麼?明了我們心意識的這種緣生法——它自性本空,明了心的虛妄性、緣起法的這種空性,就見到了性,這個性是跟十方三世諸佛同一體性的法性,見到這個,就是到家了。(第二,)那麼明心見性之後,又能夠深入經藏,深入經藏就是完備地深刻地了知釋迦如來一代時教。法門的施設分權和實:權法就是三乘法,實法就是一乘法。由權顯實,由實開權,他這里都是應眾生的根機加以施設的——要了解,就是知道眾生的病,也能知道葯方,也能夠應眾生的病來施設葯方,這些權實法門都要了解。第三個就是在佛的一代時教施設的種種法門當中,又能特別地拈出這個信願念佛求生一法,作為自己修行得利益以及普度一切眾生得利益的通途正行。這個「通途」就是表明這是常規的、永恆不變的一個法門。那念佛就是解脫的「正行」,其它的宗門、教下,包括修種種福德都是助行,把這個正和助關系搞清楚,來「自利利他」。
這種人就像《觀經》上品上生說的讀誦大乘經典,明了大乘圓教的教理,能夠解第一義空性,「解第一義」就是明心見性的意思。就是指這類人。這類人在六即佛當中稱為「名字即佛」,蕅益大師所示現的大徹大悟——他「名字位中真佛眼」,見解與佛同齊,就「有大智慧、大辯才」,一些邪正是非一到他眼前,就明明白白。所以這些邪魔外道,聞到這樣的有禪有凈的祖師大德,就會像百獸見到獅子一樣趕緊落荒而逃——聞名喪膽。這種祖師就像一隻老虎戴上了角,威猛沒有對手,而以他的慈悲、智慧來接引學人。這種祖師都會龍天推出,廣度眾生,有來參學的,隨著學人的根機來說法,如果是禪凈雙修根機的,就以禪凈雙修的法來接。這里稍微辨識一下何為禪凈雙修。
如果他原來就是在宗門下參禪的,那接引他也 可以讓他繼續修這個法門,但是告訴他把參禪的這種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念信心迴向也可以往生。還有就是參禪當下——叫做參究念佛,也不需要參其它的話頭,就把這一句阿彌陀佛作為話頭,如果參「念佛的是誰」,參究念佛和持名念佛,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你有疑,你就參;沒有疑,你就念——直接念。
像死心新禪師也開示參禪的人:如果你起不了疑情,你就驀直去念——一直去念,念到一定的時候,忽然碰到關捩liè子也開悟了;那即便開不了悟,你帶著信願念佛的心,也能夠帶業往生,兩者不耽誤。但即便你參究念佛——因為參究念佛是以開悟作為目的的——你一定還有一個迴向導歸,你光是參究作功夫(想)開悟,你不具足信願,那是往生不了的。你就參究到能夠得到功夫成片,乃至於功夫用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的程度,你不能夠去信願導歸,也往生不了。所以像蓮池大師,特別是蕅益大師判釋這個的時候,說這個參究念佛只是接引學人方法當中多的一個方法,但是跟直接信願持名相比,應該它是處在其次的位置上。
應該以信願執持名號作為主要正行,所以這樣來說,應以專修凈土接引之,則以專修凈土接引之。這是對大多數四眾弟子很好的一個接引方法。專修就跟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越來越親切,如果夾雜著其它東西就比較疏遠,雖然也能回嚮往生,但是他紆曲。但眾生的根機不一,他好樂參究,這時候也不能廢止這么一個法門。所以無論是中、下根,上根利智,在這樣的有禪有凈的祖師大德面前,都能夠得到他接引解脫的恩澤。所以這就是現世能做人天的導師,不僅人道的眾生,連鬼神道,連天道的眾生,都會受他德業智慧的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