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第1-5集1994年)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一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天我們感到非常的幸運,無限的喜悅,能在新加坡居士林與諸位同修同學習凈宗的大經。本經在過去曾經在弘法團講過一遍,也是三十次講完,而當時留下來的錄音帶很快的就傳遍了許許多多的國家地區。這是我們新加坡與全世界結下來殊勝的法緣。這次貴林的李木源居士邀請我將大經再講一遍目的在哪裡?前面一次留的有錄音帶,希望這次能夠留一套錄影帶,一般講錄相帶。好!我們圓滿這個願。當然這些年來的念佛修持跟過去境界不相同,換句話說,我們讀誦這個大經,更是能落實在我們實際生活層面,這樣我們才能夠得到經典殊勝真實利益

  今天是開經的第一天,因緣的部分我想我們可以省略,過去講過很多遍。現代人心理學佛也不例外,隨著整個時代的趨向,我們總是要求新、要求變、要求快速。在佛法修學證果要達到這三個基本的要求,這部經、這個法門可以說是非常的適合。實實在在說,世出世間第一殊勝一定是很簡單很容易,像中國學術的大根大本是《易經》。易是簡易,簡單、容易。佛法是世出世間殊勝的教學,它當然符合這個原則

  雖然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但是我們知道,總歸結起來,不外乎戒定慧三學,可見得確確實實是簡單、是容易。一切經無非是把戒定慧三學詳細的為我們說明而已,這展開來就是一切經。在本宗所說的也非常簡單、扼要。蕅益大師綜括凈宗的經典,在《彌陀要解》裡面給我們指出來信願行,與世尊總綱領有沒有違背?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信,我們要信戒定慧,願也是戒定慧,行還是不離開戒定慧。諸位細細的去體會這個意思,我們才能夠世尊一代時教的綱領掌握住。我們的修學既簡單又容易,而且正如同古大德所說穩當快速,使我們求新、求變、求速確實達到了。

  這部經在經文當中跟我們講了三種真實這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的。第一個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一句非常重要。開是開示世尊為我們開導,也就是教導我們;化,這是教學的成績。我們接受世尊的教導,果然就起了變化,世間的教學要求要變化氣質,佛法的教學要求我們轉凡成聖。這個轉就是轉變,我們今天是凡夫聽了佛的開導之後,我們就能凡夫聖人;聖人就是常說的佛菩薩也就是說學佛的人如果不發心作佛,那可以說你的佛就是白學了

  學佛就是要成佛,跟釋迦如來彌陀如來、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這是我們學佛目的中國禪宗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說明修學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本經裡面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這一句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沒有兩樣,只是方法不相同。禪宗用參究的方法,凈宗用念佛方法念佛比參究容易太多方法容易、方法簡單成就實在講沒有兩樣!甚至於古德說念佛成就超過禪宗,這個話也不道理,我們討論到經文的時候諸位自然就明白了。

  第二是「住真實慧」,也就說我們相信戒定慧,我們願意修學戒定慧這就是真實慧。住是安住,心裏面安住。唯有安住在真實智慧,他才深信不疑,他才熱烈的去嚮往、追求戒定慧三學。這是說我們自己修學所得殊勝利益成就。那我們對於別人同樣也是真實不虛,經文里頭告訴我們「惠以真實之利」。惠是贈送給別人給他什麼?給他真實利益真實利益就是大乘佛法大乘凈宗的佛法沒有比這個更真實,沒有比這個更殊勝。本經具足三種真實這是非常希有的一部大經。經文並不很長,內容涵蓋了也就是包容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無論是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在這一卷經之中。所以這是一大藏教的總綱領,萬萬不可以疏忽。

  諸佛菩薩、古來的大德們異口同音的告訴我們,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三根普被,凡聖齊收,這是說它的利益不可思議。上自等覺菩薩,像《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的文殊普賢;華藏世界的候補佛,在《華嚴經》的末後兩位菩薩,率領著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凈土。上上根人往生,下下根人同樣也有分,甚至於五逆十惡眾生在臨命終時遇到了善友,教導他這個法門,他也能成就也能往生。由此可知,這個法門眾生之廣,沒有任何一個法門能夠跟它相比。

  我們知道有一些大經很究竟,無論在理、在方法都很究竟,但是不方便,中下根人沒分,沒法子修。有一些經論方便,但是不究竟,不究竟不能成佛;成個阿羅漢,成個菩薩,那不叫究竟。既方便又究竟,唯獨此經。這個經是成佛法門,而且方便至極,所以我們人人有分!我們在座的同修,可以說善根福德不可思議,如同經上跟我所說的;如果不是善根福德具足對於這個法門很難接受,很難依教奉行。正如同《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由此可知,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的確是我們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候成熟,我們才能夠遇得到。

  這個法門決定不是普通法門。古代高僧大德們說過,即使是《華嚴》、《法華》也只是本經的引導;換句話說,《華嚴》、《法華》引導我們歸向凈土。這個話當然不過分,因為《華嚴經》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有證據的,這不是隨便說的。而我讀這句話,這感觸比別人深,為什麼?因為我對於凈土法門生起信心,確確實實是《華嚴》、《法華》、《楞嚴經》把我誘導到凈土法門來的。所以古人這句話是深深的令我感觸到,我就是由這個地方凈土的,好像他這個話就是對我說的一樣。

  《楞嚴》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講我們修學所得到的利益與成果。方法尤其說得精要,「凈念相繼」。都攝六根就不說了,因為凈念一定都攝六根,不能都攝六根,你怎麼能到凈念。關鍵就在個「凈」字。凈是清凈心地清凈,決定不能夠夾雜、不能夠懷疑,相繼就是不間斷。由此可知,這個法門修行的要領,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決定能成功。經上告訴我們自得心開」。自得心開就跟本經前面所說的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明心見性,自自然然到達這個境界。這是說明了我們有分,不但我們有分,我們的成就跟古往今來的這些上上根人也沒有任何的差別。我們對於這些明白了,自然產生信心自然感到慶幸。

  剛才說,我們求新、求變、求速,根據什麼樣的道理,如果理論不清楚、理論不扎實,我們的信心很難建立,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古德講經,在未講經文之前,一定要將佛說這部經的理論、根據說出來,使我對它產生真實信心這一大乘都是依據實相而說的,所謂實相是事實真相,那當然我們就放心了。所說的全是事實真相,不是佛的理想,不是佛的推測,所說的全是事實真相

  佛告訴我們這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在《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所以一切萬法沒有兩樣,不異!唯識所變,既然變了,當然就不是一樣的,就不一。許多大乘經論給我們說「不一不異」,而我們對於一句話很不容易體會,所以古德為了為我們說明,不得已舉個比喻來說。比喻,諸位曉得,只能比喻到一個彷佛,沒有辦法那麼樣的逼真,是希望我們從比喻當中細心去領會。譬如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個比喻讓我們去體會。金是體,我們用黃金,現在最常用的做金煉子、金鐲子、金耳環,乃至於一切用品,但是那個金是一樣的,沒有兩樣,都是金做的。金是體,沒有兩樣,都是一樣的,金器。可是從器上來看,煉條跟鐲子不一樣,鐲子跟耳環也不一樣,相不一樣,用途也不一樣。這就是我們講到體相用,一切萬法的體是相同的,相不相同,作用不相同。相、用不相同。我們首先要把這個認識清楚。《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三個字就是形容宇宙萬法的體相用。大是讚歎體的,方是說相,廣是講作用作用是無量無邊。這是我們先要把綱領抓住。

  那個戒定慧從哪裡來的?都是從事實真相裡面說出來的。佛在經上常說「精一中和」,這都給我們講的修行的綱領。精一就是定,中和就是戒,特別是大乘佛法主張中道,我們中國儒家實在講也很了不起儒家講中和,都知道用中!這是真實智慧,這樣才能夠達到佛之知見,像《法華經》上說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就是慧,戒定慧是從這兒來的。由此可知,戒定慧不是佛的發明,是從事實真相裡面顯示出來的。用現在人的話說,這是真理,決定不能違背;在我佛法裡面講性德,是你真如本性裡面、是你自己真心理體裡面的德能,本有的德能,不是從外來的。隨順法性就是隨順定慧。戒定的作用能夠幫助我們證得菩提、大涅盤這是佛法修行究竟圓滿的果位;在本經裡面就是一心不亂定慧等持。

  因此,我們才真正明了諸法必須融通,必定融通。要能達到這個境界對我們個人來講,諸法就是我身體許許多多的細胞器官,融通沒有障礙,我們身體健康,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快樂佛法你可以得到!家庭裡面,我們每個分子,父子、兄弟、姐妹都能融通,家庭和睦家庭幸福;社會大眾能夠做到融通,社會和諧社會繁榮;乃至於再擴張世界和平這是佛法

  佛法在今天必須落實在真實利益基礎上,我們才會感覺到佛法的是我們需要,而且在這一個時代當中是我們最迫切需要的。但是也許有一同修說,我也常聽說,學佛的人不和,不是像我們所講的,不是像佛在經上所說的。佛講的沒有錯,他沒去做!這個責任不在佛,他沒有依教奉行。甚至於學佛多年了,佛教是什麼不曉得;皈依很多年了,什麼叫皈依也不曉得。那就難怪!

  今天有一個小冊子,是我們此地一位同修發心印送給大家的,《認識佛教》。這個小冊子是一九九一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所講的,台北幾個同修整理出來,印成這個小冊子這一本書可以幫助諸位同修明白什麼是佛教。我們學了佛,人家問我們什麼是佛?這答不出來是很難為情的事情。我們總要能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學佛人不迷信。所以一定要知道融通,我們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在凈宗我們尊崇的導師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阿彌陀佛所代表真實之際、真如本性這是佛寶,三寶裡面的佛寶;住真實慧,這是法寶;觀音代表慈悲大勢菩薩代表智慧慈悲是僧寶。所以從法上來說,這兩位菩薩的法是屬於法寶兩位菩薩人就是僧寶。我們供養西方三聖,三寶具足這就是我們自性三寶,是我們全體的德用,也就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前面我就跟大家簡單介紹到此地。

  下面我們從經題看起,這省略的地方很多,因為前面一次所講的可以補充。本經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這個題我們可以分為八個段(小段)來介紹。題是全經的綱領,對於經題明白了,全經的大義也就了解一個大概。經,我們知道都是佛說的。為什麼有些經上有佛說這兩個字,有些經上沒有?譬如說諸位很熟悉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前面沒有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前面也沒佛說;《妙法蓮華經》前頭還是沒有佛說;我們這個經上有佛說,小本《彌陀經》上也有佛說。這在古人翻經,定這個題目有一規矩。凡是這個經文正宗分裡面第一句話是佛自己說的,通常這一類的經典冠上佛說;如果正宗分是佛弟子發問的,佛然後再解釋,那第一句話不是佛說的,就不用「佛說這兩個字。這是譯經法師經典立題的一個規矩

  「佛」,是印度梵語音譯的,它的意思是覺,覺悟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它里麵包自覺,自己覺悟,徹底覺悟了,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了,這是自覺;同時又能夠幫助別人覺悟,叫覺他,幫助別人覺悟;乃至於達到究竟圓滿,這才能稱之為佛。因為阿羅漢小乘羅漢、辟支佛他也覺悟了,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他也明白了,但是他不肯教人。教化眾生很難!你看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你好心去幫助他,他還不接受,甚至於倒過來還找你麻煩,所以小乘人就不太樂意去幫助別人。你求他,他肯幫助你;你不求他,他絕對不自找麻煩這是小乘聖者那大菩薩他不麻煩,所以他能主動的去幫助一切眾生這是非常難得,自覺覺他。

  但是菩薩沒有達到圓滿。所謂圓滿,必須是見思、塵沙無明煩惱統統斷盡,那才叫圓滿。等覺菩薩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換句話說,他還是不圓滿,像文殊普賢為什麼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別的,就是去斷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這就說明了要斷這個三種煩惱,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理想的修學環境假如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煩惱很容易的話,文殊普賢又何必求生凈土?必定是西方凈土比這個華藏世界來得容易,他才去!這才能講得通。顯示出西方世界的確是無比的殊勝

  此地這一尊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經上冠上「佛說」,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可是這一部經特別,凈土三經特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凈土三經上面都有佛說。而這尊佛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可以說他涵蓋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什麼?一切諸佛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一尊佛不講凈土三經的。其他經不一定講,要看機,契機;不契機,佛就不說了。這三經,所謂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所以一切諸佛都講,因此這個經題上冠上「佛說」,唯獨這三經特別。這個佛包括一切諸佛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的。你才曉得它跟其他的經典不相同、不一樣。

  「說」這個字古時候喜悅的意思,歡喜才說。人與人見面,很歡喜,那話就多了;要是不高興一句也沒有,喜歡才說!古德解釋這個字是「悅所懷也」,佛心裏面常常想著、常常念著這一下遇到有機會了,很歡喜為我們說出。佛的心事是什麼?凡夫都有心事,佛也有心事,佛的心事跟我凡夫不一樣。佛的心事就是度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了生死三界,幫助眾生快快成佛這就是諸佛如來的心事。除此之外,佛沒心事。今天看到大眾根機成熟了,你想想看這多歡喜,無比的歡喜;不是普通的機緣成佛機緣成熟了,也就是說可以把成佛的這個方法,這個經典傳授給你。你得到了,你這一生就作佛了,這不可思議!

  佛在大乘經論常常告訴我們凡夫要想修行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那麼長的時間。你得到這個法門幾天工夫就夠了,哪裡要長的時間?《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換句話說,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你說佛遇到這麼一個人,他那個高興的確不是我們能夠形容得出來的。能夠接受凈土法門在這一生當中,你能夠得到究竟圓滿利益。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說「佛以度生為懷,眾生成佛的機熟了」。這句話的確從前沒人說過,蕅益大師的確這個話說到佛的心坎里去了,真難得。為說難信之法,這個法,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難信!這難信,你為什麼會相信?你成佛機會這一成熟了,現在成熟了,所以你相信、你能接受。佛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在短短的一生當中究竟解脫,所以歡喜快樂為我們說這個法門。「說」的意思。

  第三小節是「大乘」,大乘比喻。這個乘在古時候念(ㄕㄥ、),現在我大家都念乘,我們就念乘;念古音反正沒有人懂,人家聽了覺得怪怪的,感覺到很別扭,是不是?所以,大家錯了,我們就跟他一道錯,這個意思不錯就好了。實在講是運輸工具,就是車。車有大車、有小車。古時候的小車,羊車,羊拉的車;鹿車,鹿拉的車。羊跟鹿都不大,所以拉的車一個人坐的。這個大車是什麼?馬車馬車就大,可以坐很多人。所以這個經上常講大白牛車這是形容大車;其實大白牛車就是馬車。當然現代科技發達了,現在小車也可以坐四、五個人,大車像火車要坐幾百人,這是從人不想像的。所以這個「大乘」就是普度眾生的意思,利益一切眾生小乘利益自己。利益自己,這小乘

  這部經裡面所說的「能念之心」,這是教我們念佛。能念之心,本來是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所乘者大。能所皆大,真的是大乘。古大德說,這個法門大乘裡面的大乘,了義之了義,了義經中的第一了義,把這部經讚歎到了極處。

  底下是「無量壽」,無量壽是性德,是我們自性真心本具的德能;梵語阿彌陀佛。阿彌陀三個字梵音、密語,就跟咒是一樣的,含義無量。如果我們從字面上來看,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的意思,無量,自性的德能無量無邊。佛在經上將無量義只給我說了兩個意思,無量光、無量壽。諸位要曉得無量光、無量壽只是無量義裡面的兩個意思。這兩個意思很殊勝,因為壽命可以代表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光明遍照可以代表空間。說一個時、說一個空,時空裡面所包含一切的無量,沒有一個漏掉。這兩個意思很好

  所以諸位要曉得這個無量裡面含義非常廣。譬如我們講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種種無量,一切無量都在阿彌陀意思裡面。可是古人又說過,一切無量裡面,壽命是第一義,這話講得很有道理。為什麼?假如沒有壽命,所有一切無量也就落空了。譬如現在人很現實你有無量的黃金、無量的財寶,那沒有壽命,那你這些一切財寶都被別人去用了,你也得不到。一定自己要有壽命,才一切都得到。所以一切無量當中,壽命是第一義,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也不錯。

  這是西方極樂世界導師的德號,也說明了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也就是在沒有成佛,像我們現在這狀況,初發心學佛的時候。我們在經上都可以讀到,法藏比丘在因地裡面他的大願大行,一直到他修行成佛;成佛之後以種種善巧方便庄嚴凈土,接引法界一切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證果。換句話說,他提供我們最殊勝、最圓滿的修學環境讓我們到那個地方成就。這也就這部經裡面所說的。

  「庄嚴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美好佛法稱之為庄嚴。經上說「一向專志庄嚴妙土」。阿彌陀佛可以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一心一意在建設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道場這一美好的修學環境,提供給一切大眾修行這就是一向專志庄嚴妙土。我們也能感覺到此地居士林這個道場這一邊上從諸位董事,下至所有一切林友們,我每次到新加坡來參學,所見到的、所感到的,大家也是在一向專志庄嚴妙土。我們每次來看環境都不一樣。這與阿彌陀佛的因地就接近、相似,提供給同修們到這個地方來參學。使我有一個非常美好環境在這個地方聽經,在這個地方念佛在這個地方共修。

  經上又說庄嚴眾行」。這是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的。這一句話什麼意思?我們依照經典所說的理論、教誨作為標准,要認真的依教奉行。佛在經上教我們哪些不可以做的、不應該做的,我們決定不做;哪些事情真實功德,我們應當努力去做的,我們就認真的去做。斷惡修善,這就是庄嚴眾行。行是行為,使我們的行為與性德都能相應。修學性德必須要有很深的認識,慧解,智慧明白一切事實真相,然後你自然會非常的歡喜去做

  佛告訴我們,我們的大惡,我們的惡根是什麼?貪瞋痴三毒煩惱。三毒!佛首先教給我們的要把這三毒煩惱拔掉、拔除,我們才是一個健康的人,才是個好人健康好人,沒病。有這三毒,這個人都不健康,他這裡有毒;毒會發作,發作就成病!所以無量無邊的疾病從哪裡來的?就是三毒煩惱發起的。三毒拔除了,你的病就沒有了,從此之後不會再生病了。病根就是三毒,貪瞋痴。佛教我們用布施拔除貪毒,用忍辱去拔除瞋恚的毒,用智慧拔除痴毒。所以菩薩六度就是對治三毒煩惱的。所以佛教給我們要布施你看菩薩行裡面第一條就是教我們要布施布施功德利益無量無邊。財布施財富,法布施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健康長壽。我們印經布施,現在可以做卡帶,錄音帶、錄影帶布施三種布施統統具足了。你印經做卡帶,要用錢,錢是財布施;裡面的內容佛法,法布施;大家聞了法之後,心開意解這個恐怖就離開了無畏布施,一舉三得。誰會做?聰明人會做。

  我明白這個道理,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給我的。我明白了,我就非常喜歡修學這個法門,所以大家供養我的,我全都印經布施了。今天道場諸位用的這個經本,這經本印得很好,原本是新加坡做的,我們在台灣印的,也是這一邊的同修發心。這個本子台灣印的成本大概是美金一塊錢,印一萬本,跟一萬個人結法緣,這心裡多歡喜,而且是最殊勝的法緣,真實庄嚴,「庄嚴眾行」。這是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經上又說「我已成就庄嚴佛土清凈之行」。這都是說阿彌陀佛修因證果,成佛之後依舊不忘庄嚴佛土,依舊不忘清凈之行,提供這樣一個好的場所成就大眾。這經題上「大乘無量壽庄嚴都是屬於性德,我們自性里頭本來具足的;就像六祖大師開悟之後,他老人家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大乘無量壽庄嚴都是本來具足的,可是我們今天把性德迷失掉了,不能現前。因此一定要有修德才能夠顯出性德,也就是說修行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修什麼?怎麼個修法?要把我們與性德相違的這一習氣毛病把它修正過來,我們的性德自自然然就開顯了。經題上「清凈平等覺」這三句就是教給我們修學的總綱領。

  先說「清凈」。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業是造作,我們所造作的不清凈。第一個我們的心理不清凈,心裏面有妄想妄想是迷惑。覺悟的人沒有妄想,迷惑的人妄想妄想是迷的樣子,迷的相狀。有煩惱煩惱更是嚴重的污染。貪欲、瞋恚、愚痴、貢高我慢,這些嚴重染污了我們的清凈心。這就是凡夫跟佛不相同的地方在哪裡。佛菩薩的心是清凈的,凡夫的心是污染的。我們怎樣把這一心地的污染,我們現在人講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怎樣把它洗得干乾淨凈,恢復自己的清凈心,這是佛法修學裡面的中心。因為心清凈了,你的身口自然清凈,心是主宰!

  佛在一大乘經論里頭常說,常常教導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非常重要。佛教給我們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快速穩當成佛,實在講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那為什麼不想佛?念佛,想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凡夫迷惑顛倒不懂,天天打妄想。打妄想就做凡夫,想佛就成佛,想菩薩就成菩薩!天天想賺錢就變餓鬼,因為鬼貪財。佛給我們講鬼是貪心地獄是瞋恚心。不可以脾氣,常常發脾氣、天天發脾氣,這造的地獄業因,不好那就是想地獄。想發財就是想作餓鬼不好!所以為什麼不想佛?想佛就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根據這個道理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想佛、想菩薩心是清凈的,就把我無量劫來的污染洗刷掉了。本經裡面教給我們「灑心易行」,怎樣灑心?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統統不想。這是真話。現在人迷,迷得很重,認假不認真。真的是阿彌陀佛,他不相信;假的是什麼?鈔票!偏偏相信,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且為這個東西天天生煩惱,苦到極處。聰明人把它丟掉,絕對不去想它。所以諸位細細去思惟,冷靜去想想,你就會聰明了,你就會智慧了,就能夠看破世界;這個世界上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們要真的不要假的。一切惡業決定不造,所謂心凈則佛土凈。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前面講過,個人一生快樂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和諧都是清凈心為基礎。人心地清凈清凈心就是真誠心

  其次「平等」。經上說平等就是真如平等就是不二法門。二就不平等了,不二就平等了。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就在這些事相上修平等心,學平等行。所以真正修行、真正用功,在哪裡修?有人說要到山裡面去,找一個寺廟道場去修去,縱然有這個緣分,你也不見得能成就;真正修行生活裡面,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如果你的是修學大乘的、真的是修學彌陀法門的,就在自己生活當中,就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修清凈心、修平等心。用什麼方法修?用這一句名號當我們的心不清凈的時候,什麼不清凈?貪瞋痴起來了,迷惑顛倒起來了妄想來了,趕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這個阿彌陀佛就把妄想掉了,把貪瞋痴這個念頭也打掉了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清潔劑,把我們心裡的污染馬上就化解了,這叫用功而不是每天念十萬聲佛號,貪瞋痴照起,那個沒有用處;那個十萬聲佛號叫白念了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個沒有用處的。

  佛號最管用的時候,就是能把妄想能把煩惱給化解掉;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覺就是佛號立刻就提起來,就能把煩惱化解,這叫用功。那用長久了,功夫就得力了。這功夫得力是個什麼樣子?妄想少了煩惱輕了、心地清凈了,看事、看人比從前明白,比以前聰明了,有了智慧這就是現象這就是功夫得力了。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凈煩惱一年比一年減少,你自己感覺得很快樂、很幸福這是功夫得力的現象

  假如我們學佛學了很久,這個得不到,煩惱還是多、妄想還是多;換句話說,你的修行出了毛病那就是不如法;你一定是方法錯誤、理論錯誤,所以你雖然很用功的修學,你沒成績,得不到效果這就是要認真去檢討、去反省、去改正,一定要收到很好效果譬如說從前我看人不平等,看事也常常不平,這是煩惱、這錯誤!現在?現在看了都很滿意、都平等不像從前計較了,這就是有進步。也許有人問,從前我很精明,現在我是不是糊塗了?我現在是非、青紅皂白都不分了,都糊塗了?那就糊塗了。功夫得力不是這個樣子,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心地平等。所以一切善惡是非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個心是平靜的,這才叫功夫。這裡頭要辨別清楚,不能把糊塗當作智慧那就錯了!不能把糊塗當作功夫得力,這要不得。

  「覺」是覺而不迷。這個題裡面,古德這個平等給我說了四個意思,這四個意思都很好。第一個平等普覺一切眾生。這個意思好,實在講就是一切眾生平等成佛法門,諸位想想這的確是無比的殊勝。像《華嚴》、《法華》,雖然講成佛,不平等!《華嚴》有五教,小、始、終、頓、圓;《法華》是天台家四教,藏、通、別、圓,不平等。我們這個法門平等成佛。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平等得度,平等成佛,這真叫難信之法。這個難信不是假的,為什麼能平等?這裡頭有大道理。希望在這十天當中,諸位細細來聽這部經,細心去體會這個答案都在經文裡面,實在是妙不可言!

  第二個意思是以平等覺悟眾生。這個平等法就是指這部經典,就是指六字洪名。確實我們真的明白、明了這部經裡面的大義,真的相信、真發願這個時候就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加持。所以這個法門平等覺悟一切眾生,這個力量之大,任何經論都不能夠跟它相比。第三個意思平等覺就是指如來正覺。經上常講,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是無上正等正覺,而平等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因為到這個才真的完全平等菩薩雖然都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嚴格的講還是不平等,一定要到成佛才真正達到究竟圓滿平等。第四個意思平等也就阿彌陀佛的別號。這個經上有世尊阿難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曾經問他你願不願意平等覺,平等覺就是指阿彌陀佛。有這四個意思。

  「清凈」,我們再把修德的這三句配在三寶裡面來看。清凈是僧寶,平等法寶,覺是佛寶,所以這裡面具足自性三寶,同時也是戒定慧三學。清凈是戒學,戒是清凈,戒是清涼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可見得這名稱裡面具足圓滿的三學,又是自性三寶。我們凈土的修學是以這個為最高的要領。所以如果有人要問我們,我們是修凈土的,你求什麼?我們求無量壽庄嚴我不求別的,我只求的無量壽庄嚴。你修的是什麼?我們所修的是清凈平等覺。你用什麼方法修?我們用信願持名。你看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迷惑。無量壽庄嚴果報,是我們所求的。怎樣才能求得到?那就一定要修清凈平等覺。用什麼方法?信願持名。所以信願持名裡面具足了三學三寶。三學三寶,我們知道包括整個佛法,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甚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宣說的法,統統包括在其中;一句阿彌陀佛統統包括盡了,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是真實不可思議

  後面這個字「經」,經是通題。凡是佛所說的都稱之為經。這個字也含到很多的意思。我們也常常介紹就不必多說了。最普通的是用貫攝常法這四個字來解釋。「貫」就是貫穿所說之理,用現代的話來說,佛講經是很有層次的、有條理,有條不紊、不亂這是好的言說、好的文章。第二個「攝」,是能夠攝持一切眾生。這用現代話來講,佛的教誨,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的經論,它有攝受力量使我們接觸之後欲罷不能,像磁鐵一樣,它能夠吸鐵,磁是能吸鐵,有這麼大的力量。這也是很明顯的,譬如說我們看世間文字,普通的報紙報紙大家天天看,看一遍你想不想再看第二遍?不想看第二遍,為什麼?沒有攝受力量。好的小說、好的文字一遍還想一遍,甚至於還再想看一遍,但是看個十遍、八遍,你這一生都不會再看了這就是它的攝受力量非常有限。可是佛經不然,像這部無量壽經》,從我們初發心我們就讀它,一直念到成佛,那個味道還濃,永無止境,這就是攝受力量太大!

  我講這本經,講很多遍!講不厭,愈講愈歡喜,愈讀愈有味道,永遠讀不厭。我從前小時候,學校念書那個時代喜歡看小說,中國名著,這四大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大概我都念過十幾遍,現在你擺在我面前都不看了,所以它的力量不過是十幾遍而已,跟佛經比就差得太遠太遠了。攝受的這個力量。第三個意思「常」,常是古今不易;我們世間人所講的真理它是真理永恆不變。第四個意思是「法」,法是法則。過去、現在、未來要想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三界圓滿成佛,遵守這個方法決定不錯。具足這四個意思,這才能稱之為經。這是我們中國對於典籍非常尊重的一個字

  這部經裡面要是配三種覺來說也具足。無量壽是本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始覺。始覺合本覺,一直到圓滿的究竟覺,那就是經題裡面的「清凈平等覺」。因為清凈平等覺是諸佛如來的德號,也可以說平等覺是本覺,庄嚴是始覺。無量壽,證得無量壽,平等覺是我們的修因,無量壽就是我們的果德。這裡頭妙義無窮,諸位反覆讀這個經題,你漸漸的會體會到;然後你才真正能夠明了這部攝受力量,實在講是一切經都不能夠相比的。

  經文總共有四十八品,都不長,序分有三品,正宗分有三十九品,最後六品是流通分。所以在文字不甚長,它的架勢確實是大經的架勢。像《華嚴》、《法華》這種大經的架勢是相同的,但是經文比《華嚴》、《法華》要少得太多,非常適合於現代人讀誦、受持。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明天我們就正式講到經文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02

  請掀開經本第一面,頁序在最下面的阿拉數字,第一面「法會聖眾第一」。佛經,它的體例自然的分成三分,這就是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昨天已經略略給諸位介紹過了。序分,在這部分裡面要為我們說明這次法會它的緣由。正宗分,這是法會最主要的一分,將一會重要的義趣完全發揮出來。最後的流通分,是希望聽到這部的人讀到這部的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將這個法門盡心儘力的宣揚,也就是推薦介紹給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大法圓滿利益。由此可見,佛法心量是很大的,大乘經上常講「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這是菩薩的心量。我們學佛目的就是要作佛,也就是所謂的成佛;我們學佛目的就是要成佛也就是說要恢復我們本能的心量,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現在請看經文第一品裡面「法會聖眾」。給我們介紹這一次的法會裡面的狀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這是一小段,先看這一小段。這一小段就像我們現代的會議記錄,把法會時間處所說法的人以及參加的大眾都有一個記載。這是跟一般老師上課教學稍微有一點不同。

  第一句『如是我聞』,我們常常讀佛經的人一定會知道,所有的佛經一開端都有一句都是相同的。既然每部佛經前面都有一句,由此可知,這一句就非常重要。這四個字到底說的是些什麼意思?實在講這四個字是說明佛為我所說的一切經,他的根據就在一句;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要是把它總括起來,他說的是什麼?就是說了一個「如是」。那這就妙極了。

  要是從字面淺顯的來說,如是我聞,「我」是集結經的人阿難尊者。我們知道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完全是用口語,並沒有文字的記載;一直到佛圓寂之後,眾弟子們覺得老師一生對於大眾許許多多寶貴的教誨,應當要流傳給後代。流傳後代,靠口傳就很難,而且容易發生錯誤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文字把它記載下來。記載要正確,不能夠誤導後人,因此這個工作做得非常的謹慎。同時這個集結是團體來做,而不是屬於個人。集結的方式是請阿難尊者把佛以往講的這些經重復說一遍阿難尊者同學當中,他是最有名的多聞第一,也就是說世尊一生所講的這些經典阿難統統聽過。

  那阿難記憶力非常之好,幾乎像我們的錄音機一樣,他聽一遍之後他就不會忘記,能夠像佛一樣的說出來。也許諸位很難相信這個記憶力這麼好,我能相信。我現在老了,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學佛,我聽他老人家講經,我不能記到百分之百,這個能力我沒有,但是至少可以能夠記到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所以阿難尊者能夠記憶到百分之百,我相信。有這樣的能力,那學東西自然那就快速。因此大眾阿難尊者升座講經,旁邊就有人記錄,聽眾是五百阿羅漢。我看到我們這個四樓旁邊有五百羅漢也都來了,那五百羅漢來了

  這五百羅漢都是佛的學生,他們都曾經聽佛講經的,請他們來作證明。阿難宣說之後,如果其中有一個人提出反對的意見,說阿難尊者你這說法我沒聽說過,這一段的話就要刪掉,就不能夠記錄。所以這個集結經的嚴謹,是要五百個聽眾每一個人都承認,都沒有話說,這才能夠記錄下來;不是現在是多數通過就可以了,不行,一個人提出意見,就不能夠記下來,一定是人人都贊成、人人都同意這個話確確實實是佛說的。所以這個經典寫成之後,第一句用「如是我聞」,這部經是我聽佛所說的。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記錄,就如同佛親口所說的一樣,這叫成就,使後人能夠相信,這是集結的意思。

  它真正的深義,佛法裡面所說的密義,「如」就是真如也就我們現在所講的事實真相。與事實真相完全吻合,這就是「是」;如果不是事實真相那就不是。所以這兩個放在此地,顯示出世尊為我所說都是事實真相這是通途的說法,這個講法能夠適合於一切經。但是它在每部經、每次的法會,那有它特別的意思。譬如在這一會上,這一會是世尊為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這也全是事實,決不是虛構的。虛空太大世界無量無邊,我們的智慧知識能力太小,不要說太空當中許許多多事實真相我們不明了,即使在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地球地球上許許多多事實真相我們也無法明了,何況他方世界。佛與大菩薩他們的智慧無量無邊,盡虛空法界都能見到,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見不到的,他見到了。佛跟我所說都是事實,決不是理想,決不是推測,跟我們講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跟我們講六道輪回,六道輪回也是真有也不是假的。所以這是「如」的意思。

  既然這一句是信成就。信是修學最基本的一個條件。佛在《華嚴經》上說「信為能入」,把佛法比喻大海,信就能入。佛法大海,實在說就是智慧大海;無量無邊的智慧你要相信,你才能夠得到,所謂是「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成佛大道成就究竟圓滿智慧這條道路,這就是信。無量無邊的功德是從信心裏面生出來的,這個母是母親,是比喻能生的意思,能生無量無邊的功德,就是信心。信就非常重要!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跟我們說「依實相理」。實相就是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依事實真相道理為我們說明念佛求生凈土,決定是正確的,這叫如是。在本經裡面講,蕅益大師這個講法非常的圓滿,佛給我們說的是事實真相佛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決定正確。既然如此,佛為什麼說了許許多多的經論?為什麼說這麼多?只要給我們說這一部經就好了,為什麼說得那麼多,搞得我們今天是眼花撩亂,無所適從,這為什麼原因?這裡頭有道理的。因為眾生根性不相同,這個法門不是一切人都能接受的。實在說,任何一部經論、任何一個法門都無法叫大家共同來接受,因此佛就隨順眾生的根性,你喜歡哪一個法門他就給你講哪個法門,所以應機說法眾生的根機是無量無邊,佛講的法門也就無量無邊了;四弘誓願裡面講「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這麼個道理

  佛說了許許多多法,可是你要知道,這許許多多法到最後都歸到一法,萬法歸一,這才是個正理。所以說殊途同歸。這個「一」是什麼?這個一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西方凈土這是我們很明顯的能夠看出來。無量法門同歸華藏世界,華藏像大海;到了華藏世界之後,文殊普賢兩位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我們才想像、才體會到,原來西方世界大概是華藏的中心,是華藏的精華;所以華藏世界菩薩都要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到那個地方去修學。可見得這的確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殊勝無比!

  如果我們修,從別的路走、別的法門來修學,到最後到華藏世界,再跟普賢菩薩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要修多久?在《華嚴經》上佛給我說了真話,不止三大阿僧祇劫,而是無量大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這時間就太長太長!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因為他有進進退退,實在說進得少,退得多他有退轉,所以這個時劫就非常非常長。這個法門這就容易了,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必要那麼長的時間。照《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古德告訴我們根性利的人一天就成就了,根性劣的人七天也能成就;這跟三大阿僧祇劫、無量阿僧祇劫,簡直不能比。我們要問一問,這個時間是短是快,但是成就果報要跟修三大阿僧祇劫的人比一比到底哪個高?假如這七天成就的比不上人家,人家三大阿僧祇劫的高,我們這個比不上人家,那這個法門也並不很殊勝,也並不很奇特。可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他的成就比修三大阿僧祇劫、比修無量阿僧祇劫的還要高,還要殊勝這就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

  我們佛門裡面許許多多的大法師、大善知識、大居士不相信,這不足以為奇,為什麼?還有很多羅漢、辟支佛也不相信,還有許多菩薩也不相信,難信之法。佛說這個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成了佛他才相信,沒有話說,完全明白了;等覺菩薩如果得不到佛力加持,實在說他也不清楚。可是這奇怪的事情生了,這樣難信的法門,我們為什麼會相信?這奇怪!這個法門給你講了不相信那是很正常的,不奇怪;相信了,這才奇怪,這不平常。你之所以能夠相信,佛在這個經上也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是你過去生中無量劫修行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候成熟這是自己的功德,同時這就是講現在就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本願的加持,這是他力。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所以我們聽到這個經典、聽到佛的名號,能生歡喜心,能理解,肯發願念佛求生凈土這就是得到一切諸佛如來加持,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疑

  就本宗的教義來說,「如」,是心是佛,這是如的意思;「是」,是心作佛。我們今天要作佛,這個重要!這才是真正的大事因緣。《法華經》上所說的「佛為一大因緣出現於世」。這個大事就是我這一生作佛的機會成熟了,這是大事,如是兩個字的意思。我聞是聞成就。是阿難尊者親自聽佛說的,不是傳聞,傳聞未必是真實,親聞,使我對於尊者的復講能夠生起信心

  『一時』,這是時間成就什麼時候說的?並沒有把年月日記載下來。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對於經典上的六種成就很敬佩,唯獨對「一時」懷疑。阿難既然記憶力那麼好,佛所說的每句話他都沒有忘記,這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講的,應該要把它記下來,含糊籠統說個一時,不能叫人服氣,這心服口服很不容易。古人註解說的也不是說得很圓滿,當然說得也有道理,因為佛當年講經不是在一個地方,這我們曉得。世尊四十九年足跡可以說遍五印度印度是很大的地方,他到處講經。那個時候印度並沒有統一,跟中國情況是一樣,屬於部落的時代,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佛出生的時候是我們中國周朝的時代,我們中國周朝,諸位讀歷史都曉得多少個國家?八百諸侯,八百多個國家。而每個國家用的歷法不一樣,在中國到周朝的時候已經不錯了,周朝幾乎所有的諸侯都用周朝的日歷;換句話說,對於這個時是能夠統一。但在印度就不一樣,每個國家的歷法不相同,因此記載下來也無從考查,這是真的,這是事實。雖然無從考查,如果能夠記錄下來,我們後人看到這個,心裡也很踏實,這「一時」總覺得含糊籠統

  到後來對於大乘經典稍稍明白一點,這才曉得他用的「一時」意思很深。實實在在講不指年月日時,那個是死的,這個一時是活的、活活潑潑的。古德也有講法,「師資道合之時」、「機感相應之時」;這個講法很有道理,也很能講得通。在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唐朝時候我們中國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他老人家讀《法華經》忽然入定了,他讀到藥王品」入定;這一入定,他這個人在天台山(浙江的天台),他的神識到印度去了。就在這個地方,王舍城耆闍崛山,這個山我們通常也叫它做靈山,靈鷲山就是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在靈鷲山講的,《無量壽經也在靈鷲山講的。智者大師到靈鷲山去了,見到釋迦牟尼佛正在講《法華經》,他在底下還聽了一座;這一出定就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法會還沒散,還在講,一時。

  由此可知,這個「一」在本宗裡面講「一心不亂」。如果我們證得一心不亂的時候,世尊在靈鷲山講《無量壽經》這個法會現在也沒散,你可以在靈鷲山親自聽釋迦牟尼佛講經。這個「一」的意思就長了,它是活活潑潑的。也可以說三資糧具足的時候,這對我們凈宗來說信願持名,就像本經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時候必定得感應道交,就有感應道交了,我們一定能夠見到世尊,乃至於一切諸佛如來講《無量壽經》的法會。所以它這個字太好太好,意思非常之深。

  『佛』是釋迦牟尼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此地我們要認識清楚佛教是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真實、最圓滿、最究竟的教育,它不是宗教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稱佛稱本師,根本的老師,創立這個教育的老師,就是創立佛陀教育的第一個老師,我們稱他作本師。我們自稱三寶弟子弟子學生,所以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的關係,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宗教裡面沒有師生的關係,教育裡面才有師生的關係。佛是我們的老師,有時候我們尊稱為導師,他引導我們。

  『在王舍城』,而不是說他「住」,為什麼?佛出家了,沒家,有家才有住。所以問你:你住在哪裡?我家在那裡,他住在那裡。佛沒住,佛出了家;出了家只好問,佛現在在哪裡?在哪裡講經?哪個地方請,他就到哪裡去,他沒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要問佛在什麼地方?在跟住不一樣,佛在王舍城。這地名我們也把它省略,不要詳細介紹,一般註解裡面都介紹得很詳細。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這是當時參加法會大眾。我們看到這個狀況,一定有一不可思議感覺。我們這一講堂我想聽眾最多也不過一千人,我們說法還要藉麥克風、還要擴音器;釋迦牟尼佛這個講堂一萬千人,比我們人要多十二倍,那個時候沒有麥克風、沒有擴音器,佛說法每個人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時大家還要知道,來參加與會的大眾是從一個地方來的,在那個時候印度都是小國,從許許多多國家來的,言語也不相同,文字也不相同。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的音,妙音!我們從這兒體會。假如說法後面人都聽不懂,聽不懂的人都解散了、都跑掉了,誰還願意在這坐著?我們在這裡想像到佛有不思議的神力,的確是以圓滿說法

  通常我們在許多經上所看到的,與會的大眾千二百五十人,這是佛的常隨弟子釋迦牟尼佛到哪裡,這一批人都跟到那裡,幾乎一生沒有離開釋迦牟尼佛的,千二百五十人,所以許多經典裡面集結都用他們來做代表。當然除這常隨眾之外,還有很多人參加,那都不記錄在文字裡面。此地記錄的,使我們覺察到它跟《法華經》一樣。佛講《法華經》聽眾是萬二千人俱,這就說明這個經跟《法華經》是平等的。《法華》在整個佛法裡面,《華嚴》、《法華》大家尊稱為一乘圓教;這就說明這個經是一乘圓教,跟《法華》相等。再看底下兩句這是讚歎與會大眾的德能。

  【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這兩句話不是隨便說的。『一切』就是指與會的這大比丘一萬千人,他們都是大聖。這個大聖,如果在小乘來說就是阿羅漢;小乘的四果羅漢大聖,三果以下的那就不能稱為大聖。可是我們在前面看到,他說比丘他不是小比丘;本經是大乘經不是小乘經。因此這個大比丘就不小乘大乘的。尤其這個地方說的大聖大聖大乘佛法裡面,一定是要證到地上菩薩才能稱為大聖。我們平常贊佛「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就是大聖菩薩,這通指三賢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我們稱菩薩。初地到十地到等覺我們稱摩訶薩,這大聖。由此可知,這些人不普通人都是十地以上等覺菩薩。他們化身示現為比丘身分,參與這個法會聽佛講經,作為影響眾,這個意思就深、很不平凡。這些人『神通已達』,他的智慧神通都已經達到圓滿了,這個「達」是通達無礙,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下面給我們列舉「上首」。這個上首就好大眾裡面的班長一樣,大眾裡面有傑出表現的,提出他們來做代表

  【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

  我們在每部經裡面的開端都看到這些人名,但是這些人名不相同。仔細再看看這部經所列的名字很特別,特別在哪裡?第一位列的是『憍陳如』。你們諸位要留意去看看這些佛經,哪部經里頭把憍陳如列在第一個?它這個排名順序含義甚深,不是隨便排的。憍陳如是什麼人物?讀《釋迦牟尼佛傳記》我們都曉得,世尊菩提樹下示現成道,然後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這釋迦牟尼佛最初說法,度這五比丘,為這五個人說法,憍陳如第一個開悟的,第一個證果的。他擺在這個地方,那用意就不平凡,就是說這部經是第一個成佛的。在一法門裡面修行證果這是第一經,用憍陳如來代表。我們今天接受到這部經,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諸位曉得第一得度、第一成佛;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這一生當中一定是成就圓滿佛果

  第二位是『舍利尊者』,舍利代表智慧。如果不是大智慧,不能接受這個法門,不能相信這個法門;能夠相信,能夠接受,這是大智慧。諸位要知道智慧聰明不一樣,聰明人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見得聰明這是諸位一定要辨別清楚。智慧是辨別真妄,是辨別邪正,辨別利害這是智慧六道輪回是虛妄的,六道輪回是大害。往生凈土永脫輪回,一生證得究竟圓滿佛果,這個利益之大,一切諸佛縱然無量劫的宣說都說不盡,這也都是事實真相。所以用舍利代表大智,能信、能願、能持名。

  第三位是目犍連尊者,『大目犍連』。這是世尊會下神通第一。唯有大目犍連才肯信願持名,為什麼?他能通達明了。通是通達的意思,神是神奇莫測,換句話說,不是我們普通常識能夠達得到的。世間喜歡神通喜歡智慧,究竟圓滿神通智慧在西方極樂世界你看舍利弗、目犍連嚮往西方凈土。『迦葉尊者代表宗門,代表禪宗他是禪宗的初祖。『阿難尊者代表教下。這兩個就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除了禪宗之外,其餘的九個宗派都叫做教下,以這兩個代表整個的佛法不離凈土。整個佛法最後都是歸宿凈土,以他兩位來做上首,這是聲聞眾。下面這一段再給我們說菩薩眾。

  【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這個法會實在講非常非常的殊勝。『普賢』跟『文殊』是華嚴會上的二大菩薩華嚴三聖,佛是毗盧遮那,菩薩就是文殊普賢華嚴三聖。這個意思是說明本經跟《華嚴經》是平等的,就是《華嚴》。前面我們看到這個大比丘萬二千人俱,實在講本經就是《法華》,跟《法華》沒有兩樣;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本經就是《華嚴》。所以古人有稱《無量壽經》為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凈宗跟《華嚴》的關係非常密切,真的是華嚴》的歸宿

  所以蕅益大師說,凈土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我們從這個地方也能得到證明。蕅益大師說的話,的確是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這個經典在整個佛法的地位上來說,登峰造極,達到了最高峰,確確實實是第一經。同時普賢菩薩又是密宗的初祖,他代表密宗。所以《無量壽經》里頭有密,有禪、有密。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在這一部經中;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從這部經里頭流出去的。換句話說,這一法門到最後還歸《無量壽經》,這是源頭這是根源。

  密宗的承傳,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是佛滅度之後六百年,有一尊龍樹菩薩出現在世間,龍樹菩薩非常聰明,他的智慧、他的能力確確實實是超乎常人,世間流傳的經論,龍樹菩薩在短短幾個月當中全部讀盡了佛法經典、外教的經典印度有許許多多宗教他統統都學,統統都學完了,於是乎自己貢高我慢,世間所有的他全都學了,沒有一個人能跟他相比。《金剛經》上常講大菩薩要護念小菩薩。於是大龍菩薩見到龍樹生起慈憫之心,就請他到龍宮龍宮裡面收藏著有很豐富的經典,到龍宮裡面去參觀,他也歡喜就跟著大龍菩薩龍宮裡面去參觀。看到大龍菩薩收藏的佛經,數量是多少?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龍樹菩薩這一看,呆了,貢高我慢的心馬上沒有了,為什麼?自己學的太渺小了,看看這個地方藏經這樣豐富,自己學的太少。這是一部什麼經?《大方廣佛華嚴經》。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全部的經典,在龍宮裡面收藏。龍樹菩薩一看嘆為觀止,閻浮提眾生沒有能力接受;於是乎看中本,中本數量還是太大,無法接受;再看小本,小本是什麼東西?目錄提要。就好像《四庫全書》,我想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應該有《四庫全書》。《全書》有一目錄提要,台灣所印的精裝本目錄要有這麼厚的本子五本。大概龍樹菩薩就把華嚴經》的目錄提要帶回我們人間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華嚴經》,數量有多少?有十萬偈。一偈是四句印度人計算這個書本跟我中國人不一樣。我們中國人算字數,這一本書有多少字,算字數;像《老子》五千言,就是五千個字。我們中國人算字,印度人不算字數,算四句,這一句長短不論,四句叫一偈。以偈為單位,總共有十萬偈,四十萬句。這是華嚴經》的目錄提要,總共有四十品,有四十品十萬偈。

  從東晉,《華嚴經》傳到中國,因為這個經太大古時候不像現在印刷術發達,那個時候沒有印刷,都是手寫的,也沒有紙張,寫在貝葉上。貝多羅的樹葉,也許同學見過,那個樹葉很厚,像我們那個芭蕉葉一樣很厚。把它切成一塊一塊,一塊寫四行,兩頭打一個洞,用繩子穿起來。這一部《華嚴經》,如果用現在的大卡車,恐怕要好幾車才能裝得下,一部經!不像現在。所以你曉得那個時候很容易散失,容易丟掉,不容易保管。

  第一次傳到中國來,就是個殘缺不完整的本子,總共有三萬六千頌;十萬偈只有三萬六,你看看三分之一多一點。我們中國把它翻譯出來了這就是晉朝翻譯的,叫《六十華嚴》,六十卷。我們讀經,往往讀到那裡,忽然看到好像斷掉了,下面接不上,這經文有缺失,確確實實遺失了,沒有傳到中國來。到唐朝,實叉難陀從印度帶了《華嚴經》,也不完整,但是比晉經多了九千頌,所以它總共有四萬五千偈,差不多將近一半,在唐朝翻譯出來,就是現在大家所見到的《八十華嚴》;只有原來的一半,一半還缺一點。唐德宗的時候,烏荼國國王,這是個小國,向中國朝廷進貢,進貢就是給皇帝送禮物,禮物裡面有《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一品完整的,沒有欠缺,把它翻譯出來四十卷,叫《四十華嚴》。所以中國華嚴經》三次翻譯,都不是完整;但是《四十華嚴》到中國之後,跟《八十》合起來,雖然不完整,但是大致上意思能夠看得出來。這是華嚴經》傳到中國的歷史。

  這是講到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在南天開鐵塔,把鐵塔打開,見到金剛薩埵菩薩,也叫金剛手菩薩。這個金剛薩埵,或者叫金剛手是一個人,普賢菩薩化身,把密法傳給龍樹;龍樹傳下來,密宗是這麼來的。所以密宗普賢菩薩傳的。觀世音菩薩大家都知道,觀世音菩薩密宗裡面叫准提菩薩准提觀音菩薩化身,在密宗裡面的化身。所以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此也就代表了密,密教。文殊菩薩代表禪宗。禪,不是六度里頭的禪定,諸位要曉得,禪是六度裡面的般若波羅蜜。你看《壇經》六祖大師一開端就叫的大家「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沒有叫他念禪定,叫他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所以禪是文殊代表。這兩位菩薩在此地就顯示出密凈不二,禪凈不二。所以凈宗里頭有禪、有密、有教,所有一法門都在本經之中,這個經就寶貴,這個經確確實實是佛法的精華!我們讀了、接受了,一切佛法都在其中,再不要去費很多精神、很多時間去涉獵許許多多經論,用不著這一經典全都包括了。

  『彌勒菩薩』,這是當來下生的一尊佛,現在在兜率天,後補佛。我們這個世間不少人嚮往彌勒菩薩,因為知道他將來到這個世間成佛,我們都很樂意做他的弟子就像舍利弗、目犍連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所以有不少人想生兜率內院,將來菩薩下來作佛,他們跟下來作弟子。這個願心很好,可是到兜率天內院可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修學這個法門,這常講的彌勒凈土,修彌勒凈土比修彌陀凈土要難。你看彌陀凈土上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就能往生;彌勒凈土七天不能往生,沒那麼容易。

  彌勒菩薩法相唯識祖師,是法相唯識的專家、權威。你要法相唯識上不能奠定很好基礎,恐怕他不要你,這個難!而法相唯識的確也很不好學。在今天這個世間我所知道的法師大德們,對於法相唯識有研究的的確不多。在新加坡有一位演培法師他是專攻法相唯識對於唯識宗他真的有心得他是彌勒凈土的,所以很不容易!可是我們要真想見彌勒菩薩我有一個竅門他還容易,比他還殊勝,為什麼?他生到彌勒內院是彌勒菩薩學生,見到老師當然恭恭敬敬,不敢隨便講話;我們求生西方凈土,而且決定有把握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學生彌勒菩薩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我們到彌勒內院去逛一逛,見到老學長,那不一樣,是不是?那不相同。這是竅門,走近路!所以我們要想彌勒菩薩不難。何況本經後半部,從第三十二品彌勒菩薩當機,所以《無量壽經兩位當機,前面是阿難尊者當機,後半部是彌勒菩薩當機。由此可知,彌勒菩薩將來成佛必定要講凈土三經,一定也是勸大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也許大家要問,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作佛?釋迦牟尼佛在《彌勒下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