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印光大師開示,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四)

  【往生仗佛力】印光大師開示: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四)

  下午籍著大家念佛共修的殊勝法緣,信願繼續來向大家報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們探討到第五十三段文,第五十三段文是印光大師彌陀聖典序,這篇文所開示法語。這段法語在解釋四種念佛道理,前面我們探討到第一種念佛實相念佛,下面繼續來看其他三種念佛道理。其他三種念佛就是觀想念佛、觀像念佛以及持名念佛。首先照例信願將這篇文讀一遍,讓諸位來對照一下。請大家翻開講義第十頁第五十三段文。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彌陀聖典序:念佛一法,乃佛教之總持法門,但有專念自佛、專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專念自佛者,如諸經中深窮實相,以期悟證,乃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達此一切法,當體全空,親見本具妙真如性。及禪宗看「念佛的是誰」並各種話頭,以期親見父母生前本來面目者是。此於四種念佛中名為實相念佛焉。

  專念他佛,有三種念法。

  一、觀想:謂依《十六觀經》作觀,或專觀白毫,或但觀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觀廣大法身,及具觀十六種觀。

  二、觀像:謂對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

  三、持名:謂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

  此三種佛法雖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願,方可與佛感應道交,方可決定現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

  此四種念佛,唯實相念佛,諦理最深,然頗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參究照察之力,別無他力補助。若非宿根成熟,則悟尚不易,何況實證?

  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倘能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必於現生親證念佛三昧臨終決定往生上品。縱根機陋劣,未證三昧,但以信願持佛名號,如子憶母,常時無間,迨至臨終感應道交,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末世眾生,唯此是賴,否則但種來因,難得實益。」

  這段文前面我們已經看過實相念佛也就是專念自佛,下面來看專念他佛。專念他佛有三種念法,也就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首先來看觀想念佛

  「一、觀想:謂依《十六觀經》作觀。」

  觀想念佛根據《觀經》的十六觀法來修持,那當然天台宗、唯識宗、三論宗,其他各宗各派,也有不同的觀想方法凈土宗如果要修觀想念佛,就根據《觀經》十六教法,照《觀經》十六教法,每一觀經文所說教法,如理如法觀想觀想念佛妄念紛飛的凡夫眾生來說,也不容易修持。因為不論觀西方極樂世界依報庄嚴,或者正報庄嚴,或是修天台華嚴、三論、唯識,其他各宗各派的任何一種觀想方法,都一定要做到,能觀之心進入禪定,觀見所觀之境,定境相應,不論張目閉目都看的一清二楚,了了分明

  所以觀想之心,一定要進入禪定。為何我們凡夫障眼,不能親見阿彌陀佛的真身妙相?不能親見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庄嚴?因為我們的內心妄念紛飛,我們的心中散亂。在《惟無三昧經》,世尊說我凡夫眾生妄念,一念生一念滅,一念來一念去,在一一夜,有八億四千萬的妄念。諸位菩薩,這樣我們妄念多不多?八億四千萬的妄念,我們的妄念實在是太多了。

  那我們的妄念沒有停息,沒有進入禪定,心沒有寧靜,我們當然觀不見所觀之境;我們當然看不見阿彌陀佛的真身妙相;我們當然看不見西方極樂世界庄嚴環境。猶如一臉盆水一直波動,產生了許多的漣漪,那就不容易看清這臉盆水的水底有什麼東西。所以這臉盆的水,如果沒有波動寧靜了,水清就能見底,對不對?我們的心,起心動妄念紛飛,無非是貪瞋痴,猶如一臉盆的水,一直在波動一樣。我們的心念可說有一時的停止,剎那生滅不住的妄念

  所以阿彌陀佛用本願名號,要救度我們凡夫眾生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佛,用佛號正念,來伏住我們起心動念的妄念,以一念止萬念,就是很好方法就像一頭牛,牛鼻鉤起來綁一條繩子把他綁在木樁上,這隻就不會亂跑,對不對?對。

  我們內心妄念紛飛,有一句話形容我們的心,叫做心猿意馬。我們的心好像猿猴一樣,你看那個猴子有一時的休息,跳來跳去,這里抓一下那裡抓一下。我們的心真的就像猴子,叫做心猿意馬,我們的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無時不刻的在奔跑,跑來跑去。人坐在大殿,心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所以將心給找回來,用這句佛號將我們的心猿意馬把它抓回來放在真如本性。所以心安在這佛號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

  印光大師在《文鈔》,教我們念佛要領一句話:攝耳諦聽。攝耳諦聽是什麼意思?念佛的時候,從你的口業稱念出來,從你的耳根聽進去,在心中一句一字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信願曾經教導大家,要將這句佛號聽的清清楚楚,記得明明白白有一個要領。當你南無彌陀佛六字,你的心就想這六字。念「南」這個字你就心中出現「南」這個字;念「無」這個字心中就出現「無」這個字;念「阿」這個字心中就出現「阿」這個字;念「彌」這個字心中就出現「彌」這個字;念「陀」這個字心中就出現「陀」這個字;念「佛」這個字心中就出現「佛」這個字

  那六字洪名南無彌陀佛,你不要念很快,慢慢的念,除非是在打佛七,在大殿四字快板的。你自己用功自修,六字慢慢的念,像信願在念佛,我都是六字慢慢的念。因為念佛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念佛是很快樂修行,不是要念的很快。為了要達到一天念佛十萬聲,那這樣也許你佛號是滑口而過,口裡佛心裡沒有念佛

  有的老菩薩佛珠拿著,說起來是在佛珠,不是在念佛南無彌陀佛……嘴裡不知道在念什麼,佛珠撥的很快,也不知道有沒有在念。念佛人生快樂的一件事,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當你念到哪一個字就想哪一個字,在你的心中清清楚楚,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如果念四字快板的,也是要念的清楚,不要念的很快,人家根本就聽不懂你在念什麼。

  念佛是很快樂的一件事,念那麼快,又念不清楚,又不是要赴死,對不對?慢慢的念,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實在有夠快樂的。念佛人生很享受的,不來享受這種快樂念佛,念那麼快又聽不懂,你聽不懂別人也聽不懂,人家還以為你是在念紅毛土。

  觀想念佛,這對我們這種煩惱凡夫眾生,要進入禪定不容易,所以觀想念佛,我們要修成也很困難在這里《文鈔》,印光大師三種觀想,專觀白毫。白毫就是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其中一相叫做白毫,所以有白毫相是很好的。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有一位蓮友,聽見我在說白毫相,他跟我說師父我在兩眉之間,也有一支毛是白色的,他來給我看。還真的有這一回事,不過你的那支毛還很短,白毫相是婉轉五須彌。贊佛偈裡面說:白毫婉轉五須彌,佛的白毫相有多長呢?這樣的婉轉,能夠將五座的須彌山,把它給圍繞起來。很長,不是你這樣短短的而已。

  每一相都要修一百福,我們造業很多,修福很少,三十二大丈夫相的每一相,都要修一百件的善事,才能產生福報。福相福相,有的人說:信願師父,您現在比較有福相。我就是很認真的在修福,所以「福相」這兩個字,是很好的話。修一百件善事成就一相,白毫相就是兩眉之間,有一支白色的毛,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之一。那贊佛偈「白毫婉轉五須彌」,就這一句話,你看你能不能觀想到阿彌陀佛的白毫相,婉轉五須彌?你如果做得到,那你的心一定要入定,而且不管你眼睛閉起來,或眼睛睜開,都要看見佛的白毫相,婉轉五須彌

  可見我們做不到,對不對?觀白毫相這一相我們都做不到了,別說觀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印光大師說「或但觀丈六八尺之佛身」,這是觀想佛的身高,這是劣應身有一丈六尺。有一句話叫做「丈六金剛摸不著頭緒」,丈六金剛就是佛的劣應身,有一丈六尺。當然就是指世尊當年住世的時候,印度的度量尺,印度當時說一尺的長度,和我們現在說一尺的長度是不同的。印度人的觀念,一般的人身高如果超過一丈,就非常有福報了。那佛住世的時候,印度人平均的身高是八尺。

  當然剛才信願說過,他們說的尺的長度,和我們現在說的尺的長度是不同的。那佛的劣應身庄嚴相超過常人,所以說一丈六尺。那換句話說,佛的身高比一般人的身高,還要高上一倍。那一丈六尺金身,在中國東晉時代只要造佛像,佛的站立像,佛的身高一定造一丈六尺。如果是坐像,坐著的像一定是造八尺的佛像這是中國東晉以後佛像製作的標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