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華藏整理版)

  凈土法門:《太上感應篇》講記(華藏整理版)

  *珍稀版本(華藏整理版)*

  【原版說明】:

  法師於1999年5月11日,在新加坡凈宗學會啟講《太上感應篇》,共計254次,華藏講記組以講演原稿順文整理,敬成《太上感應篇講記》,出版流通,供養讀者,同沾法界

  【前言】

  清朝末年,印光大師駐錫普陀山時,定海知縣曾禮請大師講經弘法,大師語言隔閡之故,於是派一位法師去講《文昌帝君陰騭文》。大師不講佛經,而講一般的世間善書,這是用心良苦。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佛法與世法的分別在於心,不在於法,法本身沒有世間與出世間之分,若吾人心中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都是世間法,即使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世間法,何以故?不出三界,若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皆是生死,出三界之法,無一法而非佛法

  我們在訪問天主教時,有一位先生提出一個問題他說主教講的「靈魂」,與佛法講的「法性」,差別何在?我很簡單的告訴他,有妄想、分別、執著,就稱作「靈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稱作「法性」,有分別、執著,法法都有障礙。離分別、執著,萬法圓融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法性,《華嚴經》講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然共同一法身,哪一法不是佛法?況且《太上感應篇》和《文昌帝君陰騭文》,字字句都是在發揚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佛法教學的根本法,若離五戒十善基礎而求佛法即是邪道。而《感應篇》與《陰騭文》就是五戒十善圓滿落實,與日常應用的最好教材。尤其在現前動亂社會時代當中,印光大師看得非常清楚,要想挽救災難,拯濟人類,唯有喚醒一切眾生覺悟,斷惡修善,明因識果。

  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講經,看到「中華佛教圖書館」收藏很多印光大師「弘化社」出版的書籍。其中《感應篇彙編》、《安士全全書》與《了凡四訓》,印得最多,數量超過三百萬冊以上,我非常驚訝,再仔細思惟這是印祖挽救災難的苦心,這是真實智慧,此後,我極力提倡,並大量流通這三本書

  西方一些古老的預言認為,災難眾生惡業,所以上帝脾氣懲罰世人。他們只是提出有劫難,而沒有挽救的辦法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而《聖經密碼》比這些預言要高明,其結論在於人心,若人心能回頭向善,劫難可以化解。但也只是籠統的說一句,如何回頭,如何斷惡修善,並沒有具體說明,遠不如《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與《了凡四訓》,無論是說理,說事,都很透徹。

  這三本書應當譯成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字,大量向全世界流通。並且我們有責任,有使命,勸導大家讀誦,受持,依教奉行,這不但能轉變自己的業報,也能安定社會,幫助一切眾生消災免難,希望同修們能夠重視這件事情,真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我們修學念佛法門,要「持戒念佛」,因為念佛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所謂「口念彌陀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印祖用這三本書籍來彌補我們戒行之不足,最重要的是善心,善語,善行,《感應篇》最後的結論也是如此。心善,言善,行善,就得善神保佑,在凈土宗來講,念佛決定得生。

  《感應篇》全文只有一千二百多字,不算很長,是從聖賢立心發願,一直落實到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古德雲:其功用可做為超凡入聖的階梯,轉禍為福關鍵。在中國過去每個朝代,依照這一篇修學的人很多,所感應的果報非常殊勝

  【釋題】

  【太上感應篇】

  「太上」是尊稱,含義很深。佛菩薩眾生講經說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個人講的。我們以為佛經釋迦牟尼佛講的,在許多經論里,佛說他一生沒有講過經,沒有說過一個字這是真話,不是謙虛,也不隨便說說。凡夫執著有我,所以說法我說的,你說的,他說的。諸佛菩薩無我,《金剛經》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不著相,連念頭都沒有,所謂「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見解念頭。一切法眾真性中流露,真性就是自性

  佛法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出世間大聖世間聖人有沒有見性成佛,佛有方便語,說世間聖人沒有見性。如果是說真實語,大乘經論里,諸佛如來應化世間,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怎能他不諸佛如來化身示現?有人說孔子是童儒菩薩示現,曾有人來問我,此話是否正確,我們依照祖師答復的慣例,不能界定可否,因為說他是菩薩找不到根據,就不隨便說;說他不菩薩,從原理上來講,也有可能是菩薩應化在世間,果真契入境界,哪一個眾生不是菩薩?哪一個眾生不是如來?

  題目冠上「太上」兩個字,就是自性的流露,唯有性德才是至高無上。換言之,我們能夠理解,能夠奉行,就是順著性德。順性德是真善,違背性德是大惡,這是善惡的最高標准,也是絕對標准

  「感」,古人喻為種植;「應」,喻為開花結果。感應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而不受時空的限制,所以有感必有應。從一個人的身體而言,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頭發雖微不足道,但若動彈它,卻能影響一身。動一根頭發這是感,影響全身,就是應。

  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即使再微弱的念頭都能振動虛空法界就像身體的一根寒毛一樣,把寒毛拈起來,全身都能感覺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自己是一體,都是清凈法身,正因為是一體,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有應,眾生有感是因,諸佛菩薩,天龍鬼神有應是果。

  了解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才懂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深義。種善因一定得善果,種惡因必定免不了惡報,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所造作的善因少,惡因多,所以在這一生當中,惡緣多,善緣少。善緣促進我們的道業,促進我們的善行;惡緣增長我們的惡念,增長我們的惡行。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將來有什麼。常言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也是講感應之理。

  釋題講竟。

  【釋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此四句是全文的總綱領,向下皆是四句的詳細說明而已。前面四句是主旨,後面兩句比喻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若能參透此兩句之意境,自然超吉避凶,成聖成賢,作佛作祖。

  禍福從何而來?自作自受這是感應的根本原理。佛法講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悟是能召,苦樂是所召;智樂是福,迷苦是禍。這是本篇主要的宗旨。我們要想祈福避禍,一味的向外求佛菩薩,求神明保佑,赦免我們的罪過,這種作法迷信,與感應之理不相契合。

  自己修善,就得福;自己造惡,不能回頭,就得禍。所以,大乘以講「佛不度眾生」,眾生如何得度?眾生是自悟,自修,自度,這豈不是「惟人自召」?墮落三塗,地獄,也是自己造作惡業招來的,惡報。佛菩薩雖然慈悲,但也不給我們添一點福,也不能代我們受一些罪,或免除一點罪。佛菩薩只是將福罪的事實真相道理曉喻清楚,讓我覺悟,不再造惡業,禍就遠離;努力行善,福就現前。這是菩薩真實教誨,也是說感應道交的原理。

  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就是心電感應,心是真的,電是比喻心念的波動,比喻總不能比喻到恰到好處,只能比喻彷彿。在世間物理的現象,電的速度很快,可以接近光速,而心感應速度,比光、電不知要快多少倍,簡直不能比。光波速度,一秒鐘才三十萬公里,心念速度念頭才生就遍虛空法界

  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與此地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是一個意思。「方寸」就是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就感得吉凶禍福,小的果報稱為「吉凶」,大的果報稱為「禍福」。佛說吉凶禍福皆由心造,又說,罪福苦樂都是「身語意三業」的造作所招感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自己的煩惱妄想,必定招感凶禍。

  佛經上說,若我們的妄想念頭隨順嗔恚,嫉妒,邪淫地獄現象就會現前。隨順慳貪,貪而無厭,捨不得布施自己擁有的,造的是餓鬼業,鬼道的境界就現前。隨順愚痴愚痴就是對於世出世間法,沒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是非,甚至於善惡,利善都顛倒,愚痴畜生業。所以,貪嗔痴三毒是三惡道的業因,我們冷靜觀察,廣大群眾誰沒有貪嗔痴?不但有,貪嗔痴還不斷在增長,貪嗔痴的念頭,行為增長,就是令三惡道快速形成,即使尚未墮入惡道,恐怕現前社會就變成地獄餓鬼畜生

  有些覺悟的志士仁人想挽救社會,印光大師給我們莫大的啟示,告訴我們,救急難儒家道理來不及了,佛家的大道理也來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與《文昌帝君陰騭文》,這是救苦救難。一切惡業當中,殺業,淫業最重,所以《安士全書》用特別的篇幅來說明,這兩種是凶禍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運,在萬善當中,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安士全書》之末後「西歸直指」,勸導大眾念佛救生極樂世界

  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能夠遵守五戒十善,才能得人身,若再把十善業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圓滿,就是天道。三善道里,阿修羅雖然心行與十善業道相應,但是傲慢習氣太重脾氣太大,好勝心太強,所以墮修羅道。可見得佛法教學的第一個目標,是教人斷惡修善,目的就是保證來生不墮惡道,得人天福報,但是沒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輪回。更聰明的人知道,三善道也沒有從根本解決,所以要再向上得升超越三界阿羅漢道人事實真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放棄對我執著,就是佛法講的無我也就是說有我就有六道輪回,無我六道輪回就沒有了,就證阿羅漢果。

  若更進一步,了解宇宙之間的現象六道十法界都是緣起性空,甚至執著習氣也舍棄了,就能證辟支佛果覺悟人空,學習六度,又能發心幫助一切眾生,所行的就菩薩業,若斷除極其微細妄想,以真誠慈悲平等慈悲,自行化他,這就是佛業,佛所作所為。

  佛是人作的,菩薩也是人作的,只要一念回心,就超凡入聖,學習佛菩薩是大吉大利有無邊的福報。所以,「禍福無門」,無門就是沒有定法,吉凶禍福人心一念之間。

  正報轉了,依報就隨著轉,依報是自己居住的環境,《華嚴經所說的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佛的生活環境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生活環境,所謂香台寶樹清凈庄嚴都是真誠慈悲平等教化眾生所召感變現的。

  地球是我們的生活環境,而今處處天災人禍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從貪嗔痴變現的,貪心重水災就現前;嗔恚心重,火災就現前;愚痴風災;心地不平是地震。什麼樣的心態,就感召什麼樣的天災人禍

  而天災人禍是可以消除化解的,但是政治,軍事,武力,經濟科學技術都辦不到,在於人心轉變。唯有聖賢的教學,才能轉變人心。當今許多世界宗教的領袖,意識世間災難太可怕了,希望能夠和平共處,互助合作,在佛法言,這是始覺,開始覺悟了,這個願望要能夠落實,要靠教育。

  我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提出,現在宗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因為只有「宗」,沒有「教」。有宗,更要重視教育,如何教導信徒,發揮平等大愛,才能解決問題。天主教基督教講「上帝世人」,應該是說信仰上帝的人上帝愛他;不信仰上帝的人上帝也愛他,因為他的是世人。而佛家講真慈平等,愛護一切眾生,以真誠愛心,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我們以真誠愛心,無私的供養,熱情的幫助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所得到的迴響是許多眾生對我們的熱愛。這一點足以證明「惟人自召」,因此,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佛經雲:「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就是「惟人自召」的意思。古德說,凡人妄想可分為三類:過去,現在與未來妄想。常常想過去的榮辱恩怨,悲歡離合,這是屬於過去的妄想有一事情在眼前,應該做或是不應該做,往往猶豫不決,屬於現在的妄想。常想將來事情,也想許多不可能的事情,或是財富,或是地位,或是權勢,屬於未來妄想。這三大類的妄想無量無邊,念念不斷。一個妄念是一個業因,業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善念則有善報,惡念一定感惡報善惡果報,絲毫不爽,這就是本文講的吉凶禍福的根源。

  《感應篇彙編》舉宋朝衛仲達的故事為例,這種事情在人聽起來似乎是神話,其實這是真的。衛仲達當時在翰林院任職,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判官調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惡,結果他造惡的案件堆積如山,造的善只有一卷;換言之,他一生只做了一件善事。他看了這種情形之後,就對判官說:「我還不到四十歲,造的惡哪有這麼多?」判官告訴他:「這些造作是你起心動念,起一個惡念陰曹地府就有一個檔案記錄下來,並不等待你造作,若做了,罪就更深重。」在善惡比較下,閻羅王也很生氣說:「拿秤來秤一秤」。天平上一秤,這一善事比較重,過失反而輕,閻羅王歡喜了。於是他又問閻羅王:「那一件善事到底是什麼?」閻羅王說:「當時,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可以不必做,勞民傷財,你上奏摺,勸皇帝要做皇帝雖然沒有聽,但你是真心上奏,有這一善事就把許多惡事都壓下去了。若皇帝聽了,你的福報更大了。你本來命中可以作宰相,但是你造的惡太多障礙了你的前程。」後來他做官到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內政部長。可見一念起處,即禍福之門。這個公案,很值得我們反醒。

  我小時侯住在外婆家時,也遇到一件事情有一人生重病,病中說城隍爺要拉他去當差。有人問他:「當什麼差?」他說:「城隍老爺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又說:「你們可以給我燒紙錢,我去僱人,我就要去了。」所以,家裡人就為他燒紙馬,紙人,紙錢,之後他的病就好了過了三天,城隍廟軍隊佔領,裡面一些神像都被毀壞,這才恍然大悟城隍廟軍隊佔領,城隍老爺三天前就搬家,這是我親眼看見的事實。所以,舉頭三尺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是有,現在人不聖賢書,不相信忠實的勸導,我親眼看到的事情很多,對於古人記載的這些典籍都深信不疑,像《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這些絕大多數是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這是以衛仲達為例,警策我們,實際上,他造的惡業雖多,然比起現代人造的惡業則是小巫見大巫。現代人的罪業無量無邊,古人從小接受聖賢教育,雖有惡念,但沒有惡行現代人不但有惡念,還有惡行不孝父母,誹謗三寶都是阿鼻地獄之罪業,佛菩薩可以原諒我們,可是神明不會原諒,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感應篇》總綱有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講感應之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說報應之事。此四句,有理有事。虛空法界依正庄嚴,是大的感應果報。一個世界,一個社會,是小的因果報應。一個家庭,一個人,是更小的業因果報。佛說一切經,亦不離此原。《華嚴經》講「五周因果」,《法華經》講「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因緣果報之往復循環,是故「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果報之理很深,事相也很復雜,只有具有真實智慧人才能洞察。一個人存心做事,須看其究竟,才真正懂得「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之義。凡是果報都有因緣因緣和合,果報方能現前。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因,緣是現前所遇到的機緣,緣把阿賴耶識里的業因牽引出來,於是因緣和合變成現前的果報。善緣有兩種順境的增上緣逆境的增上緣。順逆增上緣都有很好果報那是因為阿賴耶識里有善的種子,即善因。

  我們在生活當中,存心很重要,心是因,外境是緣。好心是發因,縱然遇到惡緣,結果還是好的,種善因必得善果,造惡業定有惡報這是本篇所顯示的真理。而果報有三種,第一種是「現報」,就是因很強,緣也殊勝這一果報就現前。第二種是「生報」,這一生沒有見到果報果報來生。有些善人生活貧困,現前果報不好那是前生種的因,今生結的果。如果這一生樂善好施,將來會有果報,也許這一晚年就會現前。有些惡人大富大貴,那是前生種的善因,這一果報成熟。若這一生只知享福,而不知積福,或許在晚年,惡的果報就會現前,來生果報更慘。第三種是「後報」,第三世以後,或很多世以後,因緣際會時,果報還是會現前。心地厚道,總會有後福;心地刻薄,必定有災禍

  註解雲:「造作善善惡惡,報應如影隨形」。「如影隨形」是比喻。「形」是身體身體陽光之下有影子影子隨著身形不離比喻報應就像影子一樣,常隨於已身。古人說,造作罪惡的人,現在沒有受惡報是他前世福報沒有享盡,若前世福報盡了,惡灌滿盈,惡報就現前。同理,心善行善而沒有福報現前,甚至於還遭遇到很多災難這是過去生中惡報的余報,等到余報受盡了福報就現前,所謂是「善果圓成」。因此,無論在何種逆境逆緣之下,信心堅定善心善行不退,是真正有福之人

  我在台中求學時,李老師教導我們讀陳弘謀的《五種貴規》,當中有一篇是陳希夷的「心相篇」。老師特別注重,要我們細讀深思,努力奉行改過。真正修行人要天天檢點自己的過失,並把它改正過來。這是真實修行功夫後福無量無邊。改過一定要從心地上改,心是禍福之根,一個善念是福之根,一個惡念是禍之根,是故「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我們學習就要抓住這個總綱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就可以想,可以做。若與性德不相應,就不能想,也不能做。這四句話要記在心裡,提高警覺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此句以下是屬於第二大段經文,講天神鑒察世間這一小段是「總明」,就是總說。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神」有天神鬼神,他們都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這五通是報得。「司過之神」,專門負責鑒察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和行為造作。所以,一切善,一切惡,鬼神都有記錄,每個眾生都有一份非常完整的檔案數據。天神鬼神管理人間情形,如同現前社會一樣,從地方的縣、市、省乃至中央,有層層的管束。然而他們管不到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諸佛如來,因為這些人無我,所謂「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換言之,「有我就會被他們管。

  《華嚴經》講,每個人出生時,有兩位天神跟隨,一生不會離開。這兩位天神有肩膀上,自己不能覺察,別人也看不見。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鑒察我們的一生,日夜不離。龍舒凈土文說他們類似「善惡二部童子」,一位記錄我們一生的善行,別一位記錄我們一生的惡行

  天地鬼神鑒察世間,記錄人的善惡,數量不計其數,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瞞得過誰?因此,一定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改過自新,努力修善,我們不求這一生的果報,要求來生福報來生必定向上提升,我們提升的目標是在極樂世界

  「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是計算,這是對人所犯罪業的輕得,予以計算(加減乘除)。是故,我們每天起心動念,對壽夭禍福都有加減乘除。然變動的幅度不大,果報也就不太明顯。如果大善或大惡之人,其效果就比較顯著,命運必定會改變。袁了凡先一就是一個很好例子。雲谷禪師教導他斷惡修善,他真心實干,命運主改變了。本來沒有福福報增加了;本來短命壽命延長了。這是積善的效果

  如果造作大惡,福報很快就會享盡,壽命也會減短。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希特勒有很大的福報,他如果不發動戰爭,以善心對待一切人民,他的壽命會很長,福報更大。由於用心不善,殺死五千多萬人,受害人達兩億多,造作如此大惡,減損了福壽,戰爭尚未結束,他就死了

  這些都是事實,絕對不是佛菩薩,古聖先賢用來勸導世人斷惡修善的手段,聖賢人所說的話都是句句真實

  世間聖人教導我們「克念作聖」。「念」是妄念,克服妄念,就是聖人。而天地神明對於聖賢,無不尊敬,無不保護。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克已的功夫,要從最難克處用功。克已就是改過自新,自己要反省,在日常生活之中,從最大的毛病處下手,大的毛病都能改,小毛病就容易改了。

  尤其是現前的環境災難頻繁,如今世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歡喜一切惡法,貪嗔痴慢,誑別人,造十惡業,念念想控制和佔有一切人事物,損人利已之事,人人爭著干,其實損人決定不利已,損人是害已,眼前縱然得一些小利,死後必隨三塗。一切眾生諸佛菩薩不同之處佛心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凡夫則完全與之違背,凡夫心是虛偽,染污,分別,自私

  真正改過要從心上改,心地果然真誠清凈平等無量劫業障就消除。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真誠清凈平等愛心就是「慈悲」,這個愛心虛空法界,即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由此可知,虛空法界有一真實東西,就是愛心。能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愛自已。我們如是修學,天地司過之神,就無過可錄,無算可奪,換言之,已超越了神明的職責範圍,不在其掌控之下,如果我們依然有妄想分別執著,做些見不得人的事,就仍在其掌控之中。

  註解明王用予先生的公案為例,警惕我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故一定要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王用予先生三代積德,一生當中從未欺騙過別人,處事待人接物用心純正,舍已利人,克盡孝悌,所以感應的事跡非常明顯。古代考功名,能否考中,第一因素陰德祖宗幾代積陰德,到他身上果報現前。

  註解又舉宋朝光孝寺安禪師公案他在禪定中,見到兩個出家人在談話,起初,旁邊有天神擁護,過了沒久,天神走了,又過了一會,來了一些惡鬼,環繞著這兩個人。這是什麼原因?這兩個出家人先是談佛法,所以天神擁護,佛法談完之後話家常,天神走了末後名聞利養,惡鬼來了。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一念真善,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一念惡生,魔鬼環繞。

  「舉頭三尺神明」,決定不是妄語,我們應當有所警惕,認真努力修學,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鬼神許可權的範圍,那就成功了。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

  此小段是「別示」,詳細說明事實真相命運前世所造之業,而感得的果報。除大善、大惡之外,一般人的命運確實依定數在流轉,所謂「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此定數不是佛菩薩定的,也不神明定的。個人命運是自己的造作決定,家運是一家人的共業所定,國運是一國人的共業所定,世運是整個世界人的共業所定。造什麼因,就感什麼果。

  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純善無惡,還是離不開因果真理佛法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轉變不空」,「相續不空」和「循環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造成下一個因,吉凶禍福的業因果報永遠循環不息。做惡的人現在還沒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辰未到。其實人類整個歷史,就是因緣果報的寫照。看看一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將來果報是善是惡,是吉是凶,是禍是福,就是一目瞭然。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過去生中修福的人,假使此生專門作惡,不懂得再修福,福報逐漸減少,就是「算減」。「貧」是失去財富,「耗」是耗損,家破人亡。「多逢憂患」,這是講一生遭遇到凶災和患難。

  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實在是「多逢憂患」,沒有安全感。我們要想得到身心安全,唯有依靠佛法,依靠聖賢教學。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知道世間種種業因果報,才能理得心安

  過去生中修有大福之人今生雖作惡,然仍在享福,這是余福未盡,如果不作惡,還能努力修善,福報決定綿延不斷。這些道理現代人很難接受,認為古人所說的話,似乎是一種理想,不是事實。其實,這是錯誤看法古人的心,清凈少欲,現在的人心浮氣躁。譬如,水平靜時,就像一面鏡子,能將萬物照得清清楚楚,如果水上起了波浪,就不能照徹清楚,因此,人心清凈,其認識和看法就非常清楚明白。人心浮躁,其認知看法就似是而非

  我們憑什麼相信佛菩薩和古聖先賢的教誨?因為他們的心比我們清凈染污比我們少。我們的心猶如大風大浪,是非人我,貪嗔痴慢,天天在增長,心嚴重被污染,對於宇宙人生事理,當然不可能看清楚,依照自己的妄想執著去行事,哪有不造惡業道理

  學佛要想成就,必須從根本做起,放棄自己的成見,依照佛菩薩的修學。從《觀經》凈業三福的第一福做起: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養,意思很深很廣,無有邊際。等覺菩薩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孝養尚欠一分,沒有圓滿,直至證得如來究竟圓滿的果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才做到圓滿。由此可知,孝養,奉事,真正做到得力,就入聖人果位,最低的水平是圓教初信位菩薩。見惑八十八使斷盡,才達到孝養和奉事的最低標准

  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把不能往生原因消除。智者大師教我們以「五停心觀」為助修,幫助我們破除是非我和貪嗔痴慢。如果依照這個方法去做會有效果,縱然不能斷盡三毒煩惱,也決定可以減輕煩惱,增長智慧

  「人皆惡之」。惡,是厭惡。造惡的人善人君子一定會遠離而不願親近道教《玉樞經》雲:假如一個人不能夠修善業,必定有鬼神來捉弄他,使他神魂顛倒,神志不清。無論他有多麼高的地位,有多麼大的財富,仔細觀察,都不是正常之人。古代亡國之君,都是心術不善,行為不端,善神吉星遠離,惡鬼惡神環繞,才導致國破家亡。

  現今世界科學技術雖然相當發達,但對於天地鬼神這些事理,依舊一無所知。我們要相信「聖言量」,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不會欺騙我們,世間古代的賢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語,何況諸佛菩薩大聖大賢!因此,我們一定要相信,依教奉行,定得大善大利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為什麼不做一個好人?這些年我提倡「四好運動」: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依此去做,一定得福報吉凶禍福皆是自己造作所感報應自作自受。作惡,則有災殃禍害相隨;行善,自得吉祥福利作伴。

  「人皆惡之」,僅是輕報。「刑禍隨之」,方是重報。「刑」是刑罰。觸犯國家法律國家刑罰來制裁。「禍」是大災,大凶。「隨」是不離開。太虛人說:「別人要以不善的心行來對我給我一些災難痛苦我要承受,而且以我的善心善行對他福德之氣恆生於我。」這是修福,培福最好的機緣

  我們無論跟什麼人相處,如果與人有恩,希望恩再加厚;如果有怨,怨要化解。我欠人家的債,歡歡喜喜還;別人欠我的,一筆勾銷。常存此心,就是好心;常行此事,就是好行。由此可知,善福是自己修,自己得受用。惡禍是自己造,自己受果報。譬如,人有恩於我,卻忘恩負義;人有怨於我,念念在懷,總想報復;欠人家的債不還,人家欠我的想盡方法逼債,這都是造罪業,果報在三塗。與這些冤家債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是愚痴佛法講的「可憐憫者」。我們學佛,連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都不了解,如何自求多福?福報既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也不上帝給我們的,亦不天地鬼神給我們的,而是自己求的。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不善之因,必定有不善之果報

  《彙編》引《華嚴經》雲:「閻浮提內,五濁眾生不修十善,專造惡業,殺盜邪淫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貪嗔邪見不孝父母不敬三寶,更相忿爭,互見毀辱,任情起見,非法謀求,以是因緣刀兵飢饉,疾病死喪,人禍天刑,種種受報。」

  「閻浮提內」,是指地球。「五濁眾生」,「五濁」,就是五種嚴重的污染,即《彌陀經》所說的「劫濁、見濁、命濁、煩惱濁、眾生濁」。其實,這也是現前社會狀況真實寫照。人類心靈的污染,地球自然生態的污染,嚴重到了極處。許多志士仁人正在研究討論,怎樣防止污染,改善生活環境這是治標不是治本,肯定不能做圓滿。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依報隨著正報轉,主要是人心大眾精神思想見解,被嚴重污染,這是一切污染的根本。佛陀的教誨,聖賢人的教導,就是教我們修清凈心,防止心地的污染。心清凈,身就清凈;身心清凈生活環境自然清凈。現在只是一味的摘環保,防止環境污染,卻忘記了根本的問題。

  「不修十善,專造惡業」,是總說,下面舉出了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嗔,邪見(痴)。

  「不孝父母不敬三寶」,孝養父母恭敬三寶這是為人處世的根本。儒佛的教學都是以「孝道」為基礎佛法就是孝道成佛就是孝道圓滿

  「三寶」是我們的師長。佛在世,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以法為師。然法需要人弘傳,弘傳佛法須賴僧寶。僧何以為寶?能弘傳如來聖教故。弘是把佛法普遍地介紹給廣大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能聽到佛的教誨,得到佛法真實利益。傳是將如來大法一代一代傳下去,不至於中斷。這就要靠教學,培養繼承弘法的人才

  「更相忿爭」,這是必然之理,每個人執著自己的成見(邪見),彼此見解不相同,就起了爭執。人與人爭,國與國爭。

  「互見毀辱」,彼此互相毀謗,互相羞辱。

  「任情起見」,任,是放任。情,是情執。完全隨順自己的感情執著,邪知邪見

  「非法謀求」,用不正當方式,謀求名利和地位。其實名利是一點也謀求不到。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如果命中有十分,運用非法的手段謀求,折損了福報,也只能得到五分。

  「以是因緣刀兵飢饉,疾病死喪,人禍天刑」。因為這種因緣,這個世間才有刀兵,飢餓,疾病,人禍。人禍是戰爭疾病瘟疫。這幾年,我們看到畜生有嚴重的瘟疫英國有牛的瘟疫香港的雞有瘟疫台灣的豬也有瘟疫

  「種種受報」,這些果報自作自受,不是別人造作的。我們看到畜生受報,就要想到,畜生前世也是人,它之所以受畜生身,是因為造了不善業,才墮到畜生身,墮到畜生身還要受惡報

  命運既然是自己造的,自己當然可以轉變,古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時,帝王大臣反省懺悔,改過自新,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災難可以化解,命運可以轉變。家運、國運無不如是。家裡遇到不幸,一家人懺悔,改過自新,自然可以轉運。

  趨吉避凶有理論,有方法。一定要把善惡,邪正,是非概念搞清楚,才知道如何斷惡修善。我們在短短的一生中,要把希有難逢的機緣,能信能解,依教奉行,從心地上消除凶禍之因,培養積福之根,就能遠離災禍,度一切苦厄。真正懺除業障,修積功德就在此時,希望望大家要認真努力去做。我們修行,心量要大,要代世間許多迷惑顛倒的眾生修,希望消除他們的災難,縱然不能全部消除,至少也能消除一部分,災難減輕,時間縮短,這個效果是肯定的。

  「吉慶避之」,「吉慶」是好事;避,是求不得的意思,所希求的得不到,不能稱心如意。所以,心惡,言惡,行惡之人,得不到好事,所遇的都是災禍

  註解雲:「天道無親,惟親善人」。親,是私心,私情,諸佛菩薩沒有,天地鬼神也沒有。所以我們心善行善,諸佛菩薩和天龍善神自然親近,此是同聲相應之理。《易經》雲:「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若所行不善,志趣與佛菩薩,天龍善神格格不入,吉慶就避之。所以,覺悟之人明白善惡利害道理,就常常能親近善神,得佛菩薩加持

  註解雲:「人能去惡為善,恭已順天,自然靜與道合,動與福合。苟或反是,明罹刑憲,幽伏神誅,奪算夭壽,吉避凶隨,必然不免。」恭,是恭慎,恭敬,謹慎。順天,天代表德行。一個人果然能發心,有堅定的毅力改過自新,心善行善,自然與佛菩薩天地善神感應道交,所遇皆吉祥福利。反之,心惡,口惡,行惡之人,遇到刑罰機會就很多,世間刑罰法律的處分,這是明顯的,而肉眼看不到的,有天地鬼神在計算。過去生中雖修福,但因造作惡業,福壽折損,好事吉祥事情就遠離,凶災及禍事就無法避免。

  註解舉了一個公案,實有其人其事。古代有個讀書人心行不善,所作所為違背天理良心,但是很有才氣,參加考試,考官對他文章很欣賞,就錄取了他,到填榜的時侯,卷子見了,怎麼找都找不到,所以榜上無名。開榜之後,卷子發現了,原來在考官袖子里,考官有意要提拔他,特地裝在袖子里,結果開榜時忘記了,這是天地鬼神作弄,把大好機緣失去了。而考官對其始終很好,總是想提拔,有好多次機會,卻發生意想不到的障礙,是失之交臂。於是,這個人鬱悶不樂,引發了疾病躺在床上三年,有一天,他忽然覺悟,我過去一生的遭遇,都是自己造惡業累積的報應這一後悔,病情就漸漸有起色,病好了之後,他就努力改過自新,終身為善

  古德告訴我們,天地之間的福祿,也就是大自然的資源,如果不存善心善行,勤奮努力好好地修養自己,是得不到這些資源的享受。有些人雖然這一生沒修,但是前世修積得很多,可以得到一切福祿,但充其量這也只是物質的享受而已,精神生活依然空虛。大家以為唱歌,跳舞,狂歡就是精神生活,其實這隻是一種剌激,就像吸毒一樣,有暫時的快樂,但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痛苦,真正的精神生活圓滿智慧和高度的修養

  「惡星災之」,天地鬼神鑒察世間人造作善惡輕重,本文列舉了六種果報,「惡星災之」是第六句。「惡星」是星宿,屬於天神一類,是掌管人間一切災禍厄難之神,專門懲罰造惡之人,即人們常講的凶神惡煞,這也能說得通,然意思不夠圓滿人與這些星宿有什麼關係?佛法說到究竟處,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包括這些天地神明在內,與我是一個整體,佛法稱為法身或理體,由此可知,這些天地神明與我們息息相關。

  虛空從哪裡來的?世界從哪裡來的?眾生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這些現象的演變又是如何?佛對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解釋得很清楚,其目的就是要我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覺悟覺悟的人是佛菩薩,不覺悟的人凡夫,佛菩薩凡夫只是覺迷不同而已。

  天地鬼神和惡星都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都是從一念自性所變。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我們與一切法的關係,十分密切。一念善,境界(生活環境)就善,所謂是「依報隨著正報轉」,一個人心善行善,生活環境自在;一個人心惡行惡,環境障礙重重。所以,善與善相應,惡與惡招感。

  中國迷信,西方人同樣也迷信中國人重視五行八字,西方人重視星象。西方人算命或占卜依據星象學,中國人是依《易經》八卦來推算。西方一些星象學家認為,無論人是怎樣的思想和行為,都不能改變宿命也就是說,人的一生都是命所註定的,自己是無法改變的。就如演戲一樣,是依照早已寫好的劇本去演出,這是基督教的思想佛法不這麼認為,佛法認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了凡四訓》就是一個很好例子。孔先生算定袁了凡先生的命運,後來袁了凡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為他開示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他依之而行,便改變了命運。於是,他把雲谷禪師開示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與自己實踐的心得,寫出來告誡他的兒子,就是《了凡四訓》。

  命運是自己累劫今生造作一切善惡所感禍福果報,既然是自己的造作,當然可以改變。不管我們過去造作的惡業如何多,只要真正回頭和懺悔天地鬼神絕對不會懲罰一個悔過之人,所謂是「天心仁術」。如果還會遇到惡報,說明自己懺悔的心不夠真誠對於聖賢的教誨猶疑不決。因此,改過自新,轉禍為福就在自己一念之間。如此深邃的道理事實真相,非西方星象學家所能知,一定要接受佛陀的教學,才能明白其事理

  「惡星災之」,用西方人的話來說,會出現惡劣的星象,干擾太陽系的磁場,使地球上的生活環境受到極大的影響,影響氣侯,影響無線電通訊,也可能引發地震或風暴。對人而言,會心神不寧,顯得急躁,容易發怒。這是西方人士的說法。學佛人不必理會這些,只管積極力的斷惡修善,發自內心真誠懺悔念佛求生凈土

  佛家消災免難,第一殊勝念佛法門,眾業業障極重,八萬四千法門都救不了,最後還有念佛法門,可以幫助人解救危難。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算盡則死】

  此句是總結。算盡,造惡太多自己的福壽都折損盡了,命也就完了。這是太上對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誡。

  眾生惡習深重,我們自己一定要反省改過,佛門做早晚課意義早課是提醒自己,在這一天之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以經教為準繩,依教奉行。晚課是反省,這一天對佛的教誨有沒有違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做早晚課真正的意義

  「凈宗學會」成立後,早課採用《無量壽經》的第六品,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有理論,有事相,有境界,及修學的方法。早晨念這段經文,是學習阿彌陀佛的大心大願。晚課採取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段內容五戒十善,目的是檢點自己的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佛的教誨是否相應?若不相應,就是造惡,念佛不能往生。果真把早晚課意義落實了,道業根基堅固念佛功夫會突飛猛進,自然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

  這個時代災難很多,人心反常五戒十善是常,違背五戒十善即是反常反常就是凶禍,順應就有吉福,吉凶禍福確實在一念之間。我們如果還是繼續造業,還是繼續存心不善,就像所說的業海茫茫,苦海無邊。業海是自己的造作,苦海自己的果報

  我們過去生中雖有一點余福,若有日常生活中不知惜福,很快就享盡了。因此,我們要特別學習印光大師節儉惜福精神,印祖一生教人惜福,不要奢侈浪費,飯碗中不可剩有米粒,穿衣只要能遮體,能保暖就好。要時常想到別人,天下有很多苦難眾生沒有飯吃,沒有衣穿,自己節省一點,要把多餘的留給那些需要幫助的眾生,念念想著一切眾生,盡心儘力幫助一切眾生,要常存如是善心

  在日常生活當中,即使很微薄的一張紙,也不能隨意丟棄糟蹋,能節儉的儘可能節儉這一就有享受不盡的福報,若任情糟蹋,福報很快就會消耗殆盡,祿盡人亡。縱然有百歲壽命,可是福報消耗殆盡,就會中道喪命,死了之後,餘殃未盡,淪墮三塗,苦報無期,絕對不是說死了就了了,果真死了就了了,我們就不要學佛,確實死了就得了,死了就沒救了,必須趁一口氣還沒斷,回頭是岸,斷一切惡,修一切惡,為自己來生著想,方是真正有智慧之人

  佛示現在世間,度化六道眾生,示現在人間作佛,而不示現在其餘五道,是因為人道雖苦,容易回頭,容易接受佛的教誨,天道樂多苦少,很難覺悟,所謂「富貴學道難」,三塗太苦,不容易得度,所謂「貧窮學道」。人身難得而易失,得人身佛法更難,我們學佛要有真正好學之心,才能與佛菩薩感應,若以妄心學佛就不易與佛感應

  以上六句是總說造作惡業果報文字雖然不多,含義非常深廣。下面一段是說世人造惡的狀況也可說是前六句的註解。惡事,古今中文說之不盡,而且現前眾生仍然天天在造,不知道回頭,不知道覺悟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年,彈指即過,真正聰明智慧的人,沒有一個不希求出三界,出離三界就一定要斷惡修善,從心地上拔除惡根,時時與人為善,即使面對惡人也要善心善行對待,久而久之,惡人也會感化向善,感化不了,是自己的力量不夠,要生慚愧心,要更加努力精進用功,總有一天會使其感化

  縱然別人侮辱我,毀謗我,陷害我,也仍然要善心待之,並由衷地感恩,正是由於對方的侮辱,毀謗和陷害,消除了自己過去今生所造的罪業,因而決不能有絲毫怨恨之心若有絲毫怨恨之心,不但不能消業,反而增長業障,所以,吉凶禍福就在一念之間。

  世間一切法都是夢幻泡影,都不真實的,所以,別人要的,我們歡喜供養布施,不但是身外之物,就算要我們的生命,也歡喜布施,這個歡喜布施之心就得無量無量的福報,果真能依佛所教修學,決定得利益

  佛菩薩教我們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我們就放下,一定有好處,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和睦,要卑下要把一切眾生看作是諸佛菩薩,對好心待我的人,生感恩心,對惡意待我的人也要感恩,所以,一切眾生無不是善知識,無不是佛菩薩,我們一生生活在誠敬和感恩之中,法喜充滿,真正過真善美慧的生活

  早年我勸導「景美華藏圖書館」的同修,把《感應篇》當作戒律來讀,每天要讀一遍持戒念佛,提高自己的警覺。縱然我們念佛功夫如藕益大師所說,「念到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如果惡念惡行不能改正過來,還枉然。這是祖師大德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要時刻銘記在心,警惕自己,「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決定有好果報。違背佛菩薩的教誨,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果報決定不好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三台北斗神君」,是中國民間道教所供奉的。「三台」,上台,管人的生死。中台,管人的福報。下台,管人的祿命。通俗的說,下台管財富,中台管社會地位,上台管命運。因此,一個人的生死壽夭,富貴窮通,都有鬼神在掌管。鬼神是否有權力主宰我們的生死禍福,沒有權力吉凶禍福是自己定的,只是由他們來監督執行而已,並非主宰,真正的主宰是自己,所以命運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

  我們縱然造作一些罪過,只要知過能改,天地神明不會懲罰懺悔改過之人,佛菩薩則更加慈悲對於造惡墮落惡道的眾生,依舊是以慈悲心看待,至於鬼神,因為還是凡夫,沒有放下情執,所以見人行善則歡喜見人造惡則厭惡

  北斗神君,道教還有南斗神君,南斗主管人的生,北斗主管人的死。人到人道來投生,由南斗星君記錄,人到壽終死亡時,則由北斗星君記錄。

  天地鬼神常常輪流降臨在世間,大概每逢兩個月會來一次。《業報因緣經》雲:七星之氣,常結為一星,在人頭上,去頂三寸。這就是諺語所謂的,舉頭三尺神明。一個人心地善良,行為善良,頭頂就有光,光的大小與色彩不一,人不能見,鬼神能見,有禪定功夫之人心地清凈到一定程度,亦能見到。光的顏色最好的是金色,其次是黃色,最不好的是灰色和黑色,出現黑色之光,此人壽命就將要盡了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人生苦短,為什麼要造惡業?迷惑!雖然我們常常讀經研教和聽經,仍抵不過名聞利養,財色名識睡的誘惑,於是就造業,造作善業有善果,造作惡業惡報,一切善惡報應吉凶禍福,全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唯有真正明白此理,認識事實真相的人,心才平靜,縱然遭遇一切災禍亦不怨天不尤人,受人侮辱和陷害,也不會埋怨,明因識果,歡喜承受,帳就結了,欠命還命,欠債還錢,因果通三世,哪能逃得過。

  我們即使是成佛了,到六道示現度化眾生也不逃過先世的業報。孔老夫子絕糧於陳,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的馬麥之報,安世高大師中國來還兩次命債,在在顯示了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唯有不昧因果,明白前世造的不善因,這一生才歡喜承受過去世之果報。因此,我們完全肯定,人在世間,不可能佔便宜,也不可能吃虧。如果這一生佔人便宜,來生還是要還;這一吃虧了,來生福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天地鬼神看得很清楚。

  無論在何時,無論在何處,我們的一舉一動,起心動念,都有鬼神看到,鬼神專門鑒察世人善惡,我們一生心善行善或心惡行惡,完全記錄在案,如果能明了此事實真相,怖畏之心自然生起,一定會檢點自己的心行。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現代人聽到這些話,總以為是迷信,古聖先賢累了幾千年的經驗,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智慧財富,值得信賴與效法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僅有數百年,有其優點也有缺點,現今之科學,與古聖先賢的教誨,應融匯而互補。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三屍神」住在人的身中,好像三姐妹。上屍神在人的頭上,能叫人胡思亂想,眼昏和頭發脫落。中屍神住在人的腸胃,叫人好吃,健忘和做壞事。下屍神住在人的腳上,叫人好色,好貪和好殺。三屍神希望你早一天死,死了之後,他們就變成鬼,再受人家祭祀血食。所以,一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三屍神最為清楚。

  「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中國古代記年月日,都是用甲子日,年月用甲子排,一甲子六十年。月也用甲子排,兩個月一甲子。所以,六十天當中,有一個庚申日。到這一天,三屍神就上指天曹,天曹多半是指四王天與忉利天,就是到四王天或忉利天去報告

  這就說明,任何一個眾生,不僅是人類,包括畜生餓鬼地獄統統在內,起心動念,一舉一動,都有天地神明鑒察。這件事是說信則有,不信則無,若是不信則無,聖賢人豈不是自找麻煩。所以,信亦有,不信亦有。中國人有,外國亦無倖免之理。

  古人亦雲,三屍神就是一個人的三魂,我們常講三魂七魄。道家言: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這是講魂魄的來源

  聖人對一切境界,用真心而不用妄心。真心即無妄念之心真心對外面境界是純善。誰會用真心?只有佛菩薩。《清凈經》講: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妄想煩惱慾望擾亂了我們的清凈心,而變得不清不凈不清不凈的心就是凡夫。因此,我們要恢復清凈心,清凈心就是自性真心,能以清凈心處事待人接物,就是佛菩薩

  學佛最高的目的就是轉凡成聖,佛法教學有三個轉變。第一,轉惡為善。第二,轉迷為悟。第三,轉凡為聖。

  我們的心本來是真誠清凈平等覺悟慈悲,現在變成虛偽,染污驕慢愚痴自私。我們自己如是,周邊的人也如是。所以這個世間會有劫難,有天災人禍

  生活災難的邊緣,如何趨吉避凶?古今中外,人人皆有趨吉避凶的觀念,但對如何趨吉避凶一無所知,如果此地有災難,另外找個地方去躲避,行不行?諺語有所謂「在劫難逃」,若在劫數之中,逃到哪裡都沒有用。因此,一定要從心地上做個轉變。個人能轉變,個人就趨吉避凶。即使所在之處遭難,亦能倖免,共業當中有別業

  我們如何恢復清凈平等心?一定要從根本下手,放下愛欲和嗜好,遠離名聞利養,遠離財色名識睡,若愛欲嗜欲不能放下,無論躲到什麼地方都不逃過劫難

  佛經說,以智慧劍破煩惱城,以智慧刀裂煩惱網,以智慧火燒煩惱薪。我們學佛這麼久了,何以仍不得力?受經論的熏習少,煩惱習氣太重意念太惡。縱然我們的口善行善,但意不善。意不善,心善口善都不真實,所以功夫不得力,劫難不能避免,因此,必須做一個真實轉變,而真實轉變的關鍵就在深入經藏。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本篇開端即說明業因果報的原理,繼而舉實例,做為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之佐證,次明天地鬼神之鑒察。

  今世之人,多疏忽於此,認為自然災害非人之所為,此種想法說法錯矣。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我們自己是一個生命同體,我們起心動念與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息息相關,此理此事,大乘經論皆有詳備之闡述,若能深入經藏,對於這些理事能有所體會,眼前種種之災難,皆自己業力之所招感。

  鬼神鑒察人間,共有三段。第一段講天神,第二段講三屍神,第三段講灶神,即此一節經文天神,三屍神是鑒察個人,灶神是鑒察一個家庭

  過去,中國民間一般家庭廚房都燒灶,每一家都供養灶神,建灶的時侯,給灶神留一個龕位,供養灶神灶神龕的旁邊有幅對聯,上聯是「上天言好事」,下聯是「下界保平安」。習俗是臘月二十四灶神升天,報告這一家人一年所造的善惡現代人認為是迷信,所以不供灶神,但不管供與不供,灶神依舊照管。

  從天地鬼神的鑒察,我們了解一個事實真相吉凶禍福都有預兆和預警。預警在我們現前環境太多了,只要頭腦冷靜,細心觀察,幾乎六根所接觸的無一不是預警。

  所以,我們對世間一切人事物,要真誠清凈平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發心為弘揚佛法工作,為一切眾生服務,眾生有福,需要弘法服務,自然得到諸佛護念,天龍善神擁護。若用心機,做什麼只為自己想,那就錯了,決定是造業。造業是減損自己的福報。《了凡四訓》、《感應篇》就是告訴我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世出世法就是一個大的因緣果報。明白此理,我們種善因,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果報殊勝

  佛是我們的典範,佛的心清凈平等真誠,佛對於一切眾生慈悲愛護,照顧無微不至,真誠恭敬對一切人事物。我們要細心觀察,才知道如何學習。佛不但有言教,也有身教,佛教我們都是盡善盡美。契入佛的境界,我們的活動空間是盡虛空法界,我們所想的,所考量的,絕對不是一個小圈圈,絕對不是一個世界,而是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正所謂是「量大福大」,所以,佛的福慧圓滿,沒有不能包容的。

  真有灶神,決定不假,不但有灶神,每一個家庭鬼神也很多,門有門神,每一個房間或角落也都有鬼神住,所以,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人沒有看見,鬼神看得很清楚,明朝的《俞凈意公遇灶神記》,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

  俞凈意先生早年自以為行善,沒做過什麼惡,但是一生貧窮潦倒,灶神慈悲,示現人身來點化他:你的意業太惡,沽名釣譽,專務虛名,對上天的禱告,好像很懇切,但不具誠意,處事待人接物與禱告不相應,你所做善事是附和別人,不會主動去做你在私居獨處時,貪念,淫念,嫉妒念,偏急念,高已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等等妄想雜念太多了,說之不盡。天地鬼神天天在鑒察,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沒有一件是真的善事,全是敷衍,做樣子給人看的。這種意惡固結於心天地鬼神已記錄在案,逃禍尚無暇,何有福可求。俞先生這才恍然大悟,真正改往修來。他跪在灶神面前說:你一定是神仙對我知道這麼清楚,求你幫助我。他還有一念悔改之心,求灶神幫助,灶神教導他,從今而後,凡是貪念,淫念,妄想雜念,一概要將之收拾得干乾淨凈。

  灶神說的話很值得我們警惕,俞先生所犯毛病,也正是我們現前所犯毛病,我們自己犯的毛病不知道,總以為自己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都是對的,別人都不對,這就是迷惑顛倒,不知道回頭,不知道覺悟。迷惑,就像泥坑一樣愈陷愈深,不容易出來。讀聖賢書,天天親近聖賢,長久熏習,慢慢就會覺悟。所以,中國自古以來,老人教導小孩聖賢書,就是過去讀古書的底子厚,我們今人不能回頭,就是沒有這個底子,我們要覺悟

  造作惡業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回頭,怕的是不能覺悟,個人如是,家庭也如是,社會國家乃至世界都是一個道,現在劫難現前,從哪裡救起?從人心救起,從自心救起。我們的心必須要做一個大轉變,斷惡修善,就得救了

  我常勸勉同學們修行第一要存好心,純善無惡。見到惡事,惡人都不放在心上,專看別人的善處和好處這一生就生活在純善無惡的境界之中,快樂自在。若專記別人的惡處,就生稍有在惡劣的環境中,苦樂就在自己一念之間。因此,若念念阿彌陀佛,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我們雖還未到極樂世界去,現前就生活極樂世界壽命終了哪有往生道理?

  俞凈意在沒有遇到灶神之前,言善行善然意不善,其言善行都是虛偽的,唯有心善,意善,方為真善,這是善的源頭灶神勉勵他,先要存好心,存純善之心,然後隨分隨力做好事不求果報善行果報殊勝

  俞凈意先生接受灶神的教誨,依教奉行,深深了解因果報應道理事實,所以,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生。這是他改變命運關鍵。動,起心動念為眾生,為佛法;靜,為自己則一念不生老實念佛

  他活到了八十八歲,之前曾生了四個兒子死了三個,小兒子丟失了,為思念小兒子,他夫人哭瞎了眼睛,行善之後,小兒子找到了,夫人一高興,眼睛也復明了。以後俞凈意先生做了官,功名成就了,行善積德,整個業報都轉過來了。之後,俞凈意先生兒孫滿堂,這是善有善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奪紀,是減壽,一紀是十二年,就是壽命減少十二歲。奪算,是減損福報。事,是種類。

  凡人有過,大則奪幻,小則奪算。一個人的過失大小輕重,皆有鬼神做記錄,閻羅王,四天王,和忉利天皆有詳細的檔案記錄。現在人真是迷惑顛倒,胡作妄為,不知果報之可怕,大惡奪幻,小惡則奪算,反之,修善積德會增紀,增一紀就是增壽十二歲。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過失大小也有幾百種,每一種都是無量無邊。如後文之「非義而動」,義是應當。若思想行為是不應當的,就是過失過失有大小,大的是罪孽,小的是過失。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無非是教導我們斷惡修善,而人的一生,一身,一家,一區,均有天地鬼神圍繞於周邊,所以自己獨居也能夠無欺罔之心,和不善之念。如此修學才有根基

  在中國,「儒、釋、道」都是從是於社會教育工作,是多元文化一體的思想,對中國社會有很大的貢獻。三教雖然有別,但也有其共同處,即皆以積德為本。積德要從心地做起,心地光明磊落,佛法超凡入聖。凡是凡情,就是情緒感情用事,就有過失。能舍棄情慾,就是聖人,是覺悟的人若不能將情執轉變成智慧,就永遠不會覺悟,也做不了聖人

  情執是由四相而生,「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分別、執著四相,就是情執的來源,有分別、執著就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貪嗔痴慢,不但言行造業,起心動念都造業。

  佛菩薩正覺悟了,沒有我執,自卑而尊人,只有迷惑的人,才自高自大,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稍有不如意,則懷恨在心,念念不忘這就感召不如意果報。所以,佛菩薩雖然示現於六道,但實際上住在一法界原因就在於沒有「我」,沒有我,才能卑下覺悟的人自處卑下快樂自在,只有迷惑的人才貢高我慢。

  真正了解三世因果,才知道人與人之間,決定沒有佔便宜或吃虧之事因緣果報公正無私,現前占人家的便宜,將來還是要還債,欠命還命,欠錢的還錢。唯有真正覺的人不造業,做到隨緣度日,在隨緣中修積功德

  在隨緣成就自己的功德,即十大願王講的隨喜功德功德是性德的流露,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自己無二無別,有此觀念,積功累德是輕而易舉之事諸佛菩薩證得清凈法身,就是一切眾生法身沒有分別,肯定這事理,無絲毫疑惑,就證得清凈法身。所以,佛菩薩為一切眾生服務,就是為自己服務,還有什麼執著的。

  宇宙有多復雜,我們身體就有多復雜,我們的身體宇宙的濃縮,宇宙是我們身體的擴展,其中的復雜狀況不增不減。小宇宙與大宇宙是一不是二。《華嚴經》雲「芥子須彌」,就是大小包容,大能容小,小也能容大,才是不思境界諸佛菩薩在無量無邊剎土,幫助一切迷惑眾生,就是從觀念出發的。

  我們為什麼不能體會?有障礙,而障礙不外乎煩惱障與所知障,煩惱障就是是非人我,貪嗔痴慢,所知障就是對於學術知識方面的成見,自以為是,所以見不到事實真相。我們要從此處用功夫,分別執著逐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