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學佛法的人,就在這里要佔察你的善惡了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天竺三藏菩提燈 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妙法 百千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

  i2. 明以自例他

  「如是欲自觀法,若欲觀他,皆亦如是應知。」

  這是第二科,說明了自己,那麼就可以知道其他的人也是這樣的,所以這叫以自例他。

  「如是欲自觀法」:像這樣自己觀察自己的佔法。「若欲觀他,皆亦如是應知」:你要是想去觀察其他人的善惡因果報應也就是像觀察自己的一樣,你應該知道。

  i3. 明占已詳察(分二)

  j1. 明所現 j2. 明不現

  今j1

  「占其輪相者,隨所現業,悉應一一諦觀思驗:或純具十善,或純具十惡,或善惡交雜,或純善不具,或純惡不具。如是業因,種類不同;習氣果報,各各別異;如佛世尊余處廣說。應當憶念、思惟、觀察所現業種,與今世果報所經苦樂吉凶等事,及煩惱業習,得相當者,名為相應;若不相當者,謂不至心,名虛謬也。」

  這一科是前邊第三,占已詳察;占察完了之後再詳細觀察。不論自觀、觀他,並須如此諦察。在指示明白你占已詳察這一科,又分出二科:第一科,明所現;二,明不現。現在這是明所現。所現,就是現出你的善業、惡業;或者純善業、或者純惡業,或者善惡業都沒有。第二,明不現;說明你所觀察的這種業它不現。

  「占其輪相者」:占察這種輪相這個人,「隨所現業,悉應一一諦觀思驗」:隨你所顯現出來這種業報、業果,應該每一個輪相,你要仔細地來觀察、來諦觀,思惟它應驗的這種感應

  「或純具十善,或純具十惡,或善惡交雜」:或者占察這十個輪相,都得到純善,沒有其他惡夾雜;或者你惡業重的,具足十惡,沒有善;或者有善、有惡互相交雜。

  「或純善不具,或純惡不具」:或者這十善一個也沒有,或者這十惡一個也沒有。這都有種種因緣,才這樣子,後面會說明白。

  「如是業因,種類不同」:像這樣子的業報因緣都有不同的種類。這個「類」字,在小本子經上印著「顧」字,那是個錯字。大約他原來把這個「類」字,寫得像一個「顧」字,印的時候就像一個「顧」字。本來這是「類」字,你要是一個「顧」字,就沒有法子講了。這個善惡的業因,種類不同,或者善多惡少,或者惡多善少;或者只有善的業因,而沒有惡的業因;或者只有惡的業因,而沒有善的業因。

  「習氣果報,各各別異」:因為他所種的因不同,所習的業也不同的;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所以習氣果報各各持別不同。

  「如佛世尊余處廣說」:這種的詳細道理、說明,就好像佛在其他的經典所說的。余處,就是其他說法時候所說的;或者好像說《地藏經》,就有種種的果報;說《彌陀經》,有往生西方,也是一種所說

  「應當憶念、思惟、觀察所現業種」:你應當想一想、自己靜坐起來研究研究這個問題,觀察所現的業種是怎麼樣子。就是你受什麼果報,所現的什麼業種。比如你在前生殺生今生就多病;你前生不殺生,今生就沒有病

  「與今世果報,所經苦樂吉凶等事,及煩惱業習」:和今生所受的這種果報,你所經過的,或者是苦、或者是樂,或者是吉祥或者是凶險等事,及煩惱事。這個就看你自己所遭所遇,你要是盡種善因,一定就是遇到很多吉祥的事,很多快樂的事;你要盡做惡因,在前生盡造惡來著,一定就受很多的苦果、苦報,遇到很多危險的事情

  你現在你們各人學佛法、研究佛法、聽經,在這地方,就應該特別要注意了。你們每一個人應該迴光返照,問問你自己我是煩惱多、是快樂多?我這煩惱從什麼地方來的?我的快樂又怎麼樣有的呢?學佛法的人,就在這裡要佔察你的善惡了!煩惱多,我一定在前生沒有做好事;所以今生脾氣也大、煩惱也大。啊!拿見到煩惱比餡餅還覺得香,吃起煩惱一頓一頓地往飽那麼吃。吃的煩惱多了,把肚子氣得也大了;肚子氣大了就像個鼓似的,這就因為煩惱來的。那麼因為你宿生不做善業,盡做一些個惡事;所以今生煩惱就重、煩惱業就重。

  「得相當者,名為相應;若不相當者,謂不至心,名虛謬也」:你要是和你所佔察的相當,這叫做相應;你要是和你所佔察的不相當,這就是因為你沒至誠懇切的心,你好像開玩笑那麼樣子,所以就得不到感應這叫做一個不實在的、不真的。

  比如你占察十善你就得到這個善,對你自己所遭遇也是很吉祥的,這就是相當的;如果你所遭所遇不吉祥,盡發生意外,那麼你占察得到純善,這就是不相當、不相應的。你盡遇到苦惱的事情,你得到十善,這也不相當;你盡遇到吉祥的事,你又得到十惡,這也是不相當的。那麼這裡邊的詳細分別,在後面會說明的。

  j2. 明不現(分二)

  k1. 俱不現 k2. 有所不現

  今k1

  「若占輪相,其善、惡業俱不現者,此人已證無漏智心,專求出離,不復樂受世間果報;諸有漏業,展轉微弱,更不增長,是故不現。」

  這是第二科,說明了占察你善惡業,為什麼不現,是什麼原因?這又分二科:第一,俱不現;第二,有所不現。現在這是第一,俱不現。

  「若占輪相,其善、惡業俱不現者」:假使你占察輪相的時候,善業、惡業都不現,也不現善、也不現惡;「此人已證無漏智心,專求出離,不復樂受世間果報」:這因為這個人已經得到無漏的智慧了,所以他專求出三界不願意再受世間這種善惡果報。他已經行菩薩道了!

  「諸有漏業,展轉微弱,更不增長,是故不現」:他得到無漏的智心了,所以他這一切的有漏業就漸漸地薄了、漸漸地少了你這個欲心不長了,所以就不現這種善惡果報的輪相了。一切有漏的都微弱,就是它不長了。什麼叫做有漏的業呢?你貪,這也是有漏;瞋,也是有漏;痴,這也是有漏。也就是你的慾念重,這就是漏。你不要以為慾念是一個東西這就是有漏;令你墮落到三惡道里去的,就是因為這個慾念。現在這個有漏業,就是說的你的慾念

  k2. 有所不現

  「又純善不具、純惡不具者,此二種人善惡之業有所不現者;皆是微弱未能牽果,是故不現。」

  「又純善不具、純惡不具者」:又者,有都是也沒有惡、都是也沒有善的人

  「此二種人,善、惡之業有所不現者」:這兩種人,無論善業、惡業,也都不現的原因

  「皆是微弱未能牽果,是故不現」:是因為他善也很少、惡也很少;因為很少的關係,牽不動這個果報,所以也不現出來。

  恭錄自《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