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心經》第1課02

  星雲大師講《心經

  第1課丨般若,不是知識也不智慧02

  3、般若是禪

  般若如同禪一樣。禪有禪機禪機在哪裡?到處都有因緣到了,機緣成熟了,就像音樂一開,啊!突然間就開悟了。

  般若也是一樣。過去有一首流行歌曲這樣唱:「薔薇薔薇處處開,薔薇薔薇處處在。」那麼我們現在改過來說:「般若之花處處開,般若之花處處在。」般若的光到處都在,人若不懂,天天跟他般若他還是弄不清什麼是般若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曾集合門下弟子,召開一次眾會。六祖大師說:「我有一個謎語給你們猜一猜,看哪一個猜對了。」於是大家便認真地聽六祖說:「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背無面,無名無字,你們說是什麼東西?」六祖座下有一個很年輕聰明首座弟子,名叫神會他說:「我知道,這是諸佛本源眾生佛性。」意思就是,這個東西不好用什麼名稱來說。

  六祖大師一聽,說道:「我跟你講沒有名沒有字,你偏要說本源,偏要說佛性假如將來辦法,頂多也只是做一個宗教里的知識分子,不是宗教里的一個大修行家。為什麼?你從知識上來認識,從分別上來認識,沒有從無分別的智慧來認識;你從分別的智慧來說明,沒有從無分別的般若來說明。」

  我常有一感覺:是佛法的,有時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反而是佛法——關鍵就看你有沒有般若。比方我們穿著袈裟念經拜佛樣子是在拜佛,但是心裡面卻妄想紛飛,那麼是佛法也不佛法了。我行布施救濟,不過心裡貪心,希望人家感謝,覺得自己很榮耀、很了不起,那麼布施本是佛法,也變成不是佛法了。

  又例如禪宗公案里,老師學生師父徒弟,打人雖不佛法,但是一打,他認錯了,「我錯了,我改過,我懺悔」,那麼打人也是佛法。罵人不佛法,但有時大聲一喝,他警覺到「我錯了」,回頭向善了,那麼罵人也是佛法

  我們看到歷代禪宗祖師,他們對學習者的教育有時候是違反倫常的。在禪宗語錄里可以看到,有時師父徒弟講話徒弟上去就是一拳,而師父還哈哈大笑;笑過後,又給他兩個耳光,徒弟又再拿個棍子打師父。我們看到,心裡可能很吃驚:這成什麼寺院?成什麼體統?成什麼師徒?可是他們在那兒打架,打的卻都是佛法那是微妙的教育、最微妙禪機那是禪宗的「棒喝」教育。

  四、般若宇宙人生真相

  要了般若,不能用一般的觀念來理解,因為般若不是常識、知識;用常識、知識來測量般若樣子是測不出來的。因此,如何透露般若的氣息,般若究竟是什麼樣子,是要透過真修實證,才能獲得的。

  般若,不能把它翻譯成「智慧」,因為智慧有時是錯的,知識是靠不住的;因為知識會害病,「知」識一害病,就變成愚「痴」了。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聰明智慧是不可依賴的。

  過去有一長老名叫會覺老法師,我記得有一次在開學的時候,身為院長他對著好多青年學生說:「你們要知道我有一個個性,我最討厭聰明的人。」這句話耐人尋味。現在的父母都希望兒女聰明,都希望兒女考試成績好,但這有時候是錯誤的,光是聰明是不夠的。貪官污吏、做壞事的人往往很聰明,我們要設法使他在聰明以外還要有德性也就是要有般若

  用儒家的三達德「智、仁、勇」來說,般若大智慧,是智;般若是大慈悲,是仁;般若是大菩提,是勇。把智、仁、勇合在一起,把智慧慈悲菩提加起來,就叫般若

  般若大智慧,不是認識虛假外在,不是偏見邪見,而是要認識宇宙人生真相

  怎麼樣才能認識真相呢?

  舉例說,一個老婆婆經常到寺院拜佛有一天她起得早,天還沒亮就拜佛去了走在寺院的丹墀里,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東西。「不得了,我踩死了一隻青蛙!我來拜佛是為了功德,今天反而踩死了一隻青蛙罪過呀!」回家後,老婆婆天天不忘自己踩死了一隻青蛙,「罪過呀!罪過呀!怎麼辦?」她心裡郁結想不開去找寺里師父青蛙超度,替她消災冤讎

  當她來到客堂,向知客師說明時知客師先是驚訝:「什麼?你怎麼在我院子里踩死青蛙,在哪裡呀?」「我帶你去看。」一看之下,原來不是青蛙是個茄子,老婆婆心裡頭的陰影、罪業、冤讎頓時通通都沒有了。

  所以,大智慧就是要去認識真實情形不認識真實樣子,就給外在的是假相迷惑了,自己也就變得患得患失人要修養要有不為苦樂所動的大慈悲。行慈悲,不是為了什麼目的,別人對我好與不好都沒關係不需要人來稱贊我、來說我好話

  日本有一位有名的詩人曾說:「你們知道宇宙有多高嗎?宇宙只有五尺高。在五尺高的宇宙里要容下我們的六尺之軀,怎麼辦?只有低下頭來。」所以,我們在宇宙之間生活,要養成仁愛心,養成大慈悲心,從謙虛、忍耐里把自己擴大到無限,人格才能養成。還要懂得般若般若人間微妙、最巧妙的生存之道、處世之道。有了般若智慧就能看破、放下,什麼都不計較,什麼都不在乎。

  般若不是消極的,般若是非常積極的,是大勇猛的大菩提。什麼是大勇猛?就是對止惡向善,對斷除煩惱、趨向解脫之道有很大的勇敢。

  般若智慧有什麼不同?以佛法來說,般若是「勝義智」,智慧是「世俗智」。不過,要認識勝義智的般若,還是要從世俗智慧開始。如何認識這個無分無別的般若,也是要從有分別的智慧慢慢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