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
釋迦牟尼佛說是,「所作佛事,未曾暫廢」,所作的一切佛事,就是很短的時間也不停止,也不休息。「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像前邊我所說的,我由成佛以來到現在,這個時間是非常久遠,又很大的。
「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佛的壽命是沒有生滅的,所以到現在有無量無邊這麼多那由他阿僧祇劫了。佛仍常住在常寂光凈土,也不生,也不滅的。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你們這一些個好孩子!也就是這一些個大菩薩。要是說起我在以前行菩薩道的時候,所成的壽命,到現在還沒有完;比我前邊所說,我成佛以來那個數目更長、時間更加倍久。
「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我現在說是要滅度了,可是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不是真的滅度,這是方便說法。怎麼我要滅度了?
「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佛示現滅度,是用這種方便的法門,來教化一切的眾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
「所以者何」:怎麼我滅度,又說沒有滅度?沒有滅度,又說滅度了?這是什麼道理呢?
「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佛本來是不生不滅的。假設佛久住在這個世界上,不入涅槃,那麼這沒有德行的人──就是沒有善根的人、也就是業障重的人,他就不想種善根了。為什麼?他生出一種倚賴性,心想:「佛在這兒呢!我這個善根暫時先不種了!等慢慢的,我再種我這個善根!」他要等一等了,不想即刻就種善根了。
所以佛要示現滅度,人一看,沒有所倚靠了,就要種善根了!這是很淺顯的一個道理。
所以佛不久住於世,就是因為這德薄之人不種善根。佛在世長了,他認為:種善根?慢慢地再種也不晚!「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因為人不種善根,不供養三寶,所以他就會貧窮、會下賤!就貪著財、色、名、食、睡這五欲。
「入於憶想妄見網中」:他因為貪著五欲,所以就總有一些個憶想。好像無論什麼事情或者什麼貴重的東西,他沒有得到的時候,就想要得到;已經得到了,他又怕失去。這種妄知妄見、這種憶想,也就好像網羅那麼樣子,把你真正智慧都給遮蓋住了。
「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這一切眾生,善根沒有,貧窮下賤,他貪著五欲;如果見佛常在這個世界上,不入涅槃,他們就生出一種驕慢,很放肆,很不守規矩了;恣,就是不守規矩、放肆。因為佛不入滅,他們天天能看見佛、時時能看見佛,就會生出一種厭煩懈怠的心來了。
「不能生難遭之想」:因為常常對著、常常在這兒學,不能生難得的想:「我是不容易遇著這佛法!你看現在在西方,從來就沒有研究佛法的,我怎麼這麼幸運呢!我這麼年輕,就遇著這真正的佛法到西方的國家來了,這真是太難得了!」甚至於也不吃飯、也不睡覺,一定要來學佛法。不單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這樣子,時時刻刻、年年月月都是這樣子,都是精進。「你說我要是死了,我怎麼能學佛法呢?我現在沒有死,只要命在,我一定要學佛法!」要生這種不容易遭遇的想。
「恭敬之心」:又要恭敬三寶。因為佛若久住於世,眾生就沒有這種難遭難遇的想了,也沒有恭敬心了。佛看見你們這一些個眾生現在都不恭敬了,就說:「我入涅槃了!」
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
「是故如來以方便說」:因為前邊所說的道理,所以佛用方便法門為眾生說法。
「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你們這一些個大比丘、阿羅漢等,你們應該知道!諸佛出世,是不容易遇見!百千萬億劫,都不一定遇見佛出世,這非常的難遭難遇的。
「所以者何」:是什麼道理呢?
「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因為這一些個沒有善根的、德行薄的人,要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無量百千萬億那麼多個大劫,或者有善根的,就會見著佛;或者沒有善根,在這百千萬億劫這麼長的時間,也見不著佛。你看!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