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玄法師:把功德迴向給眾生,我吃虧了嗎?

  眾生諸佛,誰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里要舉行大的法會。從各地而來法師居士都到寺院來共襄盛舉。

  法會的前一天,大家都一起出坡勞作,有的人庄嚴殿堂,有的人清掃寺院,還有的人在角落裡插花,準備為諸佛菩薩獻上最虔誠供養……這是多麼好的修福修慧的機會啊,大家都互相鼓勵著,團結一心將法會的壇場布置得清凈殊勝

  可這個時候,我的手機響了,是師父打來的,他喊我到客堂去。

  原來,從外地來了幾十位居士,他們聽聞法會的消息,結伴而來隨喜功德都在客堂里等著呢。

  我有點兒沮喪,心裡嘀咕著。因為我很想在大殿里和大家一起供養殊勝福田——佛陀,可是為什麼讓我客堂招呼那些凡夫呢?

  我有點兒不耐煩,恰好這時候有一位居士正在客堂我一起忙活。在整理物品時,我便隨口對於居士說:「您說,是佛重要還是眾生重要呢?」

  「那當然是眾生重要啦!」於居士說。

  「為什麼呢?」

  「普賢菩薩說了,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聽了他的話,我既安心慚愧

  一來是因為心中煩躁都消散無蹤,歡喜地安住在對眾生的服務之中;二來則是因為,我並非不知道這個道理,「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卻需要眼前的善知識來提醒我一番,心中慚愧不已。

  捨棄眾生就能見佛嗎?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八》中有一故事

  二位比丘結伴去舍衛城拜謁佛陀,在路上,一位比丘生病了,另一位便悉心照顧他。兩三天後卻對他說:「我想先去覲見佛陀,等您的好了以後再來吧!」

  生病那位比丘卻說:「長老,您等我病癒以後,一起去吧,好嗎?」

  可那位比丘卻說:「長老!我很久都沒有見到佛陀了,十分想念他,一刻也不想等了,還是讓我先去吧。」說罷,他急匆匆上路。

  見到了佛陀佛陀便親切地詢問:「你從哪裡來呢?」比丘誠實地將所發生的事一一告訴了佛陀

  哪曉得佛陀卻說:「比丘,這並不是好事。如果有比丘心懷放逸、不精進修持佛法,隨著外境放縱自己的身口意,那麼他就在我身邊也不能真正與佛相見。而如果有人心不放逸,專念在道,那麼就算在千里之外,也沒有與佛有片刻分離。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隨順如來法身故、破壞諸惡故、離貪欲故、修寂靜故。」

  可見,真正的見佛並不是爭搶著跑到佛的面前,而是以心懷眾生心來實踐佛陀的教誨。

  佛陀還告訴他:「你和他一同出家修行,現在他病了,你不照顧他的話,誰來照顧他呢?你現在回去,好好照顧他吧!」

  正如寂天菩薩所說:「成佛所依緣,有情諸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言教?」

  要想成辦福慧具足的果位,有情眾生諸佛,都同等地是幫助我們成就福田,怎麼能夠只想著供養佛卻不願意服務「未來佛」——眾生呢?

  我和眾生,先為誰著想?

  很多時候,多為人付出一些,帶來的不僅有感動,更有一智慧清涼

  在寺院的建設過程中,大家都一起努力出坡,希望將道場建設得更加庄嚴清凈

  記得在大雄寶殿的天宮樓閣即將竣工的時候,柔師父和我正將塑好的佛菩薩聖像庄嚴具一起請到天宮樓閣中安奉。

  「來,你來把觀音菩薩捧上去吧!」柔師父對我說。

  「怎麼了?」

  「把功德讓給你做啊!」

  他的話很平淡,留給我的法喜卻雋永無窮。

  我在勞作中,常常希求自己能夠有殊勝福報,可這個「我」成為了與人比較、排斥他人的煩惱,「奉獻」卻帶來了許多的苦惱和不平,這恐怕是最虧本的事了。

  樂於包容他人、隨喜他人、讚歎他人、成就他人,甚至是像地藏菩薩那樣「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這該是多麼博大的心懷和高超的智慧呀!

  眾生雖然習性福報各不相同,有的人善業現前,獲得了令人羨慕的福報,而有的人過去世的善根淺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每一個眾生,他心中趨利避害的願望是相同的,所遵循的因果規律也是相同的。

  每一個微塵都曾是我過去世的身軀,每一個眾生都曾做過我的母親,每一個隨順輪回的喜怒哀樂都是我曾經的切身遭遇。

  如果只愛護自己和親人利益,卻拋棄了其它的眾生,真可謂捨棄掉澄清的大海而死死地抓住一朵浪花,將這一片浮漚執著為自己,最終落入了自己畫地為牢的陷阱

  迴向眾生,我吃虧了嗎?

  《華嚴經》中說:「以於眾生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不論是面對自己和他人、佛和眾生親人和怨敵,心中那分「平等才是檢驗慈悲最好的鏡子

  記得我有時候在客堂值班,有人來寫祈福的牌位,猶豫再三,最終決定只把自己和孩子名字寫上去,卻不願意父母祈福。還略帶疑問地說:「我花一百塊錢,在牌位上,寫這三個名字就像是一塊餅,分給三個人,每人可以吃三分之一,這樣想對不對?」

  大錯!發願迴向並不是把功德當成一塊餅平分給大家,來供養三寶大眾祈福也不金錢的交易。

  發願迴向如同黑夜中的「燈」,當我們點燃自己的功德之燈,散發出慈悲的溫暖與智慧光明就會點燃其他人的燈,這樣燈燈相續,互相映照,功德就會越來越廣大,一盞微弱的燈光最終會燃起太陽一樣的光明

  正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說若有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

  「如但迴向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如果迴向給所有的眾生呢?經中說:「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所以,布施這一塊錢供養三寶,如果學習諸佛菩薩迴向給所有的眾生,怨親平等,護養一切,那麼,十方法界每個眾生都能至少得到好幾百塊錢功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