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陀給世人的二十條忠告,你能聽進去幾句?

  佛陀正覺以後,想起救渡眾生的大事因緣,心自思惟道:「我所證悟的真理,是與世人錯覺所見的相違。世人所沉迷的快樂,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塵,我了知是不實在的;我所證悟的真如實相,是世間真理,但人們卻不能相信;我所正知正覺,與世人的偏邪私慾都是相違的。一切眾生都沉淪在貪瞋邪見的深淵中,怎麼了解這甚深微妙解脫真理呢?我還涅槃吧!」

  這時,天空出現大梵天神佛陀敬禮祈求:「若無佛陀真理之光,世間將永遠黑暗;若無佛陀的法雨甘露眾生將無法解脫。請求佛陀本著救世的大願,傳播法音,讓迷途眾生早日回頭,登上覺岸。」

  佛陀歡喜地接受天神至誠勸請,打消涅槃意念,而以一生的光陰度化有緣眾生

  由此可知,「佛出世為一大因緣」,即是為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使眾生破除無明煩惱,彰顯本具眾德,離苦得樂

  因此,佛陀為一切眾生說法隨緣度化,不擇對象不分貴賤,到處普灑甘露法雨,滋潤眾生枯乾的心田。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回。在四十九年佛陀弘化的生涯里,最初直暢本懷,講說《華嚴經》二十一日,後因觀機逗教,又再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這是大會的宣講,至於對個人特別的教化,佛陀說過無量數次,感化無量數人。

  例如,為愚鈍的「周利槃陀伽」說「拂塵除垢」,令其覺悟;為擔糞的「尼提」開示佛陀教法平等,四姓皆可得救,允尼提出家;為刻苦修行的「聞二百億」指示修行猶如彈琴,使其安心修道,開悟證果;為「調馬師」說調御眾生法,令其改往修來受持五戒;為「鴦崛摩羅」開導迷津,懾服其惡逆,令其懺悔皈依;為「鬼子母」說愛子法,令其改心,成為天下孩子們的保護者;為阿闍世王的大臣「雨勢」說「七不退法」,令越只國避免一場戰爭;為須達長者兒媳「玉耶」說夫婦之道令其悔改,作一佛化家庭的優婆夷。

  總之,佛陀的教示是苦海中的法船,接引眾生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彼岸

  茲節錄數則佛陀的教化因緣開示,以見佛陀慈悲

  一、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名之為「八風」,因為八種順逆之境能動搖情緒,讓人心神不安之故

  如何才能「八風吹不動」?

  在《法集經》中,佛陀說:能說空者,世間之法所不能壞。何以故?心不依止世八法故。何者為八?而不止於利衰等事,不生憂喜稱譏之音,而無欣戚毀譽二法,心不高下,於諸苦樂不貪不厭,如是世法,不能破壞。

  二、人之異於禽獸者,在於人類知能覺,能夠反省改過,懂得慚愧懺悔

  《增一阿含經》卷九說:有二妙法,擁護世間。雲何為二法?所謂有慚、有愧也。諸比丘!若無此二法,世間則不別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識尊長大小,便當與豬、雞、狗、牛、羊六畜之類而同一等。以其世間有此二法,擁護世間,則別有父母兄弟妻子尊長、大小,亦不與六畜共同。

  三、懺悔,是佛教重要修行法門之一,有罪懺悔不僅可以消除罪業,並能增長善根

  佛陀在《五分律》卷三說:於我法中,若知有罪,而懺悔者,增長善根

  四、忍辱是對治瞋恚的最佳法門,忍的力量勝過一切拳頭刀槍。

  佛陀在《羅雲忍辱經》說:忍之為明,踰於日月。龍象之力,可謂盛猛,比之於忍,萬萬不如一。七寶之燿,凡俗所貴,然其招憂,以致災患;忍之為寶,終始獲安。布施十方,雖有大福,福不如忍。

  五、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佛陀在《增一阿含經》開示遠離人我是之道,說:不毀謗於人,亦不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

  六、好逸惡勞是人的通病,對治之道無他,唯「精進」是最好的針砭良葯。

  佛陀在《雜譬喻經》中舉出「精進報至」的故事說:

  昔有伎兒,作種種伎樂,從一富長者乞牛。長者了無與心,故語之言:「汝能如是勤作伎樂,晝夜不息,滿一歲者,我當與汝牛。」

  伎兒答言:「能。」復與主人:「能聽不?」

  長者亦言:「能。」於是伎兒聞是歡喜,一心作樂,三日三夜,未嘗休懈。長者厭聽已,即敕子弟牽牛與之。

  七、古人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又說:「知足常樂。」因此,世間上最富有的人,並不是擁有家財萬貫的人。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

  《佛遺教經》說: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

  八、知恩報恩,是做人的根本。

  《優婆塞戒經》說:少恩加己,思欲大報;於己怨者,恆生善心

  九、佛教強調報恩,尤其重視孝道,因為孝道是人倫之始。

  在《賢愚經》中,佛陀開示阿難出家在家,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是福。

  十、夫妻是五倫之一,一個幸福美滿家庭,必然有一位「賢妻良母」。

  如何才是賢妻呢?

  在《玉耶女經》中,佛陀為玉耶開示為婦之道:作婦之法,當有五等。何謂為五?一如母婦,二如臣婦,三如妹婦,四者婢婦,五者夫婦。何謂母婦?愛夫如子,故名母婦。何謂臣婦?事夫如君,故名臣婦。何謂妹婦?事夫如兄,故名妹婦。何謂婢婦?事夫如妾,故名婢婦。何謂夫婦?背親向疏,永離所生;恩愛親昵,同心異形;尊奉敬慎,無憍慢情;善事內外,家殷豐盈;待接賓客,稱揚善名:是謂夫婦之道

  十一、社會猶如一個大家庭和樂安定的社會有待全民共同建立。

  佛陀在《無量壽經》說: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忌;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十二、世間每個人都需要朋友

  朋友又有所謂的益友與損友。什麼是益友?什麼是損友?

  在《佛說孛經抄》中,佛陀說: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稱,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之;見富貴附,貧賤則棄,是花友也。何謂如稱?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是稱友也。何謂如山?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是山友也。何謂如地?百穀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護,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十三、「禮賢下士」是領導者成功的要素,「妒賢害能」則是失敗之因。

  在《四十二章經》中,佛陀說: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污天,還污己身。賢者不可毀,禍必滅己。

  十四、尊師重道,古來為儒家所重。

  佛陀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中,對師徒之道尤有周全的指示:師弟之義,義感自然,當相信厚,視彼若己。己所不行,勿施於人;弘崇禮律,訓之以道;和順忠節,不相怨訟。弟之與師,二義真誠;師當如師,弟子當如弟子,勿相毀謗,慎莫含毒,小怨成大,還自燒身。

  十五、在佛經里,布施喻如農夫耕田,好的田地能獲得豐收。同樣的,多布施給賢德之人,能為大眾創造更多的福利,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

  《四十二章經》中說: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 ,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

  十六、端正姝好,這是人人夢寐以求的美事。所謂「端正」並不單指色相的華美俊彥,而是包含從內在自然流露出來的威儀莊嚴安詳自在

  《法句譬喻經》說:所謂端正,非色如華,貪忌虛飾,言行有違;謂能舍惡,根源已斷,慧而無恚,是謂端正。

  十七、人人都希望有好名聲,然而美名令譽並非憑空而來

  佛陀在《六波羅蜜經》說,想要獲得好的名聲必須做到:不說他人過,亦不稱己德,智照無自他,當獲大名稱。

  十八、財富是每一個人所追求的,世間最大的財富不是黃金鑽石,而是智慧、法財。

  佛陀在《正法念處經》說:寶物無常,善法增智慧;世間物破壞,善法常堅固若有順法行,隨人百千世;雖種種寶物,不能至後世。種種財寶物,則可強劫奪;王賊及水火,不能拔法財。

  十九、世間事,由小可以知著,防微可以杜漸,因此切莫以善小而不為,更不可以惡小而為之

  佛陀在《法句經》說: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二十、在十法界中,人居於上升下沈的樞紐地位,而且由於人具有精進、憶念、梵行三種特性勝過諸天,所以歷劫以來,諸佛都在人道中證悟成佛

  太虛大師曾說:「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學佛並不是渺不可及的事,將人做好,離佛也就不遠了。

  怎樣才算是將人做好呢?在《增一阿含經》中,佛陀說有五種非人:應笑而不笑,應喜而不喜,應慈而不慈,聞惡而不改,聞善而不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