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摘錄原文和白話1、生出離心

  譯者序

  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所以,修行者初學佛法時,對佛法的種種講解,種種知見,通過各種渠道,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莫知所從。

  印光大師凈土法門最近一代的祖師,其佛學思想為所有人所認可。凈土法門所有的法師講法雖然各有方便,但最終都以印光大師的為准。所以,直接讀印光大師文章,則一切迷惑,迎刃而解。以印光大師思想為指導,則如同在乘佛法的法船渡過生死苦海時,有了指南針一樣,從此決不會再迷失方向

  印光大師作為一代祖師智慧博大精深,講法又深入淺出。印祖對凈土法門道理,闡述得透徹而全面,對凈土法門修行方法又給出了詳細的開釋。對我們在修行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也逐一給予指導。在強調事相修行的同時,又不費棄理上的參究。從理到事,從事到理,圓融無礙。其文鈔讓所有人讀後猶如醍醐灌頂,頓時豁然開朗。乃至久久學習,必定對佛法通達無礙。

  所以,一切凈土法門的修行者,都應該讀一讀印光大師的文鈔。

  但是,印光大師民國時期的人,文鈔都是文言文寫的,因此很多人讀起來很吃力,多有因此而束之高閣的。為了能讓更多的大眾同沾法益,所以將印祖的文鈔翻譯成白話

  凡是翻譯,就不可能與原文百分之百地完全一致。語言風格,語氣中強調的側重點,語言的深度和力度等,都多少會有所褪色。所以建議能讀懂文言文的同修,最好直接看原文。同時,雖然翻譯成白話後,文字有所失色,但根本意思一定是保持不變的。而白話文又淺顯易懂,祖師智慧,盡收眼底,所以必定是開卷有益

  因此,願有緣看到的大眾,千萬珍惜用心閱讀,則在佛法,在修行上,必定會因此而更上一層樓。

  譯者慕藏

  2008年農曆四月初八

  印光大師簡介

  印光大師,出生於一八六一年,圓寂於一九四零年。法名上聖下量,別號慚愧僧。俗家姓趙,陝西合陽縣人氏。

  二十一歲在終南山蓮花洞寺出家二十二歲受具足戒。自清光緒十九年起,在普陀山法雨寺閱藏經念佛,專修凈業

  民國初年,高鶴年、徐蔚如等居士先後到普陀山拜見印光大師,繼而陸續將文鈔部分發表刊登,大師之名亦由此漸為人知。法緣殊勝皈依弟子遍及海內外。普勸大眾,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萬善庄嚴迴向凈土

  一九三零年,到蘇州報國寺閉關,遂從上海遷弘法社至報國寺。一九三七年,來到靈岩山寺,並將靈岩山改為十方專修凈土道場

  一九四零年十月二十七日,印光大師略示微疾,自知往生時至,遂召集大眾,安排寺院事宜。十一月四日,與大眾說到:「蒙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語畢,即移座椅上,面西端身正坐,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壽年八十。

  佛教界尊其為蓮宗第十三祖,留有三部文鈔(《印光法師文鈔》四卷、續編《文鈔》二卷、《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為凈土之寶典。

  上部學佛通途

  1、生出離心

  印光大師文鈔原文: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唯於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續編·卷下·凈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p419)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竊謂不知其由,雖痛何益。須知一切眾生,隨業流轉,受生六道。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由罪福因緣而為升降。展轉輪迴,了無已時。如來憫之,示以由惑起業,由業感苦之因緣。以及常樂我凈,寂照圓融本體令其了知由無明故,遂有此身。即此色身,全屬幻妄。不但四大非有,兼復五蘊皆空。既知蘊空,則真如法性實相妙理,徹底圓彰矣。(增廣·卷四·普陀普濟寺化身塔記·p768)

  白話譯文: 譯者慕藏

  古人雲:死生真是大事啊,怎麼能不因此而感到悲痛呢!知道生死的可悲,就要尋求了脫生死方法。這樣,可悲的事就轉化成可樂的事了。若不求了脫生死方法,只是長噓短嘆,又有什麼用呢!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沒有不預先就做準備的。惟獨對於生死這件事,反倒置之不問。直到命盡,隨業受報。不知道這一念心識,又向哪一道去受生了人天這樣的善道,只是做客而已;三惡道才是家鄉。三惡道一報就是百千劫,要再生人天道,則了了無期。由此看來,了脫生死方法就不能不急急地追求了。——續編·卷下·凈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p419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但不知道生死的原由,痛又有什麼用呢!要知道,一切眾生,隨業流轉,在六道中受生。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知道向哪裡去。根據自己的罪福,或升或降,輾轉於輪迴之中,沒有休止。如來憐憫眾生,開釋了由迷惑而造業,因造業而受苦的因緣法。以及常樂我凈,寂照圓融本體。令眾生明白,因為無明會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完全是幻妄的。不但四大(構成世界四種元素:地,水,火,風)不是真實的,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也是空的。知道蘊空,則真如法性,實相妙理,就徹底顯現出來了。——增廣·卷四·普陀普濟寺化身塔記·p768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