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努力修學佛法,誦經,持咒,念佛,懺悔,等以及各種發心布施,這些種不同的方式,其實就是分別,對自心一個修正。
讓自心從惡到善,從自私化為無私,從有我到無我,從有量到無量,從迷茫到覺悟,這樣的一個程序而已。
uploads/content/2022/june/1314dc145223c1730415a54c48cc1636.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心生一切法,法為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uploads/content/2022/june/e94982af0e60d2258de87c25435926e5.jpg" width="28" height="30" />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初期,心態有所安住,或把妄念聚集在一個條件上,比如在打坐的時候,能夠見到自身在坐,或見到頭頂的光,蓮花,或感覺疼痛,舒服,喜悅,其實這都是等同於觀想的方式。
uploads/content/2022/june/bd0fa87c628960dd98d13b981214ea59.jpg" width="28" height="30" />
也如同觀想佛像,菩薩等,把自己的心態有所平靜,安住。這種的境界屬於清靜而已,不屬於清凈。
也就是說用種種的方式,把內心的雜念,從多到少,從少到無,這樣的程序,從動態到靜態,稱為清靜心。
uploads/content/2022/june/b41be2a3342cdbf0f19a6b863a705015.jpg" width="690" height="383" />
這個凈,是象徵著一塵不染,粘塵而不染塵,出自污泥而不染,對事相的取捨自如,也稱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境界方為清凈心,也可以稱為禪定。
uploads/content/2022/june/be354d234a0893381027b6ddf54450c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這個禪定並非指,放棄的心。比如非要出家去寺廟,或去深山老林,山洞等,與世隔絕,這是天大的笑話。
世間的佛、菩薩非常之多,默默地為眾生無私奉獻,為大家化解災難,解除身體的病痛,雷鋒,白求恩等等。
有個醫院的醫生對我說,決心放棄工作,去出家修行,其實這都是屬於騎驢找驢,愚痴。
uploads/content/2022/june/c0108b6269c352c674e955d19aaaa03a.jpg" width="28" height="30" />
《金剛經》《心經》佛曾告訴大家,諸法不說斷滅相,就是說佛性本空,但是它在作用。
也就是說世間一切的事相,都是佛性在作用,如果事相斷滅,那麼佛性就失去了意義。
uploads/content/2022/june/a78886928054ceb9d5a356de03c0318b.jpg" width="28" height="30" />
所以說,修行成正果不一定出家,如果身出家,心不安,心不凈,也是凡夫,出家無義。
如果組織家庭在家人,如果深心清凈安寧,覺悟萬法的真相,也是名為佛。
uploads/content/2022/june/0a25eed87738276d715f0bc41b8c1c12.jpg" width="28" height="30" />
組織家庭,這是延續後代的一個過程。為了萬物的存在,還需要努力更好的造作。但是必須要清清楚楚的造作。造作本來就是佛性的作用。
既然如此,在世間各個角落,各個角色,各個的崗位,都可以用一顆覺悟的心,慈悲心,平等心,無為心,無求無得心,智慧心造作,這就是佛。
uploads/content/2022/june/28787b1d7d49d3eea46a97c5d447ebf4.jpg" width="28" height="30" />
如果這些心都不存在,無法生起,即使跑到深山,閉一百年,一萬年,這樣自私自利,與修行沒有絲毫關係,沒有絲毫意義。
uploads/content/2022/june/c3cefe2b2500dd384c4d14d6b3065482.jpg" width="28" height="30" />
所以說,修行發心最為重要,修行是為了正其心,而不是為了正其身。打坐,坐姿再優美,掛礙放不下,意識無法凈化,根本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