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佛是指路的人,路還是要我們自己走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舍三途苦。滅諸煩惱暗。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是偈頌第六首。我們讀這一經文就知道這個經典法門,它的力用不可思議。此地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佛以智慧光明這是講他的相與作用。『普照十方剎』,一切佛都有光明,但是這個光明普照十方是阿彌陀佛獨有的;諸佛當然也有這個能力,但是要放光才能夠普照。阿彌陀佛這是常光普照,不必放光,是恆常普照十方。它的作用能夠消業障,『消除三垢冥』,就是我們通常講消業障,佛的光明能幫助我們消業障。「三垢」是指的「貪瞋痴」這三種,這三種對於清凈心的染污最為嚴重。冥就是無明無明煩惱。「三垢冥」合起講就是無明煩惱

  『明濟眾厄難』。這是智慧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佛菩薩十法界普遍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就是佛門常說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在那個地方推動。

  『悉舍三途苦』,這是離苦。「三途」是指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佛法教學最低的一個階段,最低的限度教我們不墮三途,這個還是屬於消極的,不是積極的。這一生不墮三途,來生不墮三途,後生怎麼辦?換句話說,如果不能超越三界,三途可以暫時不去,任何一尊佛也沒有辦法保證你永久不會墮落的,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消業是屬於消極,只能夠得暫時的利益,所以底下一句這就是恆久的了。

  『滅諸煩惱暗』,「煩惱暗」跟前面「三垢冥」意思完全相同,就是煩惱無明。前面這是消業,此地這是講滅業。滅業,這個就是真實利益這是永久的利益了。佛光明幫助我們消業,教化幫助我們滅業,我們必須要接受佛的教化,要認真去修學,佛的威神加持我們。如果我們自己不肯認真的去修學,佛雖然想加也加不上,想幫忙幫不上忙,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底下說: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這就是佛協助我們、幫助我們開智慧智慧是我們本來具足的,是本有的;雖然有,現在我們的智慧掉了智慧怎麼失掉?就是因為你有煩惱,你有無明,所以智慧掉了。如果要想智慧再現前、再恢復,必須把煩惱無明舍掉,我們的智慧本能就恢復了。所以這個事情佛幫忙只能幫到這個地方,只能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至於斷煩惱、破無明自己的事情,這個就不是佛的事情老師只能教我們,做還是要自己去做譬如說指路的人,他把路指的明白,路還是要自己走;自己不走,指路的人指得再清楚,我們也達不到目的地。

  「獲得光明身」,這是身業清凈。身清凈,當然是心清凈。「開彼智慧眼」,實在講就是心清凈智慧現前了。身心清凈

  身心到真正清凈了,才會永離諸惡,「閉塞諸惡道」。不但一切惡的事你不去做,你也不可能去做;一個惡的念頭,你也不可能生起那就是真正斷惡斷得乾淨。

  『通達善趣門』。這是離苦得樂,得真實之樂。「通達」,再沒有障礙了。這個地方講的「善」,純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還是惡,這個諸位要曉得。前面講「閉塞諸惡道」,這個善惡的善都是惡。善惡兩邊都離開了這叫真善,佛法裡面講的善,大概都是指這些。有善有惡,相對的不是真善。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為一切眾生開示佛法裡面的秘藏秘密寶藏佛法里頭的秘密寶藏是什麼?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所以這個地方「為眾開法藏」,就是為大家宣揚這個法門,教導我們念佛求生凈土這是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廣施功德寶」。

  這個一切功德都是像本經所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而成就的,這是阿彌陀佛以這樣一個殊勝方便的辦法,來幫助十方所有一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但是我們要曉得,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程度不相同,嗜好不相同,乃至於生活環境背景都不相同,我們今天講文化背景不相同。因此佛教眾生,實實在在,他是方法非常的善巧,為眾生開無量法門;不是用一個方法,用無量的法門來教導一切眾生

  所以法門一定要契機法門契機就不成就。你譬如這個念佛法門,參禪的人就不契它的機;所以宗門的修行念佛一聲要漱口三天,都漱不乾淨。這就是說門庭施設不相同,眾生根器不一樣。你喜歡哪一個法門你就專修哪一個法門;這個修行的原理原則決定是相同的,那就一門深入。同時修幾個法門而成就的,這種人有,不是沒有,太少了;自古至今,能可以算得出來的,不多。從一門深入而得成就的,那就太多太多了,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所以法門貴專不貴多,要專要精。如果講求解,我不是講修行,我求解,可以;你同時涉獵許多法門行,我目的是在想多了解,這個可以。如果講修,修是什麼?修清凈心,要斷煩惱,要證菩提這是講修;修,涉及經論法門太多是決定有妨礙。所以這是兩個目標,是兩種不同的方法,這個我們要知道。

  所以自古以來有許多講經的法師,他們這兩種方法同時都進行。他要廣學,他廣學為什麼?是為別人,不是為自己;他專修,專修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這是正確的。這都是值得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做一個很好的參考。我們今天目的在哪裡?如果目的是要在真正在斷煩惱,在超越六到輪回,那我們就要在修行上下功夫。如果我們想廣泛的接引大眾,那在教理上下功夫

  但是我們要知道客觀的環境,在客觀環境上來說,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亂世,不是一個承平的時代眾生苦難很多,災難不一定在哪個地方出現;換句話說,生命財產確確實實沒有保障。我們今天處在這麼一個時代危機重重,這是客觀環境,我們能有時間去研究許許多多經論法門嗎?有這麼多時間嗎?來的及嗎?如果把客觀環境認清楚了,我們自然會死心塌地守住一門。這一門是最容易成就一門其他的法門也行,不是不行,難易確實不相同;所有法門比較起來,這個法門容易,非常適合於我們現代的生活環境,它的好處在此地。

  無量壽經  (第三十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30

THE END