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我們可以經常提醒自己,假設今天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

  記得讓我們的生命,隨時都保留空間與他人分享。其實,誰都無法保證,今天會不會是自己活著的最後一天?我們可以經常提醒自己,假設今天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該如何過?這個問題,可以時常去思考,而且,要發自內心真誠地思考。

  面對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取出銀行的存款,去享受美食或玩樂。但即使享受了人間頂級的吃喝玩樂,除了增添一種,即將永遠失去這些事物的悲傷凄涼,又能留下什麼?不僅如此,如果過於執著錢財享樂,臨死時,還可能會因此放不下這一生,而對往生去處產生不好的影響。相反的,如果一輩子做了一些慈善事業好事,哪怕僅僅用生命的最後一天來行善,要離開人世時,也會很高興自已終於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修行就是像這樣,把所學到的理論用在實踐上。行菩薩道的精華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佛陀首先就告訴我們應該布施學佛的人,在物質上也許貧富有所不同,但在心靈層次上,都是富商;而心靈富有,正是很多人所缺乏的。北京有位老領導,每次見到我都會問:「你又干什麼來了?」有一次我就他說:「我扶貧來了。」他一聽,眨著眼睛著我說:「奇怪,都聽說我們這些發達的地方,到你們窮山區去扶貧,你怎麼北京來扶貧了?」我說:「我們那裡窮的是物質,所以你們用物質對我們扶貧。但你們這邊缺乏心靈上的資財,所以我來做心靈扶貧。」「哦,這句話新鮮,我喜歡聽這個話。」

  現在的狀況,真的是如此。人,真要富有,還是要心靈先富有。如果一個人的心靈層次沒有提升,則無論外在物質增加多少,最後只會被自己揮霍殆盡,這種人晚年,通常都很凄慘。許多沒有信仰的人,因為不懂惜福不懂得和別人分享,所以福報就慢慢浪費消耗盡了,晚景都很凄涼。

  作為佛弟子,我們應該對他多做一些心靈上的協助。有經濟能力去幫助他人,當然很好,這世界本來就是有能力的人幫助沒有能力的人。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在貧窮的人也不可能永遠是窮困,有一天也許你需要幫助時,當初的窮人已是富翁,可以幫助你。雖然每個生命福報智慧有大小高低之別,但是擁有者與缺乏者可以共同分享,大家平等享受,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