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很多緣分都是你發願自己求來的,只不過現在的你,忘記了曾經的願

  上師是說

  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所謂的「一見鍾情」,「似曾相識」,「情有獨鍾」,「再續前緣」都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偏偏看他順眼呢?為什麼覺得就她放不下呢?一切皆為緣分。很多都是發願,自己求來的。只不過現在的你,忘記了曾經的願。

  甲:為什麼現在離婚率這么高?

  乙:人們現在對婚姻的忍耐力太弱了。

  熱戀中的人們,屬於「糖分"過高的微昏狀態

  現在,幾乎全中國人都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對婚姻的忍耐力。人們現在對婚姻的忍耐力太弱了,很多人都是「閃婚」。婚前,沒有經過足夠的了解;婚後,又沒有那麼多忍耐。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能引起離婚。

  我們有對弟子,以前是恩恩愛愛的。突然有一天,兩個人說要請我吃飯,吃完飯就結束這段感情,分手各過各的。我問了問情況,女弟子一直在告狀,說男弟子的各種毛病缺點。等她全部說完,我告訴她,「你說的這些缺點,好像我也有啊,而且感覺似乎天下男人都有這些毛病。」

  到底是什麼,造成兩個人要分開呢?第一個罪狀,是擠牙膏。因為這個男弟子永遠是從中間開始擠牙膏,從來不從下往上慢慢擠。第二個罪狀,他刷完牙之後,牙刷總是亂丟亂放。有時候,在蓮蓬頭下面刷牙。刷完牙以後,就把牙刷直接放在洗浴地方

  第三個罪狀,給他買了一個放臟衣服的收納筐,讓他褲子襪子等要洗的衣物丟到裡面。但他總是襪子在這邊,褲子丟到那邊。這個女弟子每天早上,都要撿這些東西。反正就是類似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變成了法相處的「罪狀」,導致兩人要分手。

  兩個人相愛,決定結婚組建家庭;後來,兩個人覺得不相愛了,鬧離婚分割財產。這些不是上帝安排的,一會兒讓你們愛,一會兒讓你們恨。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都是人的思想自己安排的。你的思想,他的思想兩人共同的思想,覺得要結婚,要組建家庭這是共業。業緣成熟才會有相應的結果。

  戀愛中,我們基本除了情感熱度的基礎之外,還有更大比重的期望值在裡面。又因為多巴胺的作用,我們的理性,基本屬於「糖分"過高的微昏狀態。熱戀中的人們,都把注意放在了各自情感如何表達,才能讓對方完全感覺到的高熱度狀態完美不完美,在這個期間,基本是被我們的情感戰勝了理智。

  你要知道,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今生今世,不管是你的配偶、愛人還是父母孩子等等,所有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能與你相遇的一切生命都不是偶然的。當業力和願力成熟了,就會有一個又一個的相逢。又隨著無常的人生,會有一個又一個的告別。

  甲:婚姻愛情墳墓嗎?

  乙:婚姻,是兩個習慣習慣的磨合與較量。

  誰家還沒一點矛盾啊?

  婚後,從天上飄的日子回歸到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實實在在上面。這時候,大家的情感比重是被各自理性生活習慣方式所取代的。每個人家庭和出生環境都不相同。婚姻,基本就是兩個習慣習慣的磨合與較量。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都要讓對方來遷就我們自己,那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因為兩個都在回歸理性。所以,不是說彼此婚後才暴露了缺點,而是那些實實在在的習慣本來就在。只不過婚前,你們是帶著百分之二十感情,百分之十的理智,剩下的就是百分之四十的幻想和自己構造的百分之三十的浪漫假象過來的。

  那麼婚後,就成了百分之十的情感,百分之二十的理智,剩下的就成了百分之七十的看不慣和互相要求,當然很痛苦戀愛也好,結婚也好,是需要用情感與理智來平衡的,而且需要互相包容與理解,互相經營才能和諧

  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單位,如果不懂得尊重對方,處處彰顯自己的佔有慾,偏執頑固,就會造成各種沖突。我接觸過很多離婚的人,有外遇、有第三者、移情別戀的,只是少數;大部分都是因為雞毛蒜皮、油鹽醬醋等小事升級激化了矛盾,忍不了的就離了。能忍一忍的,不都過來了嗎?誰家還沒一點矛盾啊?

  學佛以後,無論遇到什麼事,很容易想得開。佛法,可以隨時調整我們的內心,喚醒我們多角度去看問題的能力,讓自私的小愛變成無私的大愛

  眼前的家人、愛人、同事,是離自己最近的有緣眾生你應該千方百計去想今生總算有緣相聚了。如何為他們多付出一點?去好好利益眼前的這些眾生吧!不要總想著回報。否則,一輩子會過得很辛苦。很多事情,看起來是在吃虧,其實是在積福。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氣不順、心不平,把好不容易積累的一點點功德給燒掉了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可能像佛菩薩一樣,所願所行完全是無私大愛天下一切眾生。但我們可以從心態上、思想上,去學習這種崇高的精神。比如,看到同事漲了工資,你卻沒有漲工資,怎麼想你才能高興?

  「我希望能利益天下一切眾生。現在,這個同事不用我利益,他用自己的能力就漲了工資,他有能力,真是隨喜他!」這么去想你就會很快樂。如此類推,你們將能從很多小煩惱解脫出來。

  甲:若是吵吵鬧鬧一輩子,怎麼辦?

  乙:這是前世邪淫果報兩個人就要經常懺悔

  要讓前世邪淫業力成熟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等俗語告訴我們,人們往往是靠"願",而彼此吸引,結伴同行。當業力成熟,你該給誰還債,就要還債。很多都是發願,自己求來的。只不過現在的你,忘記了曾經的願。

  有些夫妻經常吵吵鬧鬧一輩子,關係不好,無法相融。彼此經常猜忌懷疑,總感覺伴侶對自己不忠,忍受著內心的煎熬,卻不得不這樣走完一生。不要常常以為什麼都是對方的錯。其實,這都前世邪淫果報。懂得這些道理兩個人就要經常懺悔

  既然因為前世的業緣走到一起,就要好好了緣,相互理解與包容。因為只有包容,才會慢慢相互依賴;只有相互依賴,才能攜手終生。所有的一切因緣都是短暫的和合,就算是夫妻,一生中能夠真正在一起的時間其實很少。你可能和同事在一起的時間,都比自己的伴侶要多

  要知道,在家庭的各種關係中,大家都像是住在旅館的旅客,相處的時間很短暫。所以,應該彼此珍惜,任何事都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這樣,整個家庭就能變得和睦美滿。如果沒有這樣做就會前世邪淫業力一直成熟,造成家庭紛爭不斷。

  現在,婚姻破裂、離婚的人比比皆是。一點小事稍微不能忍,馬上離婚。然後,離婚沒多久,又會找一個新伴侶。有些婚姻破裂,真的是無法再繼續生活去了,而大部分離婚的原因都是不願意包容,喜歡挑三揀四,不想要忠誠對待自己的伴侶不願意奉獻太多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辦法再繼續的婚姻,就一定要維持。但最起碼在還是夫妻的時候,與伴侶相處,要懂得禮義廉恥,要彼此相互尊重與包容。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伴侶被別人搶走了你會高興嗎?你肯定不高興。你的老公老婆出現了第三者,你會歡喜嗎?如果你不高興,你會感到難過,自己就不要想干這種事,要給自己約束。

  兩個戀愛的時候,看對方都是美好的。可是,世上沒有任何人是圓滿的。一旦組建了家庭,每天在近距離接觸中,很容易彼此挑剔,發現對方的缺點毛病這個時候要想想當初為什麼開始,難道不是因為愛嗎?大部分人因為相愛而結婚,成為伴侶

  所以,要相互尊重、彼此珍惜、相互依賴,不要成為傷害彼此的來源。以愛的名義出發,就不要去傷害對方,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無論從前世、還是今生來看,夫妻緣分,是你們的選擇。

  既然選擇了,吵吵鬧鬧也是一輩子,和和美美也是一輩子,全看你是如何看待,如何去做,如何去了這份緣。真心為對方著想,為了對方能快樂,願意實實在在為對方奉獻的心態。然後,將這種心態擴展出去,面對我們周邊的人,乃至面對一切眾生!

  甲:相愛容易,相處很難

  乙:難在相處久了,彼此的包容和忍耐會越來越有限。

  長情的方法

  人與人相處,剛開始大家的情感會有些偽裝。因為怕對方知道自己毛病缺點,不會在人前暴露那麼多。但彼此熟了以後,就會暴露出各種缺點,甚至是惡習。為什麼世俗的人喜歡說,相愛容易相處難?難就難在相處久了,彼此的包容和忍耐會越來越有限。

  人們期盼著友誼地久天長。對愛情,則希望「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殊不知,一切情感都是和合的,是由有情眾生念頭綜合起來的。總歸會有那麼一天,緣聚久了,自然會分散。一切都無常的,所謂的人之常情,亦不能長久不變。

  愛和情的升華,在於把小愛轉成大愛。愛需要我們多層次去思考,要把我們慣性的、單方面的思考,換種角度——用同理心去體諒對方,多為我們愛的對方考慮。

  不能相守時,執著是一種負擔。放手,也要祝福彼此。得到時,就要互相珍惜、尊重、體諒。無法真正得到時,如果愛,默默陪伴和思念,也是一種姿態!

  佛經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是因為貪、嗔、痴、慢、疑等五毒蒙蔽了心智而造成的。人世間最貴重的財富,是大愛慈悲凡人的愛是從自私開始的,因佔有慾太強而產生的情緒肯定不能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要把愛轉化成親情

  西方人的說法是因為多巴胺的活躍而讓人生了強烈的慾望。這種很沖動的強烈慾望也就能延續幾個月,最多也就三年時間。這時,我們需要學會把這種愛培養成親情。因為親情是永遠的,這是依靠。

  這種依靠,並不單純是「我要依靠你、你要依靠我,你是我的財產我是你的財產,我佔有你、你佔有我」那麼簡單,這些都是自私的。這種依靠是建立在互相尊敬和信任基礎上的無私奉獻。

  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庭,一個人佔有另一個人一段時間可以,時間長了就會有分歧,或許有一就會這么想:我不是你的附屬品,也不是你的戰利品或財產我不能老聽你的話。兩個人從小在不同的環境家庭背景下生長,走到一起,怎麼可能沒有分歧和沖突呢?一開始彼此忍耐一點,是因為還有所謂的「愛」在;久而久之,一個人沒辦法忍耐另一個人,沖突就產生了

  甲:我發現,四五十歲以後,婚姻格局會改變。

  乙:因果業力,不要欺人太久。

  保留自己的福報。不然,晚年會受報應

  在家裡,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索取,對方早晚會爆炸的。有的家庭太太很好,先生就一味地索取,不尊重對方;有的家庭則是反過來的。

  這種不尊重,遲早會爆發出沖突。這種爆發很特別。有的家庭里,當年的愛變成親情有一方會忍。忍了一輩子就會發現因果業力自然發生效果

  一個家庭里,男的忍辱度很高,女的一直發脾氣的,四五十歲以後就開始變,慢慢地,之前忍著的就有爆發力了,之前憤怒的就開始底氣不足了,最後整個家庭就完全轉過來了我一直在看這種「笑話」。也有男的老是欺負太太,女的忍氣吞聲。到五六十歲後,整個顛倒過來了。到了晚年之後,之前傲氣十足、脾氣很壞的男人就低聲下氣,老太太天天訓著他。

  因果業力,以前要等人死了才報。現在,很快就能看到。所以,我經常告誡弟子們,先生要對太太好。而太太經常放肆的,我就跟她說:「保留自己的福報。不然,晚年會受到報應。」

  人有時候很傻,對待親人態度總和對別人不一樣。總這樣想:他是我最親的人,我不願意在他前面掩飾。所以,我就把所有的情緒發泄給他。想想看,對方也是人,不是木頭你把所有的情緒都發泄給他他能忍多久?除非他是菩薩菩薩眾生永遠都是忍。

  對方畢竟還是凡夫俗子。隨著你每次對他的發泄,他對你的愛一直在減弱。到最後,原來關係很好的,現在有外遇了,要離婚。有人面對這種情況還想不通,覺得莫名其妙:他之前對我這么好,為什麼說變就變了呢?他怎麼可以這樣?反過來,她還要責怪變化的那個人

  其實,不外乎是這樣:你欺負他太久,他到了忍無可忍程度他也希望找到一個覺得很舒服、有安全感、可以依靠的地方。因為跟你沒有辦法相處,你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出氣筒。

  所以,大部分時候,我們對待周圍的人情緒要有所保留。對待朋友、情侶或家人,也是如此。不能因為對方是我們最親的人,就毫無顧忌地發泄,這是最蠢的做法

  甲:對自己最親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乙:適當地把自己的不良情緒收回來。

  人發脾氣的時候,應該有個底線。

  一切皆為緣分你現在所能遇到的任何人、事、物,都是這樣組合起來的。你可以一直這樣想下去,想著想著,就會充滿了感恩之情。在茫茫人海中,這個人、事、物來到你面前緣分,實屬不易。你應學會感恩珍惜!每個相遇,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對自己最親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呢?還是適當把自己的不良情緒收回來。我經常告誡我的弟子們,兩口子吵架無論吵得有多凶,有些話是千萬不能說的。因為有些話是會傷到對方心靈,會把心碎成一段一段的。既然他是你最親的人,就更不應該用難聽的話去傷害他。

  所以,人發脾氣的時候,應該有個底線。否則,在不知不覺中,親情就淡了。他不是偉大的修行者,不會自己消化這些情緒時間長了,就是囤積了一大情緒垃圾。到最後,他的爆發力顯現,那個原來發脾氣人就會受到懲罰。所以,在一家庭中,彼此要多留一點空間。即使是對自己最親的人,也一定要尊重,不能肆無忌憚。

  為什麼我們不跟外面的人脾氣?在外面,不敢這樣對別人?因為別人會反過來報復自己。為什麼我們要赤裸裸地「砍」自己的親人,要見到骨頭才肯罷手?人有時候,意識不到這些。還覺得自己愛他,才會這樣「砍」。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很多人這樣做,特別是很多男人,在外面工作辛苦勞累,跟老闆員工都不敢發脾氣。回到家裡就把怨恨情緒帶回來了

  西方人在這方面就處理得特別好。在外面不管遇到什麼挫折困難,只要離開了辦公室,辦公室心情就結束了;回到家裡,就是他溫暖的港灣。這裡是他充電的地方,是感受親情、友情的地方他會在這裡充分享受快樂

  不管多累,都會家人郊遊、散心,過自在家庭生活,不會把工作生活兩種情緒混淆在一起。而我們多數人經常分不清楚工作家庭關係,把工作經常帶到家裡,把家裡事情帶到工作中,生活非常亂。

  所以,你如果真的愛對方,這種愛必須是博大的,要從自私、有佔有慾的愛,變成無私的愛。為對方著想,真正為對方付出的那種愛。哪怕有一天,真的對方覺得跟你不適合,要離你遠去,你也會很坦然。因為該付出的也付出了,該愛的也愛了,如果對方問心無愧,你就讓他去吧

  對自己的另一半,需要這樣的大氣。對孩子也是這樣。當孩子有一天要離你遠去,你也很坦然。因為你孩子已儘力付出了對他問心無愧。孩子去哪兒,你都沒有遺憾了。

  甲:為什麼她現在不愛我了?

  乙:換種思路,各自為對方去想

  我們缺的是愛的心量和愛的智慧

  所以,我們要學會讓小愛變成大愛,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付出愛,就需要為對方著想,為大眾著想,延展愛的好辦法,就是從親人開始,到我們住的社區,直至愛天下眾生

  雖然我們行動上能做的有限,但一定要有這樣的心態,避免不甘願的情緒。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們佔有慾太強的時候,經常不甘願,並且會想:為什麼你不和我講好話?你以前經常送花給我,為什麼現在不送了?你以前很親切地叫我媽媽,現在你為什麼不叫了?以前你親自幫我煮飯,現在為什麼不煮了?由於這種佔有慾的存在,我們希望一件事情能永遠不變。

  其實,真的有人天天送你花,你也會很快煩的,或者希望改成送鑽石和銀行信用卡更實際點。天天說同一句話也會得很無聊。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要習慣它的變化。在變化中,學會為對方的利益著想。只要大家過得快樂了,我們心態也能夠越來越放得下。這個時候,我們給彼此的壓力就越來越小,壓力小了,自然而然人的凝聚力就強了。

  現在很多家庭,先生主外,太太主內。先生去上班,太太每天忙家裡事情,東忙西忙,收拾得不錯。但先生老覺得「錢都是我掙的,我養著你,你在家裡只是寄生蟲而已。」太太在家裡的付出他覺不出來。

  太太會認為,自己在家裡忙忙碌碌很辛苦,照顧一家老小,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為什麼我就像你的奴隸、僕人一樣,你卻可以每天東逛逛,西逛逛的。也不考慮先生上班工作的辛苦。

  如果換種思路,各自為對方去想家裡的氣氛就會不一樣了,怨聲少了,笑聲多了。用感恩的心,多想自己得到了什麼,少想還沒得到的。我們每個人不缺愛的能力,缺的是愛的心量和愛的智慧

  有一天,父母兒女、愛人等親朋好友都將離你遠去,你應珍惜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不要以自己的心情不好借口讓他們傷心,說狠話,做過分的事,造成彼此間的矛盾,讓親仇關係也因此發生變化。最終誰都逃不開的死亡,會將一切帶走。

  長久的愛,是需要心量和智慧去維系的。這種保鮮度,更不能缺少尊重和理解的調控。不緊不松地相處,才能細水長流般的讓一切都剛剛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