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顯法師:普賢十大願王,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正是普賢願

  〈德遵普賢第二〉,參加這場講座的這些菩薩,乃至極樂世界菩薩,都依「普賢行」修行

  「普賢行」就是十大願王,這十願是無盡的,不是有盡的。所謂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正是「普賢願」!

  像現代人發願都是發假的,甚至三分鐘的願都不到,只是一個心念,一時興起而已,連做世間法尚且持續不了,何況是佛法普賢菩薩發的這十個願,第一個是「禮敬諸佛」、第二個是「稱讚如來」、第三是「廣修供養」、第四「懺悔業障」、第五「隨喜功德」、第六「請轉***」、第七「請佛住世」、第八「常隨佛學」、第九「恆順眾生」、第十「普皆迴向」。

  普賢菩薩的十願為什麼可以無斷無盡?為什麼眾生發的願,連「求生凈土這一願,即使起一點小小的境界都會被動搖,就想:唉呀!怎麼念了身體沒有好轉啊?吃素身體沒有健康啊?念佛怎麼沒有賺大錢?……其實念佛跟賺大錢沒什麼關系,不要非因計因(不是這原因,卻誤認是這原因),為什麼都會境界轉?因為你所求你有目的你不了解世間虛妄的。所以總在境界上去求、總在物質上去求,所以你連發願求生凈土的念都會間斷,不能持續下去。

  有些女眾來學佛,一看就知道是學假的。只因家裡如意,先生不理她,她就跑來學佛,等到先生又對她好了、又開始關心她、又開始照顧她、也不外遇了,先生對她講幾句好話,情執就生起來,這個修行念佛的願就退掉了。道心全部退光光,這種就是假學佛。而男眾多半是遇到事業不順,希望能在佛門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等等的,都是有所求心。可是等念了佛、學了佛,事業還是不順他也就退心了。所以一般人發的願不能相續,就是在你有所求。有求皆苦!《心經》講:「無智亦無得」。連般若智慧尚且不可得,何況是世間有相、有漏之法,甚至是生滅變異之法,那怎麼可得!

  普賢菩薩知道這個道理,「普」的意思就是「體性周遍、體性空寂」!這體性就是我們的心性就像虛空一樣,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包容就是自性的體狀,自性就像虛空無所不遍、無所不包。但在包容的當下不執著這就是「德無不周」叫做「賢」。你一執著這是我的:我的老婆、我的孩子、我的先生、我的房產、我的汽車、我的產業……,那就執著、就迷惑顛倒了。普賢菩薩知一切法的體是空的,緣生性空,從這里發十大願,真正的發願。所以他的願不會退,他能成就一生補處!如同經典講:「若人慾識佛境界,當凈其意虛空」。要想能夠證入佛的境界,心要空!所行要與真心本性相契合才是!要是著一法,認為法是有,那你的願就會中斷,你就不是普賢,你的行就不能稱為德行,你的德就不周、不普。德為什麼能周、能普?就是因為隨順性德、隨順本性世間的德,像孔子,他的德利益中國人,只有利益到這個民族。可是菩薩的德稱性,沒有民族的界線,所以能夠利益十方法界眾生,如同菩提樹王一樣,一切眾生都受它的覆蔭,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保佑」。

  觀世音菩薩也是如此,善財童子贊嘆觀世音菩薩,「聖者一味大悲心」。「一味」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分別的大悲心,「平等救彼眾生類」,就是這個平等心。讀《普門品》的人才知道,為什麼菩薩能夠「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因為是從體起用,所以他不跟你記仇,記恨你哪一世殺過我、惱害過我,菩薩根本不會記仇。

  現在的人瞋恨心不除,有神通記起來了,哪個人什麼時候對不起自己,他就會報復,像有的鬼神就是如此!所以即使這神通也不成佛道,因為他神通不是正用,是迷用。普賢的願因為是稱性的,所以不退,我們的願是有相、有所求、有所得,所以會退。連二乘人都會退,二乘人的願也是有相的,權教菩薩是有相,都是能所相待,不是能所一如!所以願會退。

  那你們一定很疑惑,那自己現在不是普賢菩薩,所以常常退!怎麼辦?退了再發,發了又退,怎麼辦?還是再發!熏習久了,弄假會成真!所以不要想說:「唉呀,自己不是普賢啊,也沒見性」!這里講的是真正的不退,是讓大家曉得什麼是「不退」,要往這上面去修!這個不退的心是你本心!是從這里起作用世間人都是從感情、從愛欲上面起作用,這不對,甚至有人講:「那我沒有感情,沒有愛欲,那不就跟木頭一樣」?放心吧,不會的,因為你不知道放下自在,放得越多所得自在越多執著越重,當然就越來越不自在。所以你看畜生執著心重,很不自在!就像魚離開了水,沒有辦法活!有些動物只能生存在寒帶!到熱帶就沒有辦法生存下去。所以執著得越少,就越自在福報就越大,這是真的。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