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智者大師「凈土第五疑」之設疑作答(一)

  【凈土十疑論】智者大師凈土第五疑」之設疑作答(一)

  我們今晚大家共同繼續來研究《凈土十疑論》,上回我們說到第四疑,我們今晚繼續從第五疑接下去。

  請翻開經本第四十五頁,第五疑這個論的文師父來讀一遍讓諸位對照一下: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凈土,出過三界,具縛凡夫雲何得生?】

  具縛凡夫這個縛就是束縛,具足了貪、瞋、痴三毒煩惱,束縛著我們的真如本性使我真如本性如來智慧德能無法顯露,這種的凡夫就叫做具縛凡夫。在座諸位!我們就是屬於具縛的凡夫惡業厚重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所起行造作的殺、盜、淫、妄之惡業很厚重,一切煩惱一絲毫未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連一絲毫的都未斷。那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超出三界,所以出過三界就是超出三界,西方極樂世界三界外的凈土世界,那麼我們這種具足了貪、瞋、痴三毒煩惱凡夫眾生,一品惑都沒有斷盡,沒有斷掉,那麼這樣要如何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這個問題就問得非常好。

  【答:有二種緣:一者自力,二者他力。】

  為什麼沒斷煩惱凡夫眾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二種因緣:第一自力因緣,第二他力的因緣

  首先來看自力

  【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實未得生凈土,是故《瓔珞經》雲:始從具縛凡夫未識三寶,不知善惡因之與果。初發菩提心,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受菩薩戒,身身相續,戒行不闕,經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發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羅蜜等無量行願,相續無間,滿一萬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進至第七不退住,即種性位,此約自力,卒未得生凈土。】

  第一部份從自力來論,這個世界就是我娑婆世界在這里修道實在沒有得到往生西方凈土。因為若是以聖道門修行,歷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斷惑證真,就不是一定求生西方凈土,所以叫做實未得生凈土

  是故下面智者大師就引《菩薩瓔珞經》的經文來論自力修行,那麼這段戒經經文裡面世尊開示,很值得我們凈土門阿彌陀佛本願的行者來認識自己。機就是我眾生,認識了機,徹底無力能夠修行三界,這時候才會老實實來依靠法這六字南無彌陀佛的救度。所以我們要看清我們自己,我們就將聖道門教法是不是能夠我們這種凡夫來修成就,機和法能相契相應嗎?那我們徹底來了解法,自然我們就會認清自己。

  我們來看這段《瓔珞經》的開示

  「始從具縛凡夫」,就是說開始從具縛的凡夫,這樣在修道,「未識三寶」,還不知什麼叫三寶,不知善惡因之與果,就是說還不知道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善惡因緣果報這個時候初發菩提心,以什麼為本?信。從具縛的凡夫不了解什麼是三寶,什麼是善惡因果,開始修行初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所以這個時候以信為本

  請諸位翻到後面批註第四,我們來看什麼叫做初發菩提心,以信為本,有很好的批註,初發菩提心,以信為本

  《華嚴經》曰:

  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

  信能超出眾魔境,示現無上解脫道。

  普度大師在《蓮宗寶鑒》這樣說:

  【信為萬善之首,信為百行之宗,故華嚴以十信為成佛之始,法華以正信為入道之門。五根以信根為先,五力以信力為最。是故三世諸佛、諸大菩薩歷代祖師,修諸功行,具大願力,入佛境界成就菩提,未有不從信字而入也。】。

  所以我們看這個第四的批註,知道初發菩提的人,最要緊的是什麼?信。尤其是我們念南無彌陀佛的行者,最強調信。為什麼?因為凈土法門修學的要訣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就是要信,所以「信」這個字對我學佛的人而言,尤其是南無彌陀佛的行者是特別要緊的。

  所以初發菩提對我們而言,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菩提心。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目地就是為了成佛成佛是為了要度眾生,所以這份心就是菩提心。所以以信為本,對自力的聖道門行者呢,初發菩提尤其是要信,要不然你看華嚴經》在說十信,以信為成佛的開始。

  《妙法蓮華經》在說入道的要門,就是以信為入門,所以信才能得到佛法利益。「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若不信,怎麼可能會學佛修行?不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教,怎麼可能會依教奉行呢?不肯相信自己有佛性,怎麼會想要做佛呢?不肯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會想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所以信是最根本,所以以信為本

  下面說住在佛家以戒為本,這聖道門行者,一發菩提心要修道,當然要住在佛家。那麼住在佛家是以什麼為本呢?戒。

  再翻回來五十一頁,來看批註第五:「戒 」,佛祖所說戒律,那麼我們今天要學修行,當然有很多很基本要去做的本份事斷惡修善,所有一切只要對自己,對眾生有惡沒有好的,沒有利益的當然要禁止,斷惡。只要對自己,對一切眾生利益、好的,當然要去受持要去做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來看批註第五:

  【《大集經》曰:具足戒故,則能成就一切佛法,得大利益無上大道,是故我言,戒是一切善法根本,戒名大燈。

  《大智度論》雲:譬如大地,一切萬物有形之類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為一切善而住處。】

  「戒」,世尊所說戒律是要讓我們眾生來自我要求自己,讓自己不要去為惡做錯。因為自己所做的錯事會將來因緣和合而產生果報,這個果報就當然是惡,是苦,所以為惡受苦報也是自作自受。所以守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能夠讓我們帶來解脫。不論哪一宗、哪一派都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為本,因為這是每一個身為佛弟子都要去遵守的。

  今天我們信仰彌陀佛的本願,稱念這六字南無彌陀佛,我們也是一樣要遵守世尊制定的戒律。所以我們不能說我就有在念南無彌陀佛,有阿彌陀佛的救度,這樣我就可以犯戒了,我就可以殺生,可以邪淫,可以妄語,可以飲酒,可以為非作歹,能夠這樣嗎?當然不可以啊!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我們學習阿彌陀佛本願的行者,難道就不用多念佛了嗎?多念佛可以把我們的妄念慢慢的降伏,縱然降伏不了,我們多念佛總是比少念佛要來得好,對不對?當然!不是說我對彌陀佛的本願非常的相信,機法兩種深信已經建立了,所以我就能夠放逸懈怠,不必多念佛,三福也不必做了,早晚功課也不必做了,到最後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去了

  所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對一般的人來說,還不至於造作那麼下劣的惡業。但是口業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不妄語很多人容易犯。意業的不貪欲、不瞋怒、不愚痴,當然很不容易做得到,但是口業的四過,你有心一定能夠做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