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還有人想知道往事之因,往事之因就是現在我們得的什麼果,我們現在的人生際遇、果報怎麼樣,從我們所處的果報,就可以推究、推溯我們往事的因。
那麼從果上來驗因,怎麼驗,就是觀察我們的境界,我們境界包括我們的貧窮還是富貴,健康還是多病、夭折,是碰到很多的好朋友,還是碰到很多酒肉的朋友,我們所處的這個環境,生態環境好還是生態環境惡劣。
就跟佛陀常常說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就這個意思。
所以沒有無心之境,無心之境是沒有的。你說環境跟我的念頭無關,那是不存在的,一定跟你的念頭,跟你的因心相關的。
所以未有無心之境,也不會有無境之心,境界都涵攝著眾生的心的。
那麼就像大家今天來聽《徹悟禪師語錄》,這說明大家有什麼心呢?有一顆學佛、想求出離、想了生脫死的心,你有這個心,才感得來聽聞凈土祖師法語這樣的境界。
諸佛如來講經說法,也是隨著眾生的心來顯現的。如果眾生一點出離的心都沒有,就顯現不出佛菩薩、祖師、善知識跟他講出離世間的出世法。
他沒有出離心,佛菩薩來到世間,就會順著他的心去講世間的善法,就好像孔子在公元前500年來到我們這個世間,對那個時代的眾生,他只能講「禮樂」、「倫常」,因為中國那時候的眾生就是那樣的心。
但如果孔子同時生在了印度,他一定會講出世間法,講佛法。佛法傳到中國,在孔子那個時代是不可能傳過來的,因為眾生沒有這個心。所以一定要用儒家、道家來循循善誘,慢慢地引導他生起這樣的心。
到了漢代,尤其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法大興,這些境界的現前,都跟我們民族的眾生心念是相關的,這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業所感,離不開這些基本的原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