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師:受了菩薩戒,就不能不誦

  《佛說梵網經講錄》

  ◎慧僧法師一九八o年講於

  萬佛聖城法界大學養秋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妙法 百千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

   「佛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若受菩薩戒。不誦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我亦如是誦。一切菩薩已學。一切菩薩當學。一切菩薩今學。已略說菩薩波羅提木叉相貌。應當學。敬心奉持。」

  釋迦牟尼佛告訴一切諸菩薩,有十重波羅提木叉。這十重戒,在戒相之中是最重要的,所以若受菩薩戒,不誦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

  「十重」,就是殺、盜、淫、妄、酒、說、毀、慳、瞋、謗。殺盜淫妄;說,就是說四眾過戒;毀,就是自贊毀他戒;慳,就是慳惜加毀戒;瞋,就是瞋心不受悔戒;謗,就是謗三寶戒。

  「波羅提木叉」:波羅提木叉就是這戒的名字,犯之,則永棄佛海之外。因為佛教法就像什麼似的呢?佛法廣大,就像大海似的,大海無所不容,什麼都能容,就是下像車軸那麼粗的雨,它也能容,也不能把海充滿了、裝不下了,沒有,海什麼都能裝,但是它不裝死屍、不容死屍死屍是在海里頭,它一定要漲潮,慢慢地鼓來鼓去,把它鼓到海邊上來,不能容。佛門雖然廣大,什麼都能容,但就不能夠容犯戒的人,犯戒的人就棄到佛法邊海之外了,這叫永棄佛海。

  十重波羅提木叉,若持之,則保取解脫;保證你能夠舍凡入聖,由凡夫地到達聖人地,保證得解脫

  既然受了戒,就得要誦戒。誦,才知持知犯,或輕或重,輕是輕的懺法,重是重的懺法,善能知道護持。拿個比方說,人的臉上沾點兒黑,或是沾點兒臟,自己看不著在哪個地方,一照鏡子,知道是在那個地方,馬上就把它擦了。戒文有如鏡子,要是永久不誦戒,就不知道戒是怎麼回事;因為一誦戒,知道犯了,趕快懺悔,就還得清凈。世上有兩種健全的人:第一種,不造罪。第二種,造罪而知懺悔,因為法身清凈,不存染污故。不誦,則日久遺忘;慢慢慢慢的,日久就遺忘了,不知道持,也不知道犯,今生菩薩位,將來還不能成佛,失了成佛種子

  菩薩戒和比丘戒沙彌都不同。假設說,比丘戒沙彌戒,持不了;持不了,可以舍戒,免得犯戒。但是菩薩受了不可以退,不可以舍戒;能持、不能持,都不能退。為什麼不能退呢?因為要是一退,就退了成佛種子,就永久沒有成佛的份了。我聽人說過,受菩薩的人,他如果犯了戒,要是墮落的話,墮落地獄,在地獄也當地獄鬼王;墮了龍,也當龍王;墮落人,也當人間的王;墮落什麼地方,都比人高一等。菩薩戒,要是不墮落更好,不墮落,現在就是菩薩將來就是佛。所以能持、不能持,都不準退。要是犯,現今失掉菩薩位,將來成佛種子這就表示一受了菩薩戒,就不能不誦。

  「相貌」者,戒雖然是無形,由持犯而表示,持有持的形式,犯有犯的形式。廣即十重四十八輕,略說即是孝順,能孝順就算持戒。若不敬心奉持,拿這戒不當回事兒,就不孝順了。好比說,忤逆的兒女,把父母不當回事兒,那他就不孝順了。要是孝順兒女,對待父母,如佛似的孝敬。所以,持戒的人對於戒律特別的恭敬這就是一種孝順的意思。要是不恭敬,馬馬虎虎,那就不孝順。

  戒,要是沒聽過的,就不知道。從前我聽戒的時候,我聽我們老法師講,普通人拿口水沾手完了,就那兒掀經,手不清凈,這不可以。因為口水不是乾淨的,穢手觸經,這都有過的。再好比說,我們平常撓撓頭,或是摸摸臉,或是揉揉眼睛,或是擤鼻涕,或是撓撓腳,之後都得要洗手,如果不洗手就去摸經,都有過。這個誰能知道呢?但是不知道,將來就有不知道的過。因為,有心就有有心之過無心就有無心之過

  我聽我們老法師講一個無心之過的事。有一個住山的老修行,因為山上有條路有個坑,他想把它修補平了。後來,他搬幾塊石頭要把這個坑補上。在搬這幾塊石頭時,不慎,石頭滾下山去了。山坡上有一條蛇,就被這滾下山的石頭死了。他這是無心之中打死的。為了修道,把蛇打死了,老修行得很難過,就給它念〈往生咒〉、〈毗盧灌頂真言〉等等加持這一加持,蛇藉他的佛法力,舍了蛇身,來世就托生人了。托生人,以後還當了官了。

  當了官,因為老修行給他的前身加持,與他有緣。這個官在山底下路過,一看山上有房子,一定有修行人他就山上來了。到山上,老修行沒在房間里頭,他等一陣,老修行也沒返來。這個官發心供養修行兩錠銀子,等著老修行回來,好久,老修行也不回來。怎麼辦呢?就把銀子放在門轉上。左門轉一個,右門轉一個,老修行一推門,這銀子掉下來,他就知道了;要是放在別處,恐怕他不知道。放上了,這個官就走了。可是老修行回來,一推門,「梆」的一聲銀子掉在腦袋上,把腦袋砸破,死了。當初無意之中,石頭把蛇打死;這回,這個官無意之中,把老修行也打死了這是無心之過就有無心之報。

  還有,在我家鄉地方有一比丘尼修行。她放下念珠拿起經本,放下經本就拿起念珠來,不是念佛就是念經,一點也不空過光陰。她是怎樣呢?因為舊時代中國女人都沒讀書,沒讀書,她就只是習幾個字,要是來個認識字的人她就問人家怎麼讀,之後,把這經她就撂旁邊,她的撂的方法怎樣呢?就用一塊黃紙黃紙的背面抹上漿糊,就像現在郵票背後抹上膠似的。她抹上漿糊之後,曬乾了,把這紙都剪成四方塊。以後,只要問了,就把個字寫上,再用點兒口水黏到經本上,就這么樣的。

  她拿口水就這么黏,因為口水不是乾淨的東西,但是她家人不知道她有這個過。所以這個比丘尼臨死以前,有一年多的時間倒在炕上,呼呼呼天天睡覺,一點的疼痛苦也沒有,就是從身上往外爬蛆,也不是生瘡,也不是怎麼的,就是這么往外爬蛆。她的侄女也出家了,她說:「我師父一生一世這么樣的修行,怎麼這個樣呢?」他們別人不知道這個過,我想她就是用口水黏經的關係才有這樣的過。所以我們要看經的時候,應當怎樣呢?應當旁邊放個碟子或是放個盤子,上面放個濕手巾,每逢撓撓頭,撓撓臉,撓撓腳之後,趕快就用這濕手巾擦擦手。要不然的話,穢手觸經,這都是過。因為戒律之中的正文沒有這個。

  戒文就像什麼似的呢?就像棵樹樹上出了叉,叉又出了枝,枝又出枝,這一棵樹里頭可以分出多少枝呢?在一條戒里頭,還有旁制,所以這戒就像陀羅網似的,像網孔似的,分出很多很多的細條。以下略說十重四十八輕戒。現在要講到殺戒了,這一條戒,就有十種的分別,要是把它詳細分別,單是這一殺戒就夠講好幾天了。你覺得這說得很廣啊,可是你要是去看律藏啊,那就更多了,更複雜了!但是不看呢,你就不知道;要是不聽戒律就不知道這些個事情,因為聽才知道。

  恭錄自《佛說梵網經》講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