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中的眾生,都是貪玩的小孩。所以,我准備了這個,願你回家

用三句話,陪你長大

 uploads/content/2022/june/879cb1ddfdb6eac85676db0f1ee2bfdf.jpg" />

01.

「 我 們 愛 你 」

  《孝經中說:「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

  「親」是愛的意思。孩子愛心孝心從哪裡來?「生於膝下」,在孩子年幼,還不到父母膝蓋的時候,就要引導他產生一種愛和慈悲。所以這個階段,愛的教育很重要

  很多科學家人類學家也認為,1-7歲是重要的教育階段

  在過去,通常由母親扮演教育者角色,如果母親愛心孩子就會很有愛,父母是愛的源頭在這樣的家庭中,隨著父母孩子養大,孩子父母的愛也會「日嚴」——日日增長,智慧慈悲不斷成熟圓滿。這些都離不開父母愛的灌輸和言傳身教

  而今天的家庭,普遍看重知識和技能,逼著孩子學英語、學畫畫、學鋼琴……卻從沒想過教他德行教他學習愛。

02.

喜歡,不一定要佔有」

  按照傳統文化的說法,尤其要讓他知道,不能太自私了。

  我看到很多孩子,如果想要什麼玩具父母沒有滿足,就放聲大哭。父母孩子哭了,也趕緊哄:「寶寶不要哭,馬上買給你!」一直遷就。這樣的孩子大了,在世間一旦得不到滿足,也會馬上報以怨恨

  這是很普遍的教育問題:對孩子沒有適度的關愛,完全隨順小時候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哭來解決;將來生活上、工作上、感情上遇到問題,也只會大聲哭泣,但到了那時候父母也許已經不在人間誰來滿足他?

03.

你是獨一無二的,但其他人也是」

  父母在世的時候,要什麼有什麼;長大後,你以為全世界都是這樣,只要自己喜歡的,就可以擁有,結果失戀了、失業了,此時哭得再大聲也沒有人再跟你說:「寶寶不哭,馬上去買」了。

  到了這種境地,人生的確很遺憾。

  父母想著「孩子不哭就行,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吧」,覺得是對孩子的愛,但實際上,這種愛是錯誤的。現在你可以隨順他,但將來他要生存的這個世界,並不會隨順他;他要面對的所有人,並不都會你這樣愛他。到那時,他的人生或許會更痛苦

  所以《孝經》說:「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

  聖人因為對父親的敬,而能教別人敬畏;因為對母親的愛,而能教別人慈愛。由從父親那裡獲得的智慧,和從母親那裡獲得的慈悲聖人可以教給別人智慧慈悲


6.1 兒童節

uploads/content/2022/june/f876dc695a946962062406dbd6b9d6a7.jpg" />

  《印光大師文鈔》里有一大師講怎麼調化學生的書信。

  印祖的一位弟子在信上跟大師講,說有時候學生們不聽話,他就非常惱火,氣的幾乎肺都要爆炸了。

  印祖就對他說,你不應該這樣生氣小孩子不聽話,跟你自己的行持有很大關係

  印祖說,你平時學生面前,自己言行必須要非常穩重,平時不能跟他們嘻嘻哈哈的,你不自重,他們肯定就不敬畏你了;如果平時你能多注重自己的言行學生見了就會如臨師寶,敬畏參半,這樣你有威德之相,才能去調服他們。

  印祖在這封信的後面還說:

  調教人的時候必須有慈悲心,然後還要有調教的方便智慧,這樣他們對你起敬重心,才能真正調服他們。否則,他們不聽話,你氣得要死有什麼用,他們不肯受你教化,你再怎麼氣,他們還是這個樣子你就是氣死了都不管用。

  印祖當時給這位居士的信里還講了自己幾十年前的一件事情,告訴這位在家弟子怎樣去用方便調服這些不聽話的小孩子。

  印祖講他年輕的時候,在一寺院有一位小和尚,很不聽話,非常調皮,什麼人都拿他沒辦法,他師父也拿這小孩子沒辦法,知道印光大師修行非常了不起,就請印祖幫忙調教他弟子。印祖就答應了。

  印祖首先就對這個小和尚道理說你應該怎麼樣,不要怎麼樣,為什麼要這樣做原因,把道理跟他講明白。道理講完了最後告訴他,你如果不聽話,肯定要受懲罰的。

  當時講了以後,這小孩子面無人色,非常害怕。看到印祖的長相就很害怕,所以當時講完了這小和尚老實幾天

  uploads/content/2022/june/aa471833c9088da97fa001cee4789552.jpg" />

  但是他終是沒嘗到滋味,心裡想,我想干什麼就去干吧,也可能不要緊。他終究是小孩子,有一種僥幸的心理,所以有時候不知不覺又不聽話,調皮起來了

  不聽話之後,印祖就把他叫來,讓他站在那裡,開始懲罰他,就打他。

  我們佛門裡面有時候就用這種方便,有這種不得不打的情況

  現在世間很多的學校說絕對不能打學生,甚至連老師稍微懲罰一下學生也不行,馬上就被投訴,要寫檢討,要扣工資,我想也不一定對。現在的孩子家裡是小霸王,到了學校還是小霸王,是不是太慣了他們,畢竟有時候不打不行啊!

  印祖要打這個小和尚的時候,還沒動手,這小和尚在那裡躲避。

  於是印祖就跟他講,這是第一次,就算了,你如果再逃避的話,我一定要打你,你必須老實站在那裡不能動。

  最後他就辦法了,知道如果再躲避的話,那後面的懲罰可能更重。他就老實了。

  最後,印祖打他時,小和尚就跟木頭一樣的任由打。

  這樣懲罰了以後,半年之內不用跟他高聲說話,輕輕的講一句他就乖了,沒必要自己氣得要死。

  印祖後面跟他這個在家弟子講,要如何調服這些眾生的方便:

  首先自己要非常穩重,另外一個平時慈悲攝受,而且要有智慧要有方便。一般有說觀音菩薩慈悲大勢菩薩智慧智慧是一種力量,不是單單靠這種管制的力量,而是要融合智慧方便的力量,才能調伏眾生

  還有一個印祖怎麼調教小孩子的公案

  有一夫妻都是印祖的皈依弟子。一次,他們帶來了一個幾歲的小孩子來拜見印祖,印祖當時就問他:「你喜不喜歡吃肉啊?」

  那小孩子就答:「我很喜歡吃肉。」

  印祖就跟他講:「你現在這么喜歡吃肉,那你現在吃別人的肉,將來人就要吃你的肉,這個你考慮過沒有?吃你的肉,你受得了嗎?這個痛苦你能忍受得了嗎?」

  跟他道理講完了,印祖就把這個小孩子的手拿起來,把他手指頭塞到他嘴裡,說你吃吃看。

  這小孩子就拚命地拒絕:「吃不來,吃不來。」

  但印祖還是說:「你吃自己的手指頭看看。」

  印祖硬要把小孩子的手指頭往他自己嘴裡送,他拚命的叫著「吃不來,吃不來」。

  這小孩雖然年紀小,但印祖用這種方便調化了以後,他可能以後就一直記得,回去以後他媽媽叫他吃肉他也要考慮到剛才發生事情,這個能不能吃的問題。

uploads/content/2022/june/30712f611604f93989724eb6755f1622.jpg" />

一休故事

  一休禪師(公元1394——1481年)六歲投安國寺出家,是日本室町時代臨濟宗奇僧。

  一休從小聰慧過人,他在像外鑒禪師侍者時,有一次,一位只有七八歲的小師弟為師父打掃房間,不小心將師父心愛的茶壺打碎了,小師弟知道闖下的大禍,嚇得哭起來。

  一休得知這一情況後,給小師弟擦乾淚水,安慰道:「沒關係,等師父回來,我跟他說,包不會受懲罰。」

  然後,一休白布將碎陶片包好,自己在蒲團上坐下來,好像靜思默想的樣子。不一會兒,像外鑒禪師來了,他口渴得很,一進門就找茶壺,沒看見,便大叫一休。但叫了幾下,也無人應聲。

  師父走到外面一看,發現一休正坐蒲團上,好像睡著了樣子,就走過去,把他推醒,批評道:「我不是早就告訴你了嗎?打坐睡覺是個習慣。」

  一休說:「師父!我沒有睡覺。我在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所以沒有看見您回來。」

  「噢!什麼問題令你這樣著迷?」

  「我在想,」一休一副若有所思樣子,「世間什麼東西是永久不壞的呢?」

  師父笑道:「佛說無常也就是有一東西是永久不壞的。」

  師父剛說完,一休便把茶壺碎片拿出來,嘻嘻笑道:「師父說得太對了,瞧,您的茶壺歸天了。」

  像外鑒禪師看看碎片,認真地說:「一隻茶壺能不碎嗎?」

  一休忽然感受到,師父的話時蘊藏著電光石火般燦爛禪機,這種智慧,與他的小聰明有天壤之別。

  從此,他更注重禪修了,最後終開悟,成為一代高僧

  一休以無物不壞為打碎茶杯辯解,只是小聰明而已。因為物壞各有定數,不能用不小心的行為加速其壞,就像人人都會死,但不小心打死人卻也不行一樣。

  像外鑒禪師面對心愛之物的毀壞,如此不動心,把不小心失誤也看成定數,不予計較,這就是虛懷若谷的大智慧

uploads/content/2022/june/014bd9cbf3a4fcec06755cbbf8621fd9.jpg" />

輸與贏

  一位武士手裡握著一條魚來到一休禪師房間他說道:「我們打個賭,禪師說我手中的這條魚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肯定會鬆開手;而如果他說是活的,那武士一定會暗中使勁把魚捏死。

  於是,一休說:「是死的。」

  武士馬上把手鬆開,笑道:「哈哈,禪師你輸了,你看這魚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說道:「是的,我輸了。」

  一休輸了,但是他卻贏得了一條實實在在的魚。

uploads/content/2022/june/4a41ba6f9b8829d536ed33b3c217a66c.jpg" />

uploads/content/2022/june/30ecacef073313c0167addf897461801.jpg"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