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大家為什麼要求受三皈依?

  大家為什麼要求受三皈依?這是無量劫輪轉的過程當中,善根的發露,了解到人生的苦空無常,知道本具的佛性,有修道成佛願望,才來求受三皈依的。要把了生脫死,求生極樂世界,作為三皈依目的

  既然要皈依三寶,我們就要了何為三寶?意思何為?所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夠如實地皈依法界常住三寶,如實地按照佛陀的教示認真修持,才能了生脫死,往生西方。三寶,就是佛寶、法寶、僧寶。之所以稱為寶,這是世間比喻說法。我們世間金銀這些稀有金屬稱為寶,是由於它有幾個特定的內涵:第一它是稀有義,珍寶稀有金屬,如果遍地都是它就構不成寶。佛法僧也是稀有的,如優曇花,曇花一現,所以它是寶;寶有清凈的意思,我們世間黃金純凈到99.999%,越純凈,它就越有光澤越柔軟,它才構成寶,不能有很多的雜質。那麼佛法僧也是斷盡一切煩惱清凈到極點的,所以這個寶又有清凈的意思;寶有離貧窮的意思,世間人得到金銀七寶就能夠離開世間貧窮修行皈依佛法三寶就能夠開發他的功德勝財,有寶的意思;寶還有庄嚴的意思,世間人得到金銀七寶庄嚴他的身體,作種種瓔珞、戒指、耳環什麼的。那麼修道人皈依佛法三寶庄嚴他的法身慧命。由這種種涵義故,就用寶來比喻佛法三寶

  三寶從它的類別上分,又有住持三寶自性三寶。從自性三寶來看,佛的意思是覺悟的意思,是智慧的意思,一切眾生自性本具佛性覺悟智慧。所以自性的佛寶就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離念靈知的真如佛性自性法寶什麼呢?法是規範的意思,規持我們的自性不失,能夠作一切眾生榜樣、模範。所以自性法寶就是一切眾生內心本具的道德仁義美好的標范。我們的自性具足波羅密,乃至無量波羅密的,只要我迴光返照,在清凈心裡面就能把我良知良能、道德仁義德性顯發出來。什麼是自性的僧寶?僧寶是清凈和合的意思。和合是什麼?就是能觀之智和所觀之理和合,它離開一切煩惱,很清凈。能引發它統理大眾功能能做領導階層,統理大眾。所以自性三寶,就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清凈無染的凈行。也就惠能大師稱之為的覺正凈,這是一切眾生本具的。覺悟了這樣的覺正凈,悟證了覺正凈,那你就能凡夫成佛;迷失了這樣的自性三寶就會輪轉三界六道。那麼住持三寶住持就是在這個世間有一個事相,表明這種宗教在這個世間住持之相住持之相是引導一切眾生,透過住持三寶回歸到自性三寶

  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在菩提樹悟道的這位悉達多太子,就是佛寶。佛滅度之後,所有用金、銀、銅所鑄的佛像,還有木刻、石雕、彩塑的佛像,這些都是佛寶。佛所說三藏十二部經典,離欲清凈諸法,黃卷赤軸保存好的這些經卷,稱為法寶出家染衣、修清凈梵行出家僧眾就叫僧寶。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類別。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住持三寶當中,尤其是佛滅度之後,我們尤要注重僧寶。皈依僧寶,才能獲得佛寶和法寶的利益。因為僧團在佛滅度之後,是為了住持法道而施設的,是由一批受戒、修清凈梵行比丘組成的,所以他是荷擔如來家業的主力軍。沒有這批出家僧眾佛教就會流於一種知識學問、文物、考古意義上的東西,它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活生生宗教。所以僧眾是承載佛教精神的一個主要的載體,當然也包括四眾弟子,但住持法道主要是靠僧團。所以我們首先要恭敬皈依僧寶,才能獲得佛寶和法寶的利益。現在有些人不了解這個道理,一些居士、在家人總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文化程度很高,瞧不起出家人,他只皈依佛寶和法寶,不皈依僧寶,稱自己叫二寶弟子。二寶弟子就是活寶了,活的寶貝,你什麼都得不到。你有一念傲慢心,你怎麼能得到佛寶和法寶的利益呢?那絕對得不到的。

  好,再解釋這個「皈」,三皈依的「皈」,反白為皈,這個字很有智慧。我們的自性是潔白的、清凈佛性,但一念無明妄動,捨去了我們自性清白的本源,舍父逃逸,過著染污生活,流轉三界六道今生善根發露,一念的智慧回光,要回歸清凈的、潔白的佛性,要就路還家,反白為皈。所以皈有歸投的意思,就像百川江河之水歸向大海,像所有苦難民眾歸向明王聖君。我們一切眾生心性要回歸到我們本有的故鄉。反白為皈。

  這個「依」是依託的意思。我們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種種的怯弱。雖然人是萬物之靈,但我們的內心裡夾雜著很多的煩惱,有著種種的恐懼、不安、怯弱煩惱,所以他從一出生下來,就有皈依一種生命的傾向。在小孩的時候,他會本能皈依他的父母父母是他整個的天地,他認為父母能解決他所有的問題。但是等他到了青少年的時候,特別十幾歲時,他會有一段反叛的時期叛逆時期。隨著他的成長,他發現父母並不是至高無上的,父母也有很多無奈之處。所以在這叛逆時期,他的皈依是一個危機時期,他要尋找一個新的皈依對象。但受他本能慾望的驅使,他認為皈依一個異性,得到一個家庭,獲得一個美滿婚姻是他一個安穩溫馨的港灣,他就皈依這個。或者皈依一項事業,或者皈依一個權力,他要找到一個他認為能得到幸福皈依,所以就用他的生命去追求。但殊不知這種皈依隨著他年紀大了發現這些皈依都是不究竟的,都是堅固的。你看男女在談戀愛談的很熱乎的時候,山盟海誓,過段時間,相互發現毛病缺點,由於不了解而結婚,由於了解而離婚,愛情原來是不可靠的。你運作一個公司,做個官,最後發現煩惱重重。這些皈依都像是建在沙灘上的房子,最終是要塌陷的。所以人在生命當中,他會遇到種種皈依危機,這種危機就促使他要尋找到一個真實堅固皈依

  大家在人生過程中過了幾十年的光景,知道對外部世界所有的皈依都是不可靠的。但是人又必須要尋找一種皈依就像一個怯弱嬰兒要依靠他的母親就像水裡掙扎的時候,他要本能地依靠一條船。那麼要回歸到我們生命本體,我們在生死苦海當中,我們要作什麼皈依?在這個時候,唯有皈依住持三寶皈依自性三寶,才能解決生死苦海漂零的苦難。只要我們能夠發起至誠心皈依佛法三寶就能解決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問題,尤其是出離生死苦海、了生脫死的問題。要知道佛法三寶法界常住你真正相信他,歸命他,這是需要智慧,需要善根的。很多人認為佛法三寶——你說法常住,他看不見、摸不著他就信不及,他不敢把自己的生命交託出來,於是就完成不了這種生命皈依,他也就很難佛法三寶這種法界常住不可思議力量感應道交。不能感應道交,他就得不到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利益。所以這需要我聞思修的。

  我們要了解在六道輪迴無量劫以來,我們造作種種的惡業就像一失足成千古恨,墮到了生死的漩渦,已經是漩渦,狂濤洶涌,是滅頂之災,千鈞一發啊。我們的滅頂之災是什麼?你馬上沉下去,就是到三惡道裡面去,直接到地獄裡面去。這時候他對生命憂患,這種呼救的吶喊是多麼的迫切,這是生死存亡之際。他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他沒有辦法游泳,他沒有辦法離開生死的漩渦,所以他唯一盼望的就是有一不可思議的救助的力量,能夠把他放到一條船上。如果正好這條來了,他這時候對這條船的渴望,對這條船的依託,對這條船的歸投,他是要拼盡他全部的生命,要上這條船的。只要我們有上這條船的願望,船上的船主、船師就會伸出他有力的手臂把我們撈摝上來。因為這位佛菩薩大船師,他的船就在生死苦海的兩岸間不斷地開著,隨時看到滅頂之災的人隨時准備救度他。所以這時候有這條船來,我們就不要猶豫、不要躊躇、不要懷疑,勇敢地伸出手臂,船師就會把我們拉上去。這就是歸投的意思。

  由於我們知道有自性的覺正凈,一體三寶,我們對我們的生命才會有尊重。生命是有尊嚴的,是能夠成佛的,我們再也不能自暴自棄了。然後就克己省察,克除自己的妄念,省察自己的心動念向正念、向光明、向純善的方面靠。在行為層面,面對自己的煩惱執著,我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這個過程當中,規範自己身口意三業,再懇求法界常住佛法三寶,以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對我們的護念加持,這樣就可以消除惡業,增長今生乃至多生多劫的善根,讓這個善的種子相續生前就能承辦道業,永遠脫離生死輪迴的劇苦。這就等於遇到大船師來救,登上了這條大願船,安坐在這條船上,這位船師把我安然地運到了快樂彼岸一到彼岸去,你在生死中流的兇險就過去了,慶快生平,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無限的利益就從皈依三寶,上了這條船而獲得的。這就是依託的意思。

  在這個世間,功名利祿,五欲六塵,恩恩怨怨,紅塵滾滾,煩惱無盡啊。處在這樣的生死大海,一定要以三寶為船,我們就能得到安心立命的依託。坐到這條船上揚帆順風,我們就能安然地登到解脫彼岸。要從這里理解皈依。所以皈依對我們的生命是多麼的重要,沒有獲得這份皈依,我們就是流浪天涯海角伶仃的、孤苦的浪子。

  那麼既皈依佛,就得要以佛為師,從今日乃至盡形壽,虔誠恭敬、禮拜佛陀,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懈怠放逸。皈依佛陀就不能再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三寶弟子,在家裡要供奉佛寶、佛陀形像,不能供奉天魔外道形像。既皈依法,當以佛法為師,自今日以至盡形壽不能皈依外道典籍。如果你是三寶弟子,你天天還是拿著一本《聖經》或者其它的經典為你的理論依據,你就錯了要把佛法的教誨作為我修行的指南,作為我們日常生活道德的准范。既皈依僧,就得以僧寶為師,從今日以至盡形壽不得皈依外道徒眾。你皈依僧了,你不說我皈依三寶我又找一個外道或者氣功天天煉丹,天天修什麼,把那個氣功看得至高無上,那你就錯了。所以如果皈依三寶以後,還去皈依外道,推崇信奉邪魔鬼神,那麼雖然你天天都念佛修持,也難得到真實利益。因為你邪正不分,決定無了生脫死的希望,這是很嚴峻的。

  我們皈依三寶對於其它的宗教,他的教主如何如何,我們可以相互尊重,我們不去誹謗他。但是你不能說:唉呀,他的教主很厲害,超過我們的教主了,我對他崇拜把他看在第一。甚至以平等態度看待,那都是不可以的。皈依三寶的人要把佛看作無上師在這個世間上,唯有佛是至高無上的,是一切種智者無所不能,無所不至,所有的外道都不能超過佛,這是我們佛教徒的一個堅定信念。這里還需要說明的,皈依者是皈依佛法三寶,不是皈依哪個人。印祖也在這里談到。有時候我們作三皈五戒的時候,都要談到這個。僧寶是什麼,僧是僧伽的意思,僧伽翻譯成中文叫和合眾,什麼叫和合眾呢?就是四個比丘以上,才能構成僧伽,構成僧團,一個比丘不能稱為僧伽的。就好像樹林,你一根樹木不能稱為樹林,很多樹木才能稱為樹林,這個概念一定要清楚。所以我們皈依的是僧伽,不是皈依哪個法師的,不是皈依哪個個人的。所以印祖也非常明確地提出,你們各位來皈依,不是皈依我,我不過是代表佛法三寶給你作個證明,不是皈依我一個人。這一要注意。這就像世間入黨一樣的,入黨也得要有兩個入黨介紹人,他入的是黨,不是入兩個介紹人的東西兩個介紹人只是介紹人、證明人而也。很多出家、在家人誤解皈依的意思,在家人說:我皈依了某法師,我皈依了某和尚。出家人也說:我是某某的弟子。甚至搞成人我是非一大堆:唉呀,我是某某的皈依弟子你是其他人的皈依弟子,你的師父不如我的師父在這里爭強斗勝。於是一個法師這一堆的皈依弟子和那一堆皈依的互不買賬。他都搞錯了。我們每一個人是皈依整個的僧團,所以要以平等恭敬心對待僧團的一切出家眾。但如果你要向哪個法師求學佛法你去另外拜個依止師也是可以的,那就是你的緣分,你對他有特別的信任感,你依止他來佛法就可以。但如果是三皈依就是皈依整個的僧團。所以在這里要說明,免得再去產生誤會。

  所以我們要知道受三皈依,它的目的是什麼?目的還是要解決生死問題,知道三界六道苦難輪迴路險。皈依三寶是解決我們生命當中最真實目標,原來沒有皈依之前都是邪的,佛出現之前所有的皈依都是皈依。只有佛告訴我們佛、法、僧三寶功德,才令一切眾生返邪歸正。三皈依,大家不要小看這樣的儀軌,要作為正式佛教徒你必須要受三皈依就好像你到一個學校,要成為這個學校學生,你一定要注冊一樣。有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他以為只要自己心好,我只要一心向佛,皈依皈依沒有關係他自己就在這里看佛經等等,他不去求受三皈依這是不可以的。這說明你恭敬心都沒有,你對僧寶的恭敬心都沒有。一定要至誠求受三皈。在這個基礎上,再嚴謹地受持五戒,把受持五戒,作為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的本源。奉持十善業道,作為清凈身口意三業的根本。從三皈五戒十善開始,就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我們是說得很口滑了,但是做起來是非常不容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