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這樣誠心來懺悔,三業才能清凈

  每天要反省,

  在一天內所行所作,是否清凈?

  如果清凈,更要努力令其清凈;

  若不清凈,要改過自新。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凈是清凈清凈什麼?清凈身、口、意三業。

  三業清凈,便是聖人;

  三業不清凈,便是凡夫

  三業合乎標准就是善,不合乎標准就是惡。先說三業的十惡,翻過來就是十善這是每個佛教徒所應該了解而遵守的,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① 身有三惡:就是殺、盜、婬。

  (a) 殺:

  就是殺生世界為什麼會有戰爭?就因為殺生太重。互相殘殺,前世你殺我,今生我殺你,循環報應因果不爽。

  古德說:「千百年來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這就彰明戰爭的起因。道理雖然淺顯,但人人不注意,所以造成世界的浩劫。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這樣看來,我們傷害一個眾生,等於傷害一位佛,所以佛教戒殺。不但戒殺生,而且提倡放生,因為眾生皆是過去六親眷屬的緣故

  人人不殺生,人人不吃肉,那麼,世界一定和平。人人和平相處,慈悲相待,就是人間極樂世界

  (b) 盜:

  就是偷盜。凡是不告而取謂之偷,強搶財物謂之盜。

  古時廉潔的人,就是「一芥不以予人,一芥不以取諸人」。就是一棵芥草,也不隨便贈送給人也不隨便接受人所饋贈。這是廉潔自守,清凈淡泊的表現。

  (c) 淫:

  就是性行為。出家人戒婬,在家人戒邪婬。從無始劫以來,這種婬欲心,不容易清凈。在楞嚴經上說:「婬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果婬心不斷除,想修行是不會成功。好像「煮沙成飯」,無有是處。

  修行人,一定要清心寡慾,斷欲去愛,才算真正清凈,三業才沒有過失。所謂「身無失,口無失,意無失」,這是十八不共法中前三法

  ② 口有四惡:就是妄言、綺語、惡口、兩舌。

  (a) 妄言

  就是說真實的話。信口雌黃,沒有根據,無中生有虛妄不實。

  (b) 綺語:

  就是說不清凈的話。好談男女事,有的用口說,有的用筆寫,令人想入非非。

  (c) 惡口:

  就是愛罵人。出口傷人,令人生煩惱。或者說些刻薄的話,所謂「口中無德」。

  (d) 兩舌:

  就是傳播是非也就是挑撥離間,令雙方發生誤會,或者衝突。專門搬弄是非的人,一定會墮地獄

  我們所造的惡業,多數是由口業所造,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是至理名言,也是經驗之談,當奉為座右銘。

  ③ 意有三惡:就是貪、瞋、痴。

  (a) 貪:

  就是貪欲。貪而無厭,越多越好,沒有知足的時候。不知足憂患,能知足快樂

  世上的人,不是貪名利,就是貪食色。各有企圖的慾望這就是貪心在作祟。最後導致身敗名裂,或者國破家亡。

  (b) 瞋:

  就是瞋恚,也就是脾氣。貪之不得,便生瞋心,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要知無明大火,能燒毀功德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修行人,切記!不可發脾氣,要修忍辱法門。忍人所不能忍的事,那才是行人的本份。

  (c) 痴:

  就是愚痴也就是痴心妄想。不該想的去想,不該得而欲得。

  例如愛觀花的人就想 「好華常令朝朝艷」。愛賞月的人就想明月何妨夜夜圓」。好喝酒的人就想大地有泉皆化酒」。好用錢的人就想 「長林無樹不搖錢」,這都愚痴人的妄想

  在大懺悔文中說: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這樣誠心懺悔,三業才能清凈

  所以修行人,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是基本法門

  行是行為。每天要反省,在一天內所行所作,是否清凈?如果清凈,更要努力令其清凈;若不清凈,要改過自新。

  在商湯的盤銘上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就是說,假設今天把污垢洗清凈,以後天天要洗清凈,要繼續不斷洗清凈。不但身清凈,就是心也要清凈。我們修行人,就是令身心煩惱也就是三業清凈

  西天第四祖,優婆毱多尊者,遵守師父商那和修尊者的教誨,每天反省,用黑白小石來作標記。起惡心下黑石,起善心下白石。開始時,黑多白少,漸漸黑白相等,七天後,只見白石,不見黑石,這是清凈行的方法

  這一品凈行品,是菩薩所修的法門,也是我們修行所遵守的法門。在前邊所講的是信解門,現在所講的是行證門。光信光解,不去修行就得不到證果的成績

  佛教是躬行實踐,以身作則的教。要實事求是,依法修行。知多少,就去行多少,所謂 「知行合一」,真知才能真行,真行才能真知

  修行人,要注重在行。如果注重在理論,講得天花亂墜,地涌金蓮,但不去修行,等於說食數寶,最後一無所得。所謂 「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好像銀行的出納員,天天數鈔票,結果自己沒有半分錢。

  這一品,在華嚴經排列在第十一品,所以稱為凈行品第十一。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