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學佛的重點

  必須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滅及理體上的不生不滅。所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佛就兩個字,『悟』與『迷』,重點在有沒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發菩提心,提起正念。」時時刻刻提起正念大用現前。開悟的人悟到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而是有念,有清凈的念。我們的本性無常嗎?不對!本性若是無常,我們永遠不能成佛

  一般而言,皆認為本性是常,是不生不滅而非生滅的。我們的本性不生不滅嗎?錯!我們的本性無常。為什麼?因為大用現前,既然要起作用,而起作用就是無常。如果我已開悟,跟大家說話即是本性作用,現在就是無常無常就是常,覺性當下現前。

  我們一般都以觀念學佛,教育往往落入文字游戲,書本拿來就一直在教義教理上研究,從未契入空性的道理,所以談到不生不滅,就透過主觀的意識,將之觀想為一種永恆的東西。有人說:「永恆如同虛空一樣。」如果永恆是一種死寂的東西,那麼,佛性就沒有作用成了一潭死水。所以,佛性是『常』還是『無常』?佛性,你講『常』,不對,它要起作用——「依體起用,攝用歸體。」說佛性是『無常也不對,因為無常生滅法。對立法,乃凡夫之見,著無常則不能成道。接著,我們來討論佛性是什麼?『佛性是常』因為它不生不滅;『佛性無常』因為它大用現前。

  所以,簡單講,悟道就是你講什麼都對也都不對。你講「無常」不對,因為空性不是無常,《楞嚴經》講:你可曾見過虛空壞掉、爛掉?我們這個色身會爛會壞,凡是有相的東西皆會爛會壞,但無相虛空會爛會壞嗎?我們的覺性亦復如此,所以,說「常」不對,說「無常亦不對。說「無常」對,何以故?因為「作用」。說「常」對,為什麼?因為「不生不滅」。難就難在這地方。說常、無常生滅不生不滅都對,也都不對。

  要先認識佛,才能成佛。我們以正思惟來探討,何者為『佛』?泥塑紙繪,被供奉的是佛嗎?那隻佛像而已。什麼是佛?清凈心就是佛。

  事相上悟到絕對的空性,名為開悟

  覺悟這顆本自具足清凈心就是佛。那麼,清凈心是什麼東西?它不是有形相事物,無法用言語形容,亦無法以筆墨描繪,但處處起作用我現在講話就是,你們聽課也是——起作用,此系就事相上而言。

  佛性就是理,但不離事用,不壞事相。因此,就理體來講,是絕對的;就事相上來講則千差萬別。開悟是在一切的事相上,悟到絕對的空性。古時候,有人打破碗、打破杯子、打個香板就開悟。為什麼?在事相上體悟到這不生不滅的絕對理體,就叫開悟他就身心自在,萬緣放下泰國高僧阿姜·查說:「放下一切執著,是我們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

  何謂做功課?去掉那份執著放下那份假相,名為『做功課』。《楞嚴經》雲:『想像為塵,納想為垢。』我們用文字來教育,會栽培一些學者,但不能造就成佛道者。雖然看很多經典,但拚命著相,沒有正思惟,因此無從得到法益。由於執著自己的角度,在文字裡面作文章,所以煩惱斷不了。例如看到毛巾,我們曉得這是因緣因緣滅的假相

  理相上知道,但平常觀照的功夫不夠,無法突破。譬如說你看到一個俊男,知道這是緣起性空,可是卻斷不了愛著之想,分手後念頭仍縈繞不停。『緣起性空』的道理你很清楚,但就是斷不了,這是習氣』使之然也。

  至於『納想為垢』,就像我們每天都用同一個杯子泡茶,即使有一天,你把它洗干凈,杯里依然有茶的味道。所以說『修行容易,習氣難斷。』就是這樣。因此,在一團體裡面,能有一個好的環境修行,是很有福報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