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臨死前才開始修行,是解脫不了的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雲:「若我證得無上覺時,余佛剎中諸有情類,聞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無間惡業誹謗正法及諸聖人。」

  有人說現在不忙修行,只要記得臨死的時候念佛就好了,阿彌陀佛親口說過,臨終時念他,必得往生極樂凈土。佛當然不會打誑語,問題是平時散亂慣了,很少念佛,死亡時驚懼痛苦交加,又怎能心念佛?何況不少人臨終神智糊塗的,不要說憶佛念佛,連身邊親近的人都不認識了。把解脫的希望寄託在臨死前才開始修行,是靠不住的。

  臨終境界現前時,一般人都沒有太多主動性可言,對狀況的反應主要靠長期養成的習慣

  如果平常痛苦、驚懼時,能馬上念佛,向諸佛菩薩祈禱,痛苦愈甚,念佛愈誠,那麼死亡來臨時,才會排除干擾心念佛,求佛救度。

  如果平時並不常念三寶,而總是在煩惱里打轉,嗔恨、貪吝之心強烈,那麼死亡當前,心識就會被貪嗔痴的強大力量牽引下墮。所以,趁自己多少還有能力自主的時候,培養有助於臨終解脫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佛教所有的修行,從斷惡行善、念佛誦經,到打坐觀修及證悟自性,等等,都會在死亡到來時有力地幫助我們。一些人死前會見到類似「生命回放」的景象。這一生的許多經歷會在眼前重現,如一幀幀電影畫面沒有任何句話、一件事甚至一個念頭,是真正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無蹤就像從未發生過。一個人的一生怎樣度過,不僅塑造了他活著時候的樣子,也塑造著他死時的樣子,而離死亡越近的言行心念,影響力越大。

  我的家鄉容擦村有一位名叫倫珠多傑的老人,前一段時間過世了。他年輕時造過不少惡業,後來生起極大的懺悔心和出離心,離家修行二十多年,非常精進。他八十多歲還每天堅持轉山。下山時,膝蓋不靈活,腳下穩當,便坐在地上慢慢地滑下山坡。

  老人臨終身體無恙,預知時至。自己把房間打掃得干乾淨凈,又跟前來探望的兒子談了很長時間話。談什麼呢?談過去現在上師們的功德。據他兒子後來回憶,老人臨終前,家裡的事、自己的後事什麼都沒多說,只再三叮囑家人看淡世俗之事,一心憶念上師三寶功德。然後他一邊祈禱上師三寶,一邊持咒不斷,直到最後一口氣呼出,手裡才停止撥動念珠

  

  附近還有一位名叫阿布巴拉的老人,也是在不久前往生的。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民,對三寶比較有信心。因為身體不舒服他在家人的再三要求下,來到成都治病,可沒過幾天,他便對身邊照顧的人說:「不必治了,時間差不多了,我要回家。我有重要的事要跟大家交代。」回到家鄉把全部家人聚集到一起後,他說:「我趕回來就是為了交代你們,一定要對過去、現在、未來上師具足信心,對三寶具足信心這是我最大的願望,你們能做到,就是對我最大的報恩。」不久後的一天,老人從病榻上起身,走到家裡供奉的佛菩薩唐卡前,一一禮拜,稱誦佛號。最後,他來到阿彌陀佛像前,口稱彌陀,合十坐下,人便坐著走了

  像倫珠多傑和阿布巴拉這樣的往生事跡,在我們那個地區並不罕見。

  扎西持林養老院每年都有老人過世,常常伴有往生凈土的瑞相出現。在這老人身上你看不到臨終的驚恐、怨恨、不知所措,他們大都自在安詳,有的無疾而終,有的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在承受病苦,而即使有病痛,也是平靜柔和,彷彿這一生所有的苦難最後都融化在那一片柔和中了

  這是不尋常的。尤其當你年紀漸長,見過的老病死越來越多自己的老病體驗也越來越深,你會明白人能那樣自信地直面死亡是絕不尋常的。這些看似平凡的老人他們的自信源於對三寶信心和常年篤實佛法修行

  節選自: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諸行無常」—臨終信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