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人若是不經過一番的病苦,是絕不肯發心修行的

  貧病是我們修道的助緣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病後始知身是苦,

  死後方知錯用心

  這是眾生通病,在沒有病時,滿以為在世間非常快樂和滿足,到有病的時候,不能動,也不能吃,一切都自由了,再加上種種難以忍受的痛苦,才覺得原來這個身體是令我們苦的,可是呢?已經太遲了。所謂:

  臨崖勒馬收韁晚,

  船到江心補漏遲。

  誰叫你自己在沒病的時候,任作胡為,不好好地珍惜自己。病是這樣,生死大事也是這樣。

  「死後方知錯用心」,平時不加檢點,等到見了閻王時,才知自己生前所行所事及存心都不正當。生前看見別人念佛,自己反而去譏謗他,說他迷信,笑他愚痴,但現在後悔已晚了!刀山油鑊之苦都是自己招來的。就像剛才所說「臨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誰叫自己事前沒有準備?

  所以朱子說:「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在我們未下雨時,早就應該顧慮到下雨時可能發生的事。譬如北方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所以在未下雨時,就應把窗紙糊好,省得雨水濺濕了屋內的東西;若是等到下雨時才趕忙去糊窗,那未免太遲了一點。又好像在窮鄉僻壤的地方,沒有自來水管的設備,所以你在房子時,就要考慮水源的問題;若是到了渴時,才記得去掘井,那不是太晚了嗎?

  我們學佛的人,都明白一切無常,不免一死。可是!為什麼不為自己的「死」先下一功夫呢?所謂: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功夫

  死功夫,就是譬如今天的打七念菩薩。我們打七,第一,是為求世界和平;第二,是為自己的身後打算,這就是「未雨而綢繆」了。我們打七要年年參加,不可中斷,這樣才能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結大因緣

  我們必須念到好像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師父觀世音菩薩好像是我們的朋友一樣親切,既然能做佛的弟子,做菩薩朋友,而且能年年月月日日都是如此,自然會成「老友」了。這樣,佛、菩薩是一定會在我們臨命終時,接引我們到西方凈土去的,這點大家切莫懷疑。

  所謂:

  修道之人心莫疑,

  疑心一起便途迷。

  我們聽善知識的話,不應該存有半點疑心。譬如善知識說:「修行要下苦功」,你就應該相信。若是你能信得徹底,那麼你一定可以明心見性返本還原。所以我們要常聽善知識的開導,他教你念佛」,你就應該依教來念佛;善知識叫你「不要任性」,你就不要任性。這就是修道的要訣。

  方才說:「病後始知身是苦」,可是呢?人若是不經過一番的病苦,是絕不肯發心修行的;因為在沒病時,他不痛苦。又有一句話說:「富貴學道難」,若是一個人很富有,那麼,樣樣如意,你叫他如何會想修道呢?所以,貧病都是我們修道的助緣。病來了也不必憂;貧來了也不用愁。有一首偈頌這樣說:

  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

  不是熱他人,漸漸輪到我。

  自己貧、病,固然應促長修道的心,就是看見別人貧病老死,也要引以為惕。人生有如「長江後浪推前浪」,若能及時發願往生,則事前有個準備,不至臨時手足無措,手忙腳亂了。好像國家若不經過一番變亂,人民都會耽娛愛樂,不曉得愛國衛土,現在的佛教也是如此。現在的人都不謀復興佛教,所以佛教便顯得萎靡。

  要知道提倡佛教責任不單單在比丘比丘尼身上,而是在每一個佛教徒的身上,若是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引咎自責,那麼,還愁佛教不發展嗎?現在有些佛教徒以為佛教不及外教時髦,所以不敢對人說自己是個佛教徒,甚至於還附和別人說佛教迷信的,你說,這樣可悲不可悲?譬如九龍的道風山上有一個外道團體,專門收容那些佛教比丘比丘尼,經過他們一番「改造」之後,那些忘本的人竟然誹謗佛教。所以,真心信佛的人,應寧死不變,提起勇氣來,不可因為別人的譏笑或利誘而變志。如果每個人都不忘記自己是個佛教徒,那麼,佛教復興是必然的。

  一般的外道雖然目前極盛一時,可是天道循環,物極必反,大家切不可被外表的興衰而動搖自己的心志啊!真理不滅的,佛教的復興全憑大家的努力!

  恭錄自《 宣化上人開示錄(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