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善知識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上師知識標準包括具有廣大的智慧、無偽的慈悲心和攝受弟子能力等。

  「廣大的智慧」就是精通教義,不是精通詞句,而是精通甚深意義,精通三藏意義這叫具有智慧。若是你只精通詞句,這叫知識。善星比丘精通三藏,但他對佛陀生起邪見,最後離開了佛陀,他精通的只是詞句,不是含義

  「無偽的慈悲心」就是沒有自私自利,縱遇命難也不舍棄眾生平等地想拔除一切眾生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雖然我們心裡視一切眾生平等,但行為上肯定有分別。首先要幫助和利益身邊眾生然後再慢慢擴大範圍。因為身邊的這些眾生是最有緣的眾生,是最需要你的眾生,所以我們要從這些眾生做起。

  一說要平等地對待眾生有些人就不家人了,這是錯誤的。所謂平等內心境界。我們心裡知道眾生過去都做過我們的父母,都做過我們的兒女都是一樣的。若是你懂得和深信佛所講的三世因果,你的平等就能修出來。但是我們去利益或者度化眾生的時候,要從身邊眾生做起,這不是分別。先利益他們,度化他們,然後再擴大範圍,這叫無偽的慈悲心。

  「攝受弟子能力」就是四攝法:布施、愛語、同行、共事。攝受弟子要用各種善巧方便,應該軟硬兼施。因為眾生根基和意樂不同,你要有各種善巧方便,才能真正接引眾生攝受弟子

  布施剛開始可以給他一些加持品等,通過布施接引他。愛語:如說一些好聽的、和他的意願比較相合的話。同行:為了接引他、攝受他而做一些他喜歡做的事。比如,他喜歡念什麼就讓他念什麼,他喜歡做什麼讓他做什麼。共事:與他做同一種事情。比如,一個大成就者或乘願再來菩薩已經圓滿了,不用再去做消業積福的事情了,但是為了接引眾生攝受弟子,表面上跟他們一起精進地消業積福。所以,即使真正成就那天,消業積福的行為也不能斷,也不會斷的。即使成就了也還是要學修,但那完全是輕松自在的。

  作為大乘的善知識菩薩,必須能通過各種善巧方便攝受弟子,有接引眾生能力,否則就無法利眾生

  這些是上師知識法相,首先要通過這些標準仔細觀察、慎重考慮,不能盲目依止,否則後果非常嚴重。你們總說這個是終身大事,那個是終身大事,其實都不是終身大事。我們依靠人身今生要承辦解脫、獲得成就,這才是人身的真正價值意義,這才是真正的終身大事。

  ——摘自《入菩薩行論》講記(4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