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什麼叫如來?什麼是二佛、三佛?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現在講到如來壽量品〉。「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有的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說:「喔!那是如來佛祖啊!」他以為這「如來佛祖」,是單單一位佛的名字;其實這「如來」,是所有佛的名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論哪一位佛,都叫如來,都叫應供,都叫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都有這十個名號

  什麼叫如來」?《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他也無來、無去,所以叫如來。又有一講法,就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乘,就是如如的智;來,是如如的境。以如如之智,來觀如如之境;境、智都如如,也沒有境,也沒有智,智境合一。「道」是因,「覺」是果;這叫因圓果滿,因也圓,果所以就滿了,所以這叫如來

  「如來」講起來,意思太廣泛了!就單講「如」字和「來」字,若往詳細了講,也夠講幾年。這個「如」字,和「妙」字,意思是相同的,你不就不妙,不妙就不如;你如了才能妙,你妙才能如。所以這「如來也就是「妙來」;妙來,就不是像我們人這么來的。我們人呢?生,也不知怎麼生的;死,也不知怎麼死法。如來呢?生,他也知道怎麼生;入涅槃他也預先就知道怎麼樣入涅槃。一般證果的聖人,就已是生死自由來去自如,更不要說如來這么大德行──如來是「富有萬德,盪無纖塵」。

  在《華嚴經》上,清涼國師贊嘆如來說:

  故我世尊,十身初滿,正覺始成,

  乘願行以彌綸,混虛空體性

  富有萬德,盪無纖塵。

  湛智海之澄波,虛含萬象;

  皎性空之滿月,頓落百川。

  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

  無違後際,暢九會於初成。

  所以我們這位佛,十種的身都圓滿了。在釋迦牟尼佛始成正覺的時候,他乘著在因地所發種種的大願,願願成佛道、度眾生;虛空是沒有相貌的,沒有一個邊際的,佛的體性虛空是一樣,成為一體了。佛富有萬德,這種萬德莊嚴富貴到極點了;那種清凈,一點塵埃都沒有。這是如來境界。佛的這種智慧,好像大海一樣;在這智海裡頭,好像虛空包含萬象一樣。佛性就好虛空的滿月,「皎性空之滿月,頓落百川」,這都是贊嘆如來。「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在菩提樹下不起座,卻能先後在法界七個地方說九會的《華嚴經》。佛不違將來這後際,在最初成道的時候,暢談於九次法會之中。所以如來境界是說不能盡的。

  「如來」是佛的名號之一,又有「二佛」,又有「三佛」,又有本佛,又有跡佛。什麼是「二佛」呢?二佛,一個是真身的佛,一個是應身的佛。真身,是真如不變,不變隨緣,它是從體立名,是個體。應身,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叫應身佛。

  再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應身好像水中的月影;因為有個真正的月,所以映到水裡頭,現出個月。可是水中的月也沒有去,那天上月亮也沒有來。所謂「千潭有水千潭月」,一千個池子裡頭有水,它若清凈的,就能現出一千個月。雖然是一千個月,並不是月的本體水裡來了;雖然不是月的本體來,但是水池裡可有月。所謂「萬里無雲萬里天」,一萬里沒有雲,一萬都是青天。

  如來亦復如是,釋迦牟尼佛雖然到這個世界來示生,可是他也沒有生;雖然示滅,他也沒有滅。為什麼?因為他本體沒有動。這是不生示生,不滅示滅」的境界釋迦牟尼佛那本體法身──真身的佛,也沒有動。所以你不要以為佛和我們眾生是一樣,佛到這世界上來,不是像我們這么來的;釋迦牟尼佛在他母親腹里,已經就為天龍八部、人、天而說法了。

  三佛,也叫三身如來;佛也有三身,三身也就是三佛。三佛,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過去是已成的佛,現在是方才成的佛,未來是沒有成的佛。沒有成的佛,現在也把他算上「佛」的數目裡頭,所以是三佛;三身如來,就是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萬化身釋迦牟尼佛。

  (一)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翻譯為「遍滿一切處的」。佛的法身無在、無不在──沒有一地方他不在,沒有一地方他在。那麼究竟是在、是不在?也是在、也是不在,這因為他是清凈的。有人說:「清凈法身毗廬遮那佛,那我知道了!不幹凈的地方,一定會沒有佛的,因為他是清凈的;不清凈地方,一定會沒有佛的法身了!」不是的!清凈、不清凈,這是在人的分別;在佛的境界上,就是不清凈也變成清凈清凈就更清凈了。你沒有聽《法華經》前邊那「三變土田」?那也就是把不清凈地方都變成清凈了。所以這「清凈法身毗廬遮那佛」,是遍滿一切處。

  (二)圓滿報身盧舍那佛。盧舍那佛,翻譯為「凈滿」,也是清凈的,這是圓滿報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始成正覺的時候,就現千丈盧舍那身,為這些個法身大士、大菩薩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可是二乘人都看不見、也聽不見。二乘人看見佛,就是丈六老比丘相。所謂「有眼不見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教。」二乘人有眼睛是有眼睛,他們甚至於都開了天眼,但是也看不見這個千丈盧舍那身;他們有耳朵,也聽不見釋迦牟尼佛說這《華嚴經》。

  有一次好像是果容,他就問:「二乘人都看不見這千丈盧舍那身,我們也沒開悟,連二乘的境界還不到呢!我們現在怎麼就可以見著《華嚴經》了呢?」這一個問,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二乘人的機緣還沒有成熟,所以看不見這大乘佛法──《華嚴經》他們看不見、聽不見。等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大約六百年,龍樹菩薩世間所有的文字都學會了,所有世間的書都看過;於是他就龍宮去,才把這部華嚴經》從龍宮又取出來的。他到龍宮,並不是坐潛水艇去的;他是以證果聖人境界,雖然到水裡頭,水也不淹他,水自然就開出一條路來,就那麼妙的!比用潛水艇還有保障。到龍宮裡,見著《華嚴經》,把它記誦下來,才帶到世界上來;我們現在能見著這《華嚴經》,這都是機緣成熟了。

  講到這個地方有一個人聽我說龍樹菩薩龍宮去取出的《華嚴經》,說:「這種事情我不相信!人不坐潛水艇可以到龍宮裡去?哪有這個道理!」當然你不相信!三歲小孩子就不會知道十三歲孩子那種境界;十三歲的大孩子又不會知道二十三歲青年人境界;二十三歲青年人又不會知道四十三歲壯年人的境界;四十三歲的壯年人,又不會知道八十歲老年人的境界。因為你沒有這種的學識,又沒有這種的智慧,當然是不相信了;不單你不相信,很多的小孩子不相信人所做的事情。所以在你不相信之中,我也沒法子叫你相信,就因為你太小了!

  在小孩子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小孩子;當他長大了,「啊!是的,我那時候怎麼那樣好玩呢?我怎麼拿著泥巴就往口裡吃呢?」等他知道:已經把這個泥巴早都吃了!好像小孩子,無論見著什麼,都先要吃一吃;不管是什麼,也不管是乾淨的東西,是不幹凈的東西,都一樣要吃。所以小孩子只知道吃,除吃之外,其他的道理知道得很少的。

  你若想知道,就要來研究佛法;你把佛法研究明白了,不要我告訴你,你不也會懂了。在你沒有研究佛法之前,你聽了,不知該信、不信。你信,對我也沒有什麼好處;你不信,對我也沒有什麼壞處。我是弘揚佛法的,你想研究佛法;大家就要用時間來共同研究。等研究明白了,也沒有一個信,也沒有一不信──等你長大了就不小孩子那樣了。那麼說這話,是給誰說的呀?你若想是給你說的,就是給你說;你若沒有想給誰說的,那就給他說的,他和你沒有什麼關係你不要認為:啊!我不是個小孩子了!那你就是個大人嘛!大人就不應該不明白小孩子所不明白的事情

  (三)千百億萬化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翻譯為「能仁寂默」。化身,也叫應身,這是應身如來。以「二身」來講,就是真身──這法身和報身合成一個,應身算一個。三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

  現在講〈如來壽量品〉,如來壽量,就是如來的壽多少數量?如來的壽,這個「壽」,和那個「受」是一樣的,所謂「壽者受也」。量,就是詮量;也就是來詮顯出它這個數量。

  那麼如來所受的壽量是多少呢?是沒有數量、數不過來那麼多的那個量,所以這一品叫〈如來壽量品〉,這品是第十六。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 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