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太子與耶輸陀羅王妃往世因緣

  過去無量劫之前,有一婆羅門修行人,名字叫作光明他在四萬二千年之中修持清凈行,已經到達不再造作種種惡業,甚至遠離一切過失境界就在經過這四萬二千年修行之後,有一次因為某種因緣他來到一個大城,這城裡住了一個女人名字叫作伽吒,這伽吒看到光明婆羅門色相端正,就生起貪慾愛樂之心走到光明婆羅門面前向他敬禮。這時光明婆羅門就問伽吒:「你對我是不是有什麼希求而來到我面前敬禮?」伽吒回答說:「我請求您這位婆羅門修行人能與我共結為夫妻。」光明婆羅門就告訴她:「我是修行人,我已經不對女人生貪慾愛樂之心了。」伽吒又說:「我今生如果不能跟你結為夫妻,我將在不久之後就結束這一生的性命。」這時光明婆羅門聽了就想:「我好不容易經過四萬二千年修持清凈行,都不敢違犯任何禁戒,才能有今天的成果,怎麼可以再與這個女人結婚,去受用違背清凈修行愛欲染著呢?讓我千年萬年修行成果毀於一旦!我還是趕緊離開她才好。」這么想以後,光明婆羅門就離開伽吒。但是才走離了七步,光明婆羅門卻停住了腳步,心中生起大悲心而改變了心念說:「我現在應該發起勇敢捍衛眾生的心,縱使因為與這個女人結為夫妻而違犯禁戒,我也應該忍受地獄的苦報,不應該就這樣離開她,讓她因而失去了性命。」伽吒聽到光明婆羅門的話,心中當然非常高興!因為已能如她所願,不至於要結束生命。這時光明婆羅門就抓著伽吒的手對她說:「就如你的希求,我同意隨著你。」於是光明婆羅門就與伽吒結為夫妻二人共同生活十二年。因為古印度傳統婆羅門修行人,是把一生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外出尋訪、跟隨師父學習婆羅門祭儀,修清凈行。第二個階段,就是返家結婚生子,經營世間營生事務及祭祀禮儀,還有行布施等。第三個階段,年紀中老,就把家業交給兒子家人,自己則是隱遁山林,棲居在樹林中修苦行專心思惟修行。到了最後第四個階段,則離開山林,披著粗布衣,手持水瓶、缽碗游歷四方,超脫世事,接受布施供養。因此光明婆羅門與伽吒一同過了十二年夫妻生活之後就離家,棲居山林精進修持清凈行,然後舍報後就生到梵天,成為色界天人

  釋迦牟尼佛講完這則故事後,又再說明,當時的光明婆羅門不是別人,正是釋迦世尊的前身;而當時與光明婆羅門結為夫妻女人伽吒,正是釋迦世尊成佛前為希達多太子時的王妃耶輸陀羅世尊說到這裡,進一步解釋其中的緣由說:「我於爾時,但能一念起大悲心;又復還修梵行,得生梵界。如是,我於十千劫中受輪回身,雖受是身,不生厭倦。」(《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1)就是說光明波羅門當時能生起一念大悲心,憐憫伽吒、滿伽吒的心願,讓她免於死亡;又因為之後還繼續修清凈行,得以生到色界梵天。由於這種大悲心與清凈行的緣故,雖經過十百千劫輪回生死,受報各種三界身,但都不生起絲毫厭倦之心,最後終於成就究竟佛果。從這件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的事跡,可以看出來,釋迦世尊在因地修行時,正是為了救護眾生,以大悲心成滿眾生的願求而不自己的道業,甚至因而違犯禁戒必須下墮地獄受苦報,也在所不惜!絲毫不起厭倦之心釋迦世尊就是這樣以大悲心對待眾生攝受眾生,自己則繼續不斷修清凈行,並且這兩者的先後次序取捨,也相當明確,就是先利益眾生,再成就自己;可以說,就是以利益眾生攝受眾生成就自己的佛國凈土,縱使在夫妻之間,也是以同樣的態度來面對。

  另外,對於夫妻間相處之道經典也有不少記載;像《佛說善生子經》這樣記載:「夫當以五事正敬、正養、正安其婦。何謂五?正心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時與衣食、時與寶飾。婦又當以十四事事於夫。何謂十四?善作為、善為成、受付審、晨起、夜息、事必學,闔門待君子君子歸問訊、辭氣和、言語順、正幾席、潔飲食、念布施供養夫。」(《善生子經》)這大意是說:身為丈夫的應該要誠正、沒有恨意地敬重自己的妻子,不可與其它女人發生邪淫婚外情,並且適時給予妻子所需的衣食、寶飾等以撫慰妻子身心讓她得到安適的生活。身為妻子的人,也應該要以身行、言語和善對待自己的丈夫,整治家務讓丈夫無憂慮地在外營生、養家等來奉侍自己的丈夫。這在古印度當時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是極為切當家庭教育;縱使現今社會形態已有所轉變,但是夫妻相互誠信、尊重及互相扶助的精神是有助於家庭和諧社會安定,還是應該被強調的。尤其佛教戒律中,都將淫戒列為重戒之一,對於在家人就是不可邪淫——不可以和配偶伴侶以外的人行淫,否則就犯重戒。犯邪淫戒,罪業是很重的!像《大智度論》中龍樹菩薩說:「邪淫有十罪:一者常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婦不穆,常共鬪諍。三者諸不善法,日日增長;於諸善法,日日損減。四者不守護身,妻子孤寡。五者財產日耗。六者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七者親屬知識,所不愛憙。八者種怨家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死入地獄。十者若出為女人,多人共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大智度論》卷13)縱使沒有受戒,如果有了對自己的配偶不真誠而與配偶以外的人行淫,當生就會發生不好的後果,像《佛說善生子經》中說:「淫邪有六變當知。何謂六?不自護身、不護妻子、不護家屬、以疑生惡、怨家得便、眾苦所圍,已有斯惡則廢事業,未致之財不獲,既獲者消,宿儲耗盡。」(《善生子經》)就是不止有損於自己的名聲而不能守護自身,妻子家屬對你也會因而互相猜疑生惡而不能守護,進而讓怨家得便、種種苦惱纏繞,終致事業罷廢、資財耗盡。這當然對家庭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