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童蒙養正教育的基本理念

  《易經.蒙卦》說:「蒙以養正,聖功也。」意思是,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童稚蒙昧之時最容易接受引導,此時應該用來導向正道這就是造就聖賢的偉大功業!所以古人說三歲看八十」,童年時紮下的善根,會影響他一生,到了八十歲也不會改變。

  過去我們注重講解中國人對胎教的重視,以及出生之後一千天的保護:母親懷孕期間,一切的行為、言語思想都必須端正,讓胎兒稟受正氣。出生後的三年內,大人要保護小孩,讓小孩所看到、聽到、接觸到的,都是正面的言語與行為。這三年的根紮下去,小孩就具備判別是非善惡能力,一輩子不會改變。現在我們要更進一步,探討三歲之後的童蒙教育。

  兒童時期記憶力強、理解力弱,所以應該帶著小孩背誦聖賢典籍,例如《聖學根之根》所收錄的二十三種童蒙書籍。也可以將自己所讀的聲音錄下來,然後反覆播放,同時跟著讀;這樣不但提高興趣與積極性,還能養成邊讀邊聽的好習慣。每次只讀一種教材,反覆熟讀,漸漸就能背誦;要背誦到滾瓜爛熟,通常是讀了幾百遍,甚至上千遍,就不容易忘記了,然後再下一本。《聖學根之根》背完之後,就可以背四書五經。背書的目的是小孩的心安定下來,培養定力,不胡思亂想,這對小孩日後智力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偏差

  過去為了推廣傳統文化,各地辦了很多論壇,也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然而真正要辦傳統文化教育,卻不能用論壇的那套方法來辦。辦論壇是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會用種種方法來激勵人心,辦得很熱鬧。辦傳統文化教育,則必須把心安定下來,從培養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德行做起,並且將學問扎扎實實、系統化的做起來,這跟論壇的風格和方式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

  傳統文化老師必須自身具有真正的道德學問,才能把學生教好。不能把辦教育看得簡單做得太粗糙,否則就不是真正在辦傳統文化教育了。萬一教傳統文化老師自身修養不足,未能真正落實倫理道德,甚至還時常在日常生活或教學當中流露出煩惱習氣,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那反而是在糟踐傳統文化、抹黑傳統文化;這個過失是很嚴重的!

  因此,對於從事童蒙養正教育的教師,要求是很嚴格的;必須是經過專業的訓練與嚴格的篩選。童蒙老師必須具有真誠愛心、持恆的耐心、周全的細心,才能把小孩教好。正如古人所說,唯有聖賢君子的教師,才能教出聖賢君子學生。童蒙老師站在教育的最前線,是在國家民族、為全世界培養下一代的聖賢君子責任非常重大,所以應該由最優秀的人才來擔任,社會也應該投入最好的資源來培養童蒙老師!無論什麼人從事這項工作,都應該深刻體認到肩上責任的重大,要堅守崗位,提升自身的道德學問努力把童蒙教育做到最好。希望有志、有德、有能之士,發心來承擔這項使命。

  古代的童蒙養正教育,都是家族民辦的學校(私塾)中進行。家族族長會非常認真的挑選道德高尚學問優良的教師,來教導自家私塾的學生;因為每個家長都了解,唯有把子弟教育好,家族才會人才,才能持續興旺。所以整個社會都把童蒙養正教看得最重要最好的教師都被聘請來從事童蒙養正的教育,這才是正確作法兒童時期基礎教育做好了日後的各種教育就很容易進行。

  從這里可以看出現代跟古代的不同:古代請最好的老師來教育兒童,現代對童蒙養正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這種做法上的差別,是為什麼古時候代代都能大師級的人才,現在卻出不了大師的主要原因之一。

  童蒙養正教師的要求

  童蒙養正教師必須具備「仁德」;要順德而行,不能逆德而行。《漢書•高帝紀上》曰:「順德者昌,逆德者亡。」童蒙養正教育的成敗關鍵全在於此。所謂逆德,是指勇悍、鬥爭、好戰、瞋怒等違背慈善仁愛之事。所謂順德,則是平和、禮讓、和諧仁慈德行

  童蒙老師能有逞強好勇的意氣,那是人格成熟的表現,會把小孩帶壞了。古人說學問深時意氣平」,真正有學問、有本事的人都是很謙虛溫和的,不會逞能、炫耀。必定是具有平和修養老師,才能把孩子帶向溫文爾雅、厚積薄發的正路。

  童蒙老師能有爭名奪利的機心,那是敗壞墮落的開始,會把小孩帶壞了。古人說:「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名利身外之物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唯有道德學問才是真正的財富,能夠帶來幸福快樂的人生。必須是明白事理、淡泊名利老師,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價值觀。

  童蒙老師能有比較高下的分別心,那是短視偏頗的錯見,會把小孩帶壞。古人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小孩都有獨特的稟賦與才能,不能任意比較優劣。老師應該因材施教,細心觀察小孩的性向與喜好發現每個小孩各自的閃光點,順著他們自己的稟賦去引導,那麼每個小孩都是可造之材。老師老師之間更不應互比高下那就沒能給學生做出身教的好榜樣。必須是尊重差異平等對待的老師,才能讓孩子學習到互相欣賞、各展所長,避免落入互相攀比的誤區。

  童蒙老師能有浮躁易怒的脾氣那是缺乏自製與耐性的表現,會把小孩帶壞。《易經.損卦.象》曰:「君子以懲忿窒慾。」君子要剋制憤怒,節制情慾。人都難免有七情五欲,但是童蒙老師必須做到更嚴格的剋制與掌控自己的情緒,正如《禮記•曲禮上》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童蒙老師絕不能在學生身上宣洩自己的情緒,而要時時保持理智,能夠包容學生錯誤,展現出充分的愛心與耐心,這才是學生們做出良好道德修養的模範。

  童蒙養正教師的典範

  我們舉民國初年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為例。他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育科期間,建立教育實驗區,與陶行知、廖世承等人共同倡導優質教育。當年的南京,基本都是完全西化的教會幼稚園,沒有中國特色的幼稚園。陳先生創辦了第一所中國式的幼稚園,「東南大學教育科實驗幼稚園」。他與許多西方現代兒童教育家強調兒童本位與自由教育的主張不同,陳鶴琴先生並不認為兒童自由個性發展可以獨往獨來、放任或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他相信,凡是兒童都可以教育成為有成就的人;兒童不僅要從小教起,還要注意從小教好。他的幼稚園兒童提供很好環境,使兒童個性得以充分發揮;同時教導兒童做人的道德,提高兒童智力德性

  陳老指出:人的性情情感是從兒童時期陶冶、培養的。在幼稚園音樂、圖畫、文學和兒童的實際生活是培養兒童情感道德的主要途徑。他特別提出在幼稚園開設公民訓練課程的重要性,「就是培養將來公民基礎,因此可以養成種種合作的精神,愛護團體、愛護國家精神。同時又可以培養公民應有的知識與技能,砌成一個穩固的公民基礎。」

  陳老還將幼稚園作用概括為十三個方面,這裡面就包括了古代教師所應傳授的保健、德行能力大部分。陳老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教學理論和西方教學理論相結合,不但順應了當時國內教育發展的需要,而且在長期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與管理的方式方法

  這些實例,都是兒童教育的創辦人應當虛心參考學習的。辦學,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打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態環境;讓每個孩子都享有更好的、更公平的教育,從而有能力造福全人類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最重要的是師資。創辦人要一心為國、為世界,沒有絲毫私心;老師要具備優良的道德學問。其次是親師之間必須密切配合,老師教導學生孝順父母父母教導孩子要尊師重道。親師配合無間,讓孩子深深紮下孝敬的根本。

  教材的選擇也很關鍵,除了上述的《聖學根之根》與四書五經之外,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也很重要:例如民國初年出版的一套優良教科書,《共和國教科書教授法》(新國文教授法上下、新修身教授法)。這套教材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於一九一二年首次出版。它的內容既取材傳統文化的精華,又配合西方文化的精髓,並且將如何教授學生修身養性的方法詳細闡述出來,是非常難得的一套好教材!出版後的十年之間,共銷售七千萬至八千萬冊之多。這樣的老課本今日而言,仍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