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不如法的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的因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聞法的方式很重要的。佛講過,不如法修行,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的因。想學佛、想修行,就一定要如理如法。若是不願意如理如法的學修,就別學、別修了,不要拿佛法造業。拿佛法造業是特別大的罪過!若是不如理如法的聞法,就是犯了舍法罪!

  佛法是從恭敬心中、從信心中得到的,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不會得到佛法,不會有任何成就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是一切加持來源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

  大乘佛法里主要強調的是心。其實學佛修行是一個轉念,念轉業消,念一轉業障就消掉了。從早上起床開始,所做一切都可以變成修行。若是你能把握自己的心態,能轉變自己的心態,在佛堂里念經和在外邊做事,沒有區別。若是心不清凈,心沒有安住,在佛堂里誦經、念佛也不修行都是造業。若是心裡清凈、能夠把握心態,在外邊做事,打掃衛生、洗臉刷牙,都可以變成修行

  我們現在狀態是:佛法佛法相續相續修行修行生活生活佛法相續修行生活都脫節了。雖然學了本書,但都是紙上談兵;雖然口頭上能講很多道理,但一點都不符合自己的相續。在寺院、在佛堂做功課、誦經的時候像個佛、像個菩薩,但是一回到生活中、工作中,一點變化都沒有,煩惱依舊,習氣依舊。

  我們這樣學佛修行,解決不了問題!佛法是解決我們相續中這些煩惱方法佛法是解決我們生活中這些問題的方法。我們不是要解脫嗎?解脫就是要從這些煩惱痛苦當中解脫。所以,要將佛法融入相續,才能對治煩惱、對治習氣;要將修行融入生活工作,才能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問題,才能改變命運

  以前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弟子虔誠,但是特別笨,教他一些儀軌、偈頌也學不會。後來佛只好讓他去掃地,然後教他:「你掃地的時候,要在心裡觀想,你所掃的這些,不是灰塵,而是自己的業障自己的煩惱。」他特別相信佛,就照佛說的話做了。掃地的時候,他心裡這樣想,嘴上也這樣說:「我掃的這些不是灰塵而是業障,不是灰塵而是煩惱。」就這樣掃啊、掃啊……最後將業障煩惱都掃盡了證得阿羅漢果。

  我們洗臉刷牙的時候也要這樣想,這些不幹凈與不清凈,就是自己的業障煩惱,把業障洗掉,把煩惱刷掉,這叫佛法運用到生活當中。

  在大乘佛法里,尤其是密宗里講,我們的心是一尊佛,是最究竟、最圓滿的佛;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壇城,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壇城。吃穿、裝飾都可以供養壇城,庄嚴壇城。你為了庄嚴壇城,或為了表法,也可以化化妝。表法本身就是一種說法,叫「現身說法」。但是我們現在洗臉、化妝,目的是什麼?是想出去迷惑眾生。從根上就錯了!這個念頭要轉過來。我們能轉念,這些不好念頭就沒有了,都是清凈的心,都變成了修行。 若是你心到位了,自己的家也是一座壇城,也是極樂凈土家裡這些不幹凈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煩惱業障。我們在家裡打掃衛生,也是掃煩惱,除業障家裡干凈整潔了,也是庄嚴壇城,這也是一種修行。這裡根本沒有不好的心,都是清凈的心。

  《普賢行願品》里講,「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在密宗的大光明境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佛、都是本尊都是壇城。顯宗里也講,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好人,事事都是好事。若是你能轉為道用,都在給你表法,都在給你解脫機會都在讓你增長智慧

  做飯也是修行,給家人做飯是一種菩薩的行為。我們不是要付出與奉獻嗎?我們都很關心、照顧家人,但是我們這樣關心、照顧他們是自私的。「我不自私啊,我對家人、對兒女一點都不自私。」你就自私的!為什麼這講樣呢?你現在關心他們、照顧他們,是因為「我」——我的家人,我的兒女。「這是我的親生骨肉,我不照顧誰照顧啊?」由「我」來引發的都是自私佛說過,要破除我執要去掉我。

  你們現在也能感覺到了吧,對家人越關心、越照顧,反而越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是自私的,不是真心實意的,所以感化不了他們。

  你的行為沒有錯,但是你的發心錯誤的。現在我們要發菩提心、要為眾生,就要轉念。怎麼轉念呢?你關心家人、照顧家人沒有錯,但是你不能因為他們是「我的」而關心、照顧他們。你要把他們看成是眾生,看成是與自己最有緣分眾生,最需要自己的眾生,所以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你這樣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才能感化他們,你們之間這些緣和債才能都了了。之前你了不了緣,也了不了債!若是你沒有了緣、了債,你就了不了生死,斷不了輪迴

  什麼叫輪迴?冤冤相報這叫輪迴如果你自私的,再付出也沒有用,還是互相欠。你若是能無私的奉獻、付出,真正能夠善待這些眾生,才能了這個緣、了這些債,最後才能了生死

  我們已經發菩提心了,就應該饒益所有的眾生;但是要從自己身邊眾生做起,然後一步步擴大。連身邊眾生都沒有度好,怎麼能度化一切眾生呢?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都是大話、假話。寂天菩薩在《入行論》里講得很清楚,我們無論是發慈悲心,還是發菩提心,都要自己的家庭做起,慢慢擴大範圍。

  「這都是與我最有緣、最需要我眾生,所以我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你這樣想,就有力量了,做家務的時候也會很輕松。你有這樣的發心,它就能給你一股力量這叫加持!你如果是不心甘、不情願地做,就不能了緣了債,不能解脫

  其實你付出了、奉獻了,本身也是給自己積累資糧。你不是要成佛嗎?這都是成佛的資糧啊!你能這樣想,也能從中得到一種力量,一點都不感覺累,心裡也不會有怨恨這叫加持!加持是一個很神密的東西你做飯本身也是給佛菩薩準備供品,也是為父母眾生服務,這裡有很多含義

  吃飯也是修行。若是你有高的見解,自身就是一座壇城,吃飯本身就是一種供養。若是你達不到這么高的境界你可以供養諸佛菩薩,然後將這些食物當做加持品享用,這也有消業、驅魔的作用。真正的修行人,不用去找什麼仙家。「是不是我身上東西了?是不是我家裡東西了?我現在怎麼將他們送走啊?」不用這樣。你能如理如法地做飯、吃飯,本身就能驅魔。

  如果信心足了,這些飲品食品都是甘露甘露丸。很多學密法的人,都特別喜歡甘露水、甘露丸,但是喝了吃了以後,一點感覺都沒有,「哎,怎麼跟普通的食品一樣啊?」如果沒有信心相續沒有成熟,不會起什麼作用如果你相續成熟了,有具足信心了,喝水就是在甘露水,吃飯就是在甘露丸啊!我們做會供的時候分的那些東西,就是一些飲料和食品。若是你能真心實意把它當作甘露甘露丸,它就可以幫你消業,幫你去病、去魔、去煩惱。在物質上沒有什麼甘露甘露丸,主要是自己的信心

  穿新衣服之前,也可以先供養諸佛菩薩,然後把新衣服當成是諸佛菩薩給自己加持品,穿在身上那是金剛鎧甲啊!看誰還能往你身上粘不清凈東西?不可能!這也是增加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心的力量。為什麼說一心祈禱能夠得到加持?你能堅定信念,能夠一心一意,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力量呢?是因為我們的心在散亂力量在分散。你能將心定下來,這時心的力量就集中到一起了。

  做生意是一種修行你可以在外邊開個小店,但是發心正確眾生肯定需要這樣一個場所,你為了給眾生提供方便條件,然後去做生意,這樣不會造業的。你還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方式眾生結善緣,給他們善根。若是你能一顆清凈心去善待每一個客戶你真的是在與他們結善緣、給他們善根

  走路也可是一種修行。走路的時候,把佛菩薩觀想在右肩上,走路也是繞佛。把路途中見到的華美的城市、風景等,所有清凈美好東西,都統統供養諸佛菩薩供養父母眾生,盡量去對治煩惱,消滅貪心。「這個太美了,歸我多好啊!」要把這個貪念轉化過來,修舍心,對治煩惱,不讓煩惱、貪心生起。逛街也是修行。商場里有各種各樣的服飾、食品,面對這些也不生起貪心,統統都做供養、做布施。這也屬於是意幻供養、意幻布施。若是你的心真正到位了,真實供養和意幻供養沒有區別,真實布施和意幻布施沒有區別。因為供養目的就是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當你生起貪心的時候,通過意幻供養、意幻布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這就達到目的了。我們現在狀態是,一進超市,貪心就上來了,「哎喲,這些東西好啊我要嘗一嘗。」

  小乘佛法特別強調依止寂靜處,修行要上山、出家。在山洞裡修,沒有那麼多對境。但是我們現在修的不是小乘佛法,是大乘佛法。修大乘佛法在生活中、在社會中、在世俗中;大乘佛法出家是心出家。你只把握自己,這是小乘修行,談不上大乘修行。不僅把握自己,還要幫助別人,這才是大乘修行

  在對境中要把握自己難度很大,但是成就也快。沒有對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對境修一剎那。在對境當中很難把握,可一旦勝利了,就是真正的勝利。你們現在作為在家居士,要到山上修行,沒有這個機緣。但是盡量把握自己的這個人身在生活中工作中去學修,這樣修行特別快。能夠做到了,這叫智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