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光法師:慾望無止境,永遠是窮人

  現代人如何少欲知足地生活

  少欲知足不攀比,

  雍容氣度超須彌

  縱使繁華都落盡,

  不以己悲和物喜。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說:「人生痛苦一半來源於攀比。」這種人生痛苦更多是出於對現狀的不滿足。

  因此佛陀在《八大人覺經》中告訴我們要「少欲無為,常念知足」。

  佛陀之所以這樣教化我們,是因為貪婪、多欲有很多過患,如果不加節制,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煩惱痛苦

  貪欲的過患

  從小到大,貪欲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我的人生。

  五歲的時候,別人搶你一塊糖,你哭泣;十五歲的時候,當不上班長,你難過;二十五歲的時候,找不到工作,你鬱悶;三十五歲的時候,拿不到獎金,你痛苦;四十五歲的時候,晉升失敗,你鬱郁寡歡……

  其實,這所有的忿恨和不平都是因為缺乏遠見而已。

  當你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祿之後就可以莊子筆下的大鵬鳥一樣擁有挾泰山以超北海的雍容氣度。

  李白蘇軾、陶淵明之所以寫的詩那麼超脫都是因為看破了這些虛幻假象

  少欲知足是幸福的源泉

  大家都知道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其實當年莊子也曾在河邊釣魚,只不過莊子是為了釣「大魚」,他只是因為餓了,想吃一頓飯而已。

  這時候,楚威王派了兩位大夫來:「莊子,你好,我們國君想把國家大事交給你管理,你願意嗎?」

  這種情況下諸子百家都恨不得跳上去說:「好啊,求之不得!」

  但莊子除外。相位和吃魚,誰更重要,明顯是吃魚呀,所以莊子不搭理他們,繼續專心致志的釣魚。

  這兩人繼續糾纏,莊子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隻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吧。」

  莊子說:「那請回吧,我要繼續在爛泥里搖尾巴!」

  這是一種何等的氣魄啊,自己已經餓得靠釣魚充饑了,面對相位仍然不為所動。

  莊子的餓,不是一種無奈,而是一種欲知的人生選擇。其實,往深層次里說,恰恰是因為莊子破了名利背後的虛妄才會活的如此灑脫自在

  反觀當今世間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像莊子這般淡泊?大都是有房子要車子,有了車子還想美色,多了還想更多,好了還要更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一個修行人則不同,他知道今天的福報來自於過去的施捨;明天福報來自於今天的福田

  如果沒有種下福報種子,妄求財富就如同是榨沙取油,即使通過巧取豪奪暫時佔有,也終將是過眼雲煙

  如果人人都學佛修行,懂得如何控制慾望,懂得少欲知足,擁有的時候感恩知足,失去的時候隨緣安然,那麼國家社會自然就會和諧許多。

  結語

  既然修行,我們就應該努力讓自己做到知足、淡定、超然、精進

  知足人生就少煩惱;淡定,人生就不痛苦;超然,人生就更灑脫;精進人生就伏四魔。

  若我們擁有了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縱然繁華都落盡,縱然一切成煙雲,我們的心中一定仍有花開的聲音和美麗的風景。不會因為因緣的和合與渙散而「因物喜,以己悲」。

  俗話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即使不能完全斷除慾望,我們也應該學會少欲知足,而修行是幫助我們建立少欲知最快最好的方法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