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橋旦曾堪布:修行不必攀比功課數量 重要的是能夠調服內心

  《是誰惹惱了你》30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修行如開車

  念佛功德並不是表現在:我們能否夢見佛,能否在夢中不由自主地念誦佛號佛法作用,是讓我們甚至連在夢中都不會產生一個煩惱我執念頭

  無論我們學習了多少佛教知識通達了多少佛經念誦了多少佛號持誦了多少咒語,修了多少本尊法,這些都不重要。如果自心沒有與佛法相應,我執無法被調伏,那麼我們所學的、所修的都永遠不能成為解脫的助力。

  即使我學了幾十年佛法也不能對所做的善業功德有絲毫自傲自負,對身口意的惡業有片刻鬆懈。如果我們縱容那些看似微小的惡業,不謹慎地斷除惡念,那麼,我們累生累劫修行功德,很可能因剎那的嗔恨而毀於一旦。

  對於一個「研究佛法」的人來說,了解佛法知識是必要的;對於一個「想追求解脫之道」的修行人來說,依止一位真正具德的善知識,並依靠他的引導與監護,一門深入地專心實修佛法,獲得修證上正確真實體驗,這才是更為必要的!

  無論在宇宙中,還是在輪迴中,我們都是如此渺小,然而我們的執著慾望、嗔恚、傲慢心、習氣業障又是如此地強大,一樣都不少。這是無明力量導致。通過學習佛法讓我們從迷惑中蘇醒,從束縛中解脫,從無明覺悟,並圓滿福慧資糧,證得無上菩提

  在學佛修行過程中,如果沒有將「無常」深植於心中,對因果的取捨也沒有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般謹慎,仍然以自我為中心,以自私心態和發心來持咒、念經、行善,那麼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沒有正確心態發心所伴隨的善行,反而會成為學佛修行障礙

  嘴上念了很多的經文合上經書、離開佛堂後就忘記了,回到實際的工作生活中,仍然自私自利,那不是修行,而是在浪費時間

  生病是消業還是造業,並非取決於疾病本身,完全取決於病人心態。如果我們生病後老是想: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這樣想就是在造業。如果我們還會對自己、家人醫生護士發脾氣,這樣造作的惡業就更多。生病絕對可以幫助我們消業。這么說並非希望大家都得病,如果能健康地以念佛持咒去消業,當然更好。

  六度

  修行如開車,實修世六度

  謙讓禮為先,修持布施

  遵紀守交規,修持持戒

  堵車心不煩,修持忍辱

  路遠避疲勞,修持精進

  持續常清晰,修持禪定

  熟練巧駕駛,修持智慧

  三學:

  修行如開車,實修世三學。

  戒如安全帶,約束保平安

  定如不飲酒,保持頭清醒

  慧如嫻熟技,速達彼岸地。

  修行不能進步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觀想菩薩的清楚程度遠比不上觀察他人短處那樣細緻,並且昏沉散亂,但觀察他人短處時卻注意力集中;持咒、誦經的數量和時間也遠達不到談論別人是非那麼多、那麼久,並且懈怠懶惰,但談論別人是非時卻精神十足。所以,我們修行效果遠不如習氣造業的力量大。

  修行如開車,要保持中道

  觀察他過時,記得踩剎車;

  反省自己時,不忘踩油門;

  做人做事時,掌握好方向

  我經常提醒自己,在輪迴苦海中,不應懈怠懶惰,日夜不懈地去努力聽聞佛法,閱讀佛經和論典。聽聞過的佛法認真思考,思考之後才可以實修實證,通過聞思修圓滿這個人身聞思修時會產生三種智慧,分別是「聞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具備此三種智慧,才能圓滿自利利他的偉大事業

  正如古語所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實修必然會有一過程,需要勤奮、刻苦,並且經歷很多的磨鍊和挫折,不可能是悠悠閑閑、隨隨便便地像吃一頓飯那樣簡單就好比一位運動員,如果他想獲得奧運會冠軍,必須要經過艱苦的訓練,經歷很多失敗和磨難,付出無數汗水和淚水,最後才能成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