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妙法蓮華經》第12講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妙法蓮華經》。上一節課,學習的是假借語言,來稱嘆諸佛釋迦牟尼佛的權實二智,這叫做寄言嘆,下面我們要學的是絕言嘆。絕言嘆,就是不能用語言去稱嘆的,用語言稱嘆還不夠,還要加以絕言嘆。絕言嘆這裡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明為什麼要絕言嘆,第二部分是正式以絕言嘆來稱贊。我們先來看絕言嘆的原因、原由。

  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智者大師在這地方解釋說,種種分別,巧說諸法,是舉佛的權智;言辭柔軟,悅可眾心,是舉佛的實智。《大智度論》中說,佛得五種美妙音聲說法:第一是甚深如雷,第二是清徹遠聞、聞者悅樂,第三是入心敬愛,第四是諦了易解,第五是聽者無厭,能辨有漏無漏等義。這一句經文,就具足五種美妙音聲說法

  我們看,甚深如雷就是指能種種分別諸法;諦了易解就是能巧說諸法;佛說法時慈悲愍念眾生,令聽者無厭,所以聽者無厭就是指言辭柔軟;像其他的兩種美妙音說法清徹遠聞、聞者悅樂和入心敬愛,都含攝在悅可眾心這句經文中了這是窺基大師作的註解。好,我們再看經文

  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世尊在前面對佛的實智和權智講了很多,如果要把佛的知見一一講清楚,縱然窮劫也難以說盡,取要言之,這裡世尊取最緊要的地方來說。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這就是佛取要來說的,意思是說,無量無邊未曾聞、未曾見之法,佛都已經成就。既然是無量無邊未曾聞、未曾見之法,那豈是用語言所能說的呢?這就是絕言嘆的原由。我們再看經文

  止,舍利弗,不須復說。

  這就正式絕言嘆。止就是止住,不要再說了,不要再稱嘆了,這就是絕言嘆了。這裡佛用了一個止字,是佛真的不想說嗎?不是這樣的。智者大師在《法華文句》中說:「設慈悲為說,聞不能解,傷其善根,是故止也」。意思是說佛說法要應眾生的根機,佛要說的是一乘佛法,一乘法太深了,如果法會有一部分人的根機不夠,聽法之後不能夠領悟,那麼這些人不但不能受益,而且還會錯悟的理解,這樣反而傷了自己的善根

  窺基大師在《法華玄贊》中,講了佛說止的兩種作用法器兩種,一種是真法器,比如舍利弗等,也就是當機眾;第二種是假法器,就是有增上慢的人,認為自己已經證了阿羅漢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已經滿足了,心不樂法。佛在這裡說「止,舍利弗,不須復說」,這對於舍利弗這些當機眾,這些真法器眾生來說,由於他們心樂妙法,非常的想聽佛說法,見到佛說止,他們就會有一求法誠心,增長了他們求法誠心,這是一種作用。而對於有增上慢的阿羅漢來說,他們還在大眾當中沒有離去,見到佛說止,就會想:「諸法解脫我都已經證得了,還有什麼法止而不說呢?」他們認為自己已經不用再學習什麼法了。佛這裡說止,就是為了讓他們離去,這就佛說止的兩種作用。我們說的更明白一點,就是一種是為了舍利弗等真法器,能夠有求法誠心,這些真法器能夠來真正的請法,這是第一種原因;第二種是為了讓有增上慢的假法器眾生離開。所以才有了後面舍利弗請法,五千人退席。

  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所以者何是設問,為什麼止而不說呢?下面是解釋。有兩個理由,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佛所成就的法是第一、不是第二更不是第三,而且此希有之法甚深難解,是其他九法界眾生所不能得的,世尊這樣說,顯示出佛是最上人成就修得最上法,所以不可說這是第一個理由。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佛的境界甚深,能究盡諸法實相,除佛以外,沒有人能夠究盡諸法實相。比如初住位到等覺菩薩,他們要一品一品地分破無明法身,但是他們不能夠窮盡實相之理底,到了等覺菩薩,還有一無明沒破,所以不能窮盡實相之理底。就比如初住位到等覺菩薩,比如是十四以前的月亮還沒有圓滿,而佛就像十五的月亮,完全圓滿了。這就是佛止嘆的第二個理由。佛的境界甚深,只有佛與佛,能夠究盡諸法實相,其他的人,包括等覺菩薩在內,都不能夠窮盡實相之理底,所以不能說。

  下面的,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是解釋諸法實相。所謂諸法諸法是指一切法,法雖然無量,但是不出十法界十法界把一切法都包括在內了。我們常說百界千如,什麼是百界呢?我們先看十法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十法界,十法的每一界又都有十法界十法界每一界有十法界,那這就是百界;在這百界中,每一界又都具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每一界都有十界,每一界又都具足這十如是,所以就稱為百界千如,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下面我們依照智者大師註解,按十法界來解釋十如是。智者大師十法界分為四類: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四惡趣是一類。智者大師這裡把修羅歸為惡趣當中,這四惡趣是一類;人、天這是兩善道是一類;聲聞、緣覺這二乘是一類,這三類;菩薩和佛是一類,這樣一共四類,我們就按這四類來解釋十如是。

  我們先來看四惡趣這一類的十如是。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這四惡趣共通的十如是。

  如是相,相就是外顯的相貌,這四惡趣眾生墮於不如意處,那常常所顯現出來的就是惡相,這就是四惡趣的如是相。比如鬼道眾生長的非常的猙獰,這都是他內心貪嗔痴重,以及得不到食物和水,常處於痛苦之中所導致的。我們雖然見不到鬼道眾生的這種相,但是我們也可以體會一下。有的眾生,他們在受苦不如意的時候,或者嗔恨心重的時候;還有的眾生,在人將死的時候,我們看看那個相,都是非常的猙獰的,你們常說,一看到他非常的害怕這都是他們常處於不如意、還有這些恐怖、這些貪嗔痴重,所以就會現這種猙獰的相。地獄眾生長相,我們看,他們的那種生活環境非常的殘酷的,我們想想,每天被油鍋炸、每天被碓磨、每天被火燒,我們想想相貌能好看嗎?他們每天都活在這恐怖、活在這種煎熬當中,相貌肯定是不好的,這就是四惡道眾生的如是相。

  如是性,這裡的性指的是習性秉性,人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眾生習性很難改變的。四惡趣眾生常具備有各種惡習,比如有好鬥、有的嗔恨、有的貪婪、還有的兇狠。他們這種惡習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已經深深的住在了阿賴耶裡面,惡習種子種子又促使惡習,這個習慣很深很深的,很難改變,這就是四惡趣的如是性。所以我們要堅持、鍛煉,養成一種好的習性,後面我們會談到人天、還有二乘、以及菩薩和佛的這種性。這裡說的是四惡道的如是性,他們的都是惡的。

  如是體,這個體是指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也就是指的身心。前面我們講的如是相、如是性,都是要依靠這個身心來體現的,這個身心就是體。四惡趣眾生身心肯定都是很粗惡的、難以調伏。

  如是力,指的就是功能力用。地獄眾生常受刀山油鍋之苦餓鬼眾生常受飢渴之苦畜生道的眾生常有弱肉強食之苦這都是各自業力所致,這就是四惡趣的如是力。他們的力用都是惡的力用,招感都是惡的力用。

  如是作,作就是造作,這一眾生的身口意造作種種惡業這就是四惡趣的如是作。

  如是因,就是身口意所種之因,這個因就是所種之因。這一眾生身口意所作惡業是遭受惡報原因。遭受惡報原因是因為身口意所作惡業,如是因。

  如是緣,這就是能令因生果的助緣。有因、沒有緣,那這個果也不成熟,緣就是能令因生果的助緣。眾生造作惡業,如果沒有緣的話,緣不成熟也不一定得到惡報。所以我們不論是作善作惡,大家修了一點福報,總看不到福報增長,這中間需要一個如是緣,緣能令因果成熟。比如一個人作了很多的惡業,他臨終的時候發願往生,我們修凈土的就都知道,這樣他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惡報就不會現前,就不會墮到惡趣去受苦。所以要有愛取等煩惱來助長這個惡因,有這個緣,才能使這個惡果成熟。愛就是貪愛,對五欲六塵的貪染之心,取就是妄取。念念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欲境,以愛取等煩惱作為助緣,就會使得惡因感惡果惡果成熟這就是四惡趣的如是緣。

  如是果,就是由因而產生的果。眾生由於造作種種惡業,再以愛取等煩惱作為助緣,就會感得對四惡趣之境生起愛染之心,這個愛染之心就是四惡趣的如是果。比如,有的多欲的眾生,我們經常能見到,這個多欲的眾生世間做了很多的惡事,在做這些惡事的時候,他的欲心就會越來越重,我們說貪得無厭、欲壑難平。越想得到,這個心越貪,得到的越多,然後欲心越重,這樣到了臨終的時候,那些燒紅的銅柱,在他的眼中就成了他的可愛之境、所樂之境那他的欲心一起,他看到的不是燒紅的銅柱,而是他的欲境、他想得到的,那他就會馬上抱上去。還有的人死了之後,中陰身會對驢腹馬胎生起愛染之心。我們明白,我們沒有這個貪愛的心,我們知道那個都是惡的境界,但是這些欲心重的呢,他見到的可不是驢胎馬腹,而是他喜歡的樂境、他所貪愛的境界,所以他就會生起貪愛的心,一鑽裡面,就會投胎驢胎馬腹了,就是這麼一個原因,這個就是如是果。

  如是報,眾生既然墮於惡趣當中,就要受種種的苦報。比如地獄中的眾生要受鐵床、銅柱、拔舌等等之苦畜生道的眾生所受的苦,我們大家都可以親眼看的到,尤其我們看當今,因為我們人的慾望重、利益心重慾望重,像我們每天為了飽口福殺害種種的眾生,去食啖眾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還有一些人呢,為了獲得自己的利益,為了獲取眾生利益。所以這些畜生道的眾生受苦是非常多的,這個我們在這裡都沒有必要詳細的來說,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的。

  我們再看如是本末究竟等,這裡非常的主要。本,就是指開始的如是相;末,是指的如是報;本末是指從如是相到如是報,我們前面講的九個如是,九個如是就是本末

  以上四惡趣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這九種如是,大家注意聽了皆是空、假、中圓融三諦之理。如是相等,我們講的這九種如是,我們看,都是因緣所成的,既然是因緣所成,我們都知道,它沒有自性都是因緣組合,沒有自性這就是空諦;它雖然沒有自性,但是,這種種的法宛然而有,它又有這個相,但是這個相它是假有,我們就說這是假諦;這四種法界都不出法性,就是我們說的三惡道再加上修羅道,這四種法界都沒有出法性,如果沒有法性,這些也顯現不出來的,所以又都沒有離開法性,這就是中諦。所以這四法界乃至其中任何一物,都具圓融三諦之理,圓融三諦之理就是天然的性德,這就是實相。所以說,以上四惡趣的如是相、如是性等皆是實相,這就是實相。

  我們再來看人法界和天法界共通的十如是。如是相,人法界和天法界是善道,善道中眾生所顯的相貌就是善相,比四惡趣的眾生相貌要和善。如是性,人天常做善事,做善事成了一種習慣,不容易改變,所以人天習性是屬於善性。如是體,體就是身心人天身心都要比四惡趣眾生安樂穩當。如是力,這個力用,人天的力用就是能護持五戒十善五戒不殺、不偷、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我們都知道,這是做人的標准受持守好五戒就能夠保住不失人身;十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慳貪、不嗔恚、不邪見守住五戒十善,能夠確保投生人天,不墮惡道。投生到人天,比四惡趣更容易修學佛法解脫,所以此類眾生可以說是堪任法器。在人和天來比較起來,人身修學佛法條件更為殊勝,這是因為法界這個天人福報人道大,福報一大,不容易發起出離心來。

  我們人身有三種,第一種就是一般的人身,這個一般的人身沒有財富,每天為了生存而去東奔西跑,為了生存忙忙碌碌,也遇不到佛法生活沒有任何幸福快樂;第二種是特別的人身,這種特別的人他有財富權勢,但是遇不到佛法,即使遇到了佛法他也不肯相信,不去修持佛法;第三種就是珍寶的人身,這種具備基本的生活條件,能夠聞到佛法,而且有時間條件、甚至自己創造條件堅持修學佛法,這樣的人身叫做珍寶的人身。我們修學佛法才能夠最終了脫,我們做人的目的,不是為了這短短的幾十年享多大的福報的,而是找到我們自性寶藏、我們的自性。我們今世能夠得人身,又能夠有條件修學佛法,經常講,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百千劫難遭遇。這是武則天寫的偈子,開經偈,真的是百千劫難遭遇。如果遇到了佛法你還在放逸還在懈怠,那和第一種、和第二種有什麼區別,只是和佛結了一個緣,不知道百千萬劫以後還能能有這種機會。所以說肯真心修學佛法太不容易了,不好好修學太可惜了,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以後再遇到佛法,難,想了脫,難上加難。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珍惜我們的這個人身,能夠更好的修行這一世了脫,這是珍寶的人身。

  我們再看如是作,所有的作為都是惡行善,這是人天的如是作。如果我們的行為真的是惡行善,你這才符合人天人道的作為、所作如果你要做的是惡事,那和我們前面講的四惡道的所作沒有差別,我們常說就像畜生一樣。所以我們的所作一定是止惡行善的,這才符合人天兩善道的所作

  如是因,所行持的是五戒十善等業是將來受善報之因。

  如是緣,人天的如是緣也是愛取,但是,大家注意,人天的這個愛取,他的貪愛、妄取,也有貪愛也有妄取,但是是善性的,不是惡的愛取,這種善性的愛取能助長善業、生成善果。這個愛取一定要注意,是善性的,處處都是貪愛、妄取都是善的,這是如是緣。

  如是果,就是以所行的善業為因,再以善性的愛取為助緣,就能於任運自在中產生善心,產生善心就是如是果,人天兩道的果就是善心

  如是報,以善業所感自然能得人天快樂這就人天的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這和上面四惡趣的道理是一樣的,人法界和天法界的如是相、如是性等,這九種如是皆是實相,皆為實相。

  我們再來聲聞法界、緣覺法界共通的十如是。

  如是相,二乘人遠離生死證得涅槃這是二乘的如是相。

  如是性,六道眾生的如是性有惡性有善性,聲聞緣覺他們已經出凡入聖,非常的清凈,所以二乘人的如是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惡。

  如是體,二乘人的如是體是五分法身。這裡的法指的是定慧諸法,五分法身就是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這五分法身。戒身,就是二乘人因為持無作之戒,戒法成就證得此身。無作之戒就是不作意持、任運無犯。定身,二乘人因為修無漏凈禪證得這個定身,這裡的漏指的是三界煩惱,二乘人修禪定能斷諸漏,既然三界煩惱斷盡,心則清凈,所以叫做無漏凈禪。慧身,二乘人因為修無漏智慧證得此身,無漏智慧就是觀十二因緣、觀四諦智慧,他們修四諦、修十二因緣,修此智慧能斷三界煩惱、出離分段生死這是慧身,修無漏智慧證得的身,證得的慧身。解脫身,解脫兩種,第一是有為解脫這是以無漏智慧斷有漏煩惱,有為解脫,第二是無為解脫,就是一切煩惱都斷盡無餘了,由於有為解脫、無為解脫兩種解脫證得此身,所以叫做解脫身。解脫知見身,知是以智知,見是以眼見,就是智知眼見。二乘人因此智眼,於一切法知覺照了當體即空、悉皆如幻而證得此身,所以叫做解脫知見身。這五分法身就是二乘人的如是體。

  如是力,就是能斷三界煩惱,他的力用斷三界煩惱。如是作,為證涅槃精進修習三十七助道品。

  如是因,就是無漏正智。

  如是緣,有種種善緣,作為增長道業的助緣。

  如是果,以無漏正智為因,以種種善緣為助緣,修成四果。

  如是報,二乘人以善業善因等,遠離三界內的分段生死,而招感三界外的變易生死這就是他們的報。了分段生死,但是招感三界外的變易生死

  如是本末究竟,一切二乘的如是相如是性等,這九如是,還和前面一樣皆為實相,也都是實相。

  我們再來菩薩法界佛法界的十如是。如是相,佛法界的如是相指的是所行的萬善。這些善行也就是三因佛性中的緣因,緣是助緣,廣修萬善,以所修的一切功德善根開顯正性、資助成佛。如是相這是

  如是性,這是蘊於佛性中的內在智慧也就是三因佛性中的了因。了是照了,這個照了之智與實相之理相應,所以稱為了因佛性,這個內在的照了之智,內在的照了之智就是如是性。上面的廣修萬善,是以這個照了之智作為引導,外顯的廣修萬善是前面的如是相,內在的照了之智就是如是性。

  如是體,就是諸法實相之理體,也就是自性清凈心原本具足,是成就佛果的正因,這就是三因佛性中的正因。

  如是力,具有無量的四弘誓願,這是他們的力用。

  如是作,以無量的六度萬行來度化眾生

  如是因,以不可思議智慧庄嚴,作為未來果報的業因。

  如是緣,以種種福德庄嚴,作為增長道業的助緣。

  如是果,以各種殊勝的業因助緣而證得菩提之果。

  如是報,就是所證得的大涅槃、大涅槃果,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以上菩薩法界佛法界的如是相如是性等,皆為實相。

  大家明白了十法界的如是,我們剛才分類分四類,講了十法界的十如是,是為了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看,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佛是以十如是來解釋諸法實相。

  我們通過上面的學習就能明白,下自地獄法界上至佛界,這十法界,乃至十法界中的任何一物,皆為實相。佛在這裡這樣解釋諸法實相,是要讓人明白,世間相即出世法,即權即實、即理即事,不壞世相而成實相。就像虛空和尚悟道後說:「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如來」。如果說一定要離開事相去明白實相,就像我們放棄波去找水,波沒離開水,波即是水嘛,波沒離開水的,波的本質就是水,所以你離開事相去找實相的話,就像棄波去找水。如果想離開權法去明白實法,就等於是忘形而覓影,這樣都不可能達到圓實之旨。所以佛以十如是來解釋諸法實相,是為了下面為二乘人開權顯實而打下的伏筆,在後面的學習中我們就能體會的到。好,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