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顯法師:有大福德始念佛

  祖師大德講:「有大福德念佛。」真正有福報才能念,福報要像普賢那麼大,普賢菩薩勸導華藏海會大眾求生凈土,所以《華嚴經末後會歸凈土行願才圓滿文殊菩薩發願求生凈土,「始本不離。直趨覺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首尾圓照,這是凈土法門,是世尊和盤托出。而且這個法門的是平等華嚴海會是連舍利弗、目犍連都沒有能力去參加的,用現代話說:沒有辦法拿到華嚴海會的門票,他進不去

  《維摩詰經》中,舍利弗要升須彌燈王如來高八萬四千由旬的師子座,用盡舍利弗的神通道力,都升不了這個師子座。世尊說,你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後才能升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要發心勤求無上正覺也就是真如本性,才能入華嚴海會,原本就連舍利都不能入。可是《華嚴經》卻是導歸到凈土這是凈土法門殊勝,更是華嚴菁華,現在全體都授予我們眾生。但是一般人偏就不相信,因為對世間放不下,很執著、很罣礙,常常就隨著業力輪迴去了。所以佛在《無量壽經》講:「信行者少。惡道不絕。」真正相信,肯去做的人很少很少,希望大家都是那個肯做的。

  「了生死」是學佛最重要的事,你能遇到這個了生死法門那就一生成辦。我們常講的:「所作皆辦。具諸佛法。」念佛就是具諸佛法。精舍用餐的時候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之後再念十句佛號。像「精要十念法」,大家可以去做。最好是時時刻刻念,在在處處念,盡未來際,不相舍離。念得牢、念得緊,道業才會增進。

  很多人喜歡聽經,很愛解義,但是解了之後要去做要去轉變,要去表現出來,這樣才是解經的目的。解經要解得深,要深達實相,深入義趣,這才能夠透脫一切法,才能不被境界轉,不被業力牽引。

  有人說心性幹什麼?只是談玄說妙罷了。所謂「談玄說妙」是只談而不做,不是說了不能去解,若是不能解,那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我們學?如來一大因緣故出現於世,佛出世是「欲令眾生。入佛知見」。使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要讓我們明白佛知佛見。

  所以永明大師在《唯心訣》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也就是唯心五種他說:「非談玄無以顯妙」,你不談玄,妙性就顯不出來。學凈土的人應該知道,永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示現的,他說的話,就等於阿彌陀佛親口告訴我們,佛都來告訴我們了,我們還不相信,還認為大乘實相不用理解,是談玄說妙,這有謗佛的嫌疑,能不能往生呢?經雲:「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不能往生的。《往生論》講:極樂世界,「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二乘的觀念到不了極樂世界,因為二乘不解實相,所以通達實相是學佛、學凈土第一要務。

  「實相」超出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它圓超,就是圓滿的超脫,所以不要認為,解大乘要先學小乘,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次第修,前面說過,那是佛陀時代外道,大家現在不學外道也不外道那就直接學大乘就可以了。學大乘要從空觀、假觀、中觀下手,空觀就是了一切法本體自空,如同夢境這是空觀;假觀是滅除一切煩惱,出生一切功德這是假觀;貪欲滅了不貪功德就顯現了,這是出假;你不瞋,瞋的念頭滅掉了,不瞋的功德就顯現,這是出假觀。所以空、假、中是「一如」,都稱性,中觀是空觀、假觀是一如的,假中具空,空假具中,圓融是一心,三觀是一體,沒有差別

  所以有的人會誤以為要先空觀,再來出假,實際上,空除一切煩惱時,德用自然就顯現了。你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佛性就顯現,所以說:「一句彌陀空假中。」還要去哪裡別求呢?有人說念佛的是誰?夏蓮居老居士說:不必參是誰,念佛者便是,此即主人翁。念佛的時候還有誰在你心外,這道理比較深一點,但是也不能不了解,所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眾生在迷,大乘不能不學。」越是不學越是愚鈍、越是迷悶惡業會越來越深,所以凈土法門是登峰造極之談。

  這么深的一個理,你就持佛名號,這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去,這些聽不懂道理,就全部融攝在這佛號裡面。我們盡量把它簡化,但有時候過於簡化,法會變質,就像太多水,原味就失去了就不正法,變成世間法了。

  永嘉大師講:「差之毫釐失千里。」差一點就千里之隔,你要真懂得,「是則龍女成佛。」沒搞懂,「非則善星生陷墜。」善星比丘得四禪天的定功,妄說一切法空,以為什麼都沒有,沒有因果也沒報應,所以無惡不為無所不做,身陷阿鼻地獄,因為沒搞懂,造業生陷墜,所以為了防止這樣的問題,念佛即可防範,因為念佛有佛力加持再來業障再來看經教,很容易就能契入。這也是和盤托出告訴我們學佛秘訣老實念佛,就真真實實的念,踏踏實實的念,不要空過,不要隨口叫喊,就跟著佛號機、跟著你心裡的佛號,心不外緣,不要想別的事。

  每個人都說我在用功就好,為什麼希望大家道場念佛,因為家就是你業力所變現的,在家裡雜事特別多,在家裡用功,一下妄想就來,什麼事非做不可,什麼事非怎麼樣不可,業就會障礙你修道,障礙你的心清凈眾生的家就是業力所變現的,而極樂世界是願力變現的,不一樣。

  娑婆眾生共業、別業所感,「共業」就是大家同感,「別業」是各自又有不同的生活環境,是「同分妄見」跟「別業妄見」所感召的,同分就是共業,別業妄見就是各人有各別不同的家庭、種族,乃至早晚感受都不一樣,別業是自己妄想業所召感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